<p class="ql-block">[cp]八卦楚汉:如果项羽当了关中王</p><p class="ql-block">项羽没当关中王,才需要八卦。但真实的情况,项羽确实很有可能当关中王的。</p><p class="ql-block">项羽比刘邦更有机会王关中,是因为项羽拥有更加雄厚的兵力,面临更短的路程,还有一定的后勤保障,所以刘邦先灭秦取得王关中的权利,让项羽非常生气,有一多半是生自己的气。如果项羽稍微抓紧一点进军,那可比刘邦要提前很多灭秦啊。可惜,历史不讲如果,现实就是项羽抵达秦关比刘邦迟,刘邦灭秦都两个月了。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就是鸿门宴,刘邦从项羽的屠刀下逃脱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是因为项羽要打要杀,刘邦决定退让,不王关中了。这才是鸿门宴之所以发生,以及鸿门宴之后的结果,实为鸿门宴或刘邦鸿门之行的成果。</p><p class="ql-block">在项羽要打要杀的情况下,刘邦居然亲赴项羽大营,是去送死吗?显然不是,因为刘邦很有把握,自己绝对安全——因为刘邦送去项羽想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刘邦放弃王关中权利了。楚怀王号令天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王关中的权利天下皆知,如果刘邦不放弃,就非得武力解决,这样的武力解决也会一弄得很难看,二未必能一举摧毁刘邦集团,消灭刘邦;换言之,项羽的武力解决,不一定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但刘邦主动放弃,那就太如愿以偿了。如果这个时候要杀人,那么就有得不到他想要的结果的可能,而且是极有可能。因为刘邦集团是百战雄师,散布在关中广大区域,如果他们不屈服,秦人再起来反抗,联军再离心离德,项羽根本不可能搞定关中。从刘邦手里平稳接掌关中,是项羽的最佳选择,也是刘邦敢去项羽处的底气。后世那些婉惜项羽没在鸿门宴杀刘邦的家伙,无论人数多少,也都是糊涂透顶的家伙。尤其以为过了鸿门宴这个店就没有杀刘邦的这个村的人更是让人鄙视,因为项羽的分封需要刘邦帮腔,鸿门宴后面的几个月刘邦项羽要多次见面开会,杀刘邦的机会多的是。之所以不杀,1是完全没有理由,2是刘邦还要派用场——镇慑三秦与其他诸侯。</p><p class="ql-block">至此,项羽王关中的前景就出现了两次了。项羽可以王关中——1先于刘邦入秦,2刘邦向项羽交出王关中权利,但项羽最终没有王关中。让我们来看看项羽这两个王关中机会。</p><p class="ql-block">如果是先于刘邦入秦,则项羽的王关中名正言顺。刘邦的地位也不差,他已经攻占南阳、颍川,还打下了巴蜀汉中,封王的选择也很多。当然不会把刘邦征服之地全给刘邦,那将有小半个天下。估计刘邦的前途是韩王,王南阳与颍川。楚怀王本是天下共主,但项羽的作派,不可能尊奉楚怀王,连义帝的名号都可能不会有,仍然是楚王。其他的王大致还是原来的格局。如果刘邦王韩地,那个韩王成可能不会被处死,会让他在刘邦的地盘上挤占一大块,以削弱刘邦。天下最有力者,就是项羽、刘邦。让刘邦占据好而多的地盘,项羽就无法一统天下。项羽的追求就是一统天下,而不是人们以为的六国格局。如果不是这个追求,不让刘邦王关中,就说不通。关中就是秦,是当时最好的地方,出产最多,经济实力最雄厚,项羽占有关中,就有象秦一样出关横扫天下的前景。所以项羽的王关中的前景,就是成为另一个秦——不断袭扰关东,最终实现吞并。当然,这只是他率先灭秦的前景。而刘邦灭秦,王关中的权利天然不归项羽享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项羽要打要杀的情况下,刘邦向项羽交出王关中权利,关中这块肥肉终于落入项羽手中,项羽应该如愿以偿当上关中王了吧?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个沐猴而冠的成语就是因项羽不当关中王而产生的。关中好啊,不让刘邦当关中王,就该项羽自己当啊,这也是通行看法之一种。关中那么好,项羽还要说什么衣锦还乡之类,真是那么短视土鳖吗?所谓衣锦还乡只是糊弄或搪塞的话,项羽要衣锦还乡,难道刘邦不要,难道王了关中就不能衣锦还乡?所以那些自作多情的人被项羽烹了吃,也没什么可惜的。为什么项羽不能王关中?因为楚怀王的号令是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而项羽显然与此不符,不让刘邦王关中,自己王关中,对天下交代不过去,就在楚阵营内部包括楚军内部也交代不过去。项羽发布攻打刘邦的动员令,不是不让刘邦王关中,而是刘邦占了秦国的金银财宝且对友军有敌意之类冠冕堂皇的理由。待到刘邦不王关中了,交出所有金银财宝,这些号令就完全失效了,刘邦不王关中的结果立即就呈现于天下了。虽然项羽用王巴蜀就是王关中糊弄天下,但人们还是感觉到关中这块肥肉从刘邦嘴里抠了出来,毕竟巴蜀不是关中啊。当时巴蜀是荒蛮之地,是最差的地盘,刘邦灭秦首功怎么可能拿这么差的奖励呢,如果还能称得上嘉奖的话。所以关中这块肥肉就聚集了天下的目光,如果项羽自己王关中了,肯定会天下哗然,包括楚军也会非议腾起。所以项羽把关中分为三秦,分给三秦降将,这在明面上是说的通的,足以平息天下的七嘴八舌。</p><p class="ql-block">那么项羽辛辛苦苦、冒着天下骂名剥夺刘邦王关中权利,又不能自己王关中,是做了天大的傻事吗?当然不是。项羽虽然没有王关中,但对关中的掌控还是有保证的。三秦王章邯、司马欣、董翳断送了几十万秦兵,也就得罪了秦地父老,只有项羽的支持,他们才能在关中立足,项羽留下三万军队帮三秦王镇场子。所以三秦王对项羽的依附非常严重,甚至可以说他们命操项羽。所以项羽没王关中,与王关中并没有太大差别。除了留在关中的楚军,在巴蜀的刘邦,对三秦也是真震慑,令他们不敢有异动。而三秦王重点对付刘邦,让刘邦生事很有难度。可以说,项羽没有王关中,但也为实质上的王关中操碎了心啊。</p><p class="ql-block">鸿门宴上刘邦出让王关中权利被安置到巴蜀的方案上报到楚怀王处,被楚怀王驳回了:如约。就是按既定方针办,遵守天下之约,王巴蜀不是王关中。楚怀王此举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也更加让项羽不方便自己王关中了。</p><p class="ql-block">其实鸿门宴之后,刘邦是可以反悔,推翻自己出让王关中决定的。因为刘邦很有实力,能力又不在项羽之下,当初出让,是因为完全没想到自己的结义兄弟居然真会对自己动武,他这边完全没有做战争准备,部队分布在关中广大地区。到了出让权利之后,刘邦反而收拢了部队,项羽则分散了部队,联军又各有所得,刘项双方如果作战,就没什么悬殊了。但刘邦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遵守与项羽的约定。待到刘邦率部到了巴蜀汉中,那里条件实在落后,刘邦越想越生气,所以打回关中就势在必行了。</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项羽王关中的好事被他自己耽搁了。而剥夺刘邦王关中,就为日后的战乱埋下了祸根,甚至刘邦重新占领关中之后,仍然以项羽失约一事发动讨伐。所以不让刘邦王关中,是秦楚之际历史走向的重要决定性因素。[/c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