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至这天,我们来到了南海子。刚踏入这片古老的土地,便看到了那座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大红城楼式建筑物——南宫门牌楼(西南门)。它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从这里开始,我们的南海子之旅拉开了帷幕。</p> 南海子是经常逛的,但这次我们是一边漫步,一边从历史深处找寻南苑风光。 历史上的南海子曾是辽、金、元、明、清五代的皇家猎场。 <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在蓝天下,一片开阔的公园场景映入眼帘。光秃秃的大树挺拔地矗立着,像是在诉说着冬日的故事;一条红色的人行道如同丝带般穿梭于树林间,路灯默默陪伴着路人。远处的树木与建筑轮廓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仿佛时间都为这美景驻足停留。</p> 南苑(明代称南海子)曾是北京历史上最大的湿地,湖沼众多,水草丰美,适宜动物生长,鸢飞鱼跃,鹿雉出没,是辽、金、元、明、清五代的皇家猎场。 <p class="ql-block"> 继续漫步,我发现这里不仅景色迷人,还是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人们可以沿着红白相间的跑道漫步或者骑行锻炼身体,尽情享受周围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城市景观交融的独特魅力。冬日里的暖阳洒在身上,带来丝丝温暖,让人心情愉悦。</p> 路上有一些知名和不知名的花儿,可惜在冬日都处于冬眠状态。 明清两代有十二个皇帝在此行围打猎。此地景色虽然无法与圆明园、颐和园的精致秀丽相比,但是其广阔幽深的野趣别有一番独特魅力,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苑囿。 清代皇帝尤为喜爱南苑:顺治帝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南苑度过,仅顺治十三年这一年间,皇帝就去了五次;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至少去了几十次之多;乾隆帝对南苑的情感最为深厚,他对该地进行多次疏浚整修,把南苑的建设工程推向巅峰,他自己更是“南苑往来难数计,古稀欲罢未能犹。” 乾隆十分喜爱南苑,他自幼来此打猎读书,直到八十五岁还来此小猎。他对南苑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曾写下关于南苑的诗歌多达四百多首。《射猎南苑即事诗》把南苑的秋天写得很美:“北红门里仲秋天,爽气游丝拂锦鞯。行过雁桥人似画,踏来芳甸草如烟。”仲秋时节,大家纵马奔向南苑,路上树木丰茂,绿草如茵,柔软的游丝儿轻轻拂过华丽的骏马,人们行在美丽的桥上如在画中一般。 这是近些年经过修整的桥,给我们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逛公园提供了方便。 明代记载南苑周围一百六十里,《日下旧闻考》确定为“周垣百二十里”。即使如此,也比当时的北京城大约三倍,所以南苑气象开阔。清代诗人查慎行《南海子四首》之一写道:“红门草长少飞埃,万里平畴掌上开。”清代诗人吴伟业也写道:“平畴如掌催东作,水田漠漠江南乐。”他们都用了“平畴如掌”来形容南苑的平整广阔。康熙帝在《海子北红门秋雨后行围戏作》写道:“玉辇遥临平甸阔,羽旗近傍远林扬。”看来“平”而“阔”是南苑的典型特色。 桥与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今旧忠路从南海子中间穿过,桥上还能跑汽车呢! 南苑是永定河冲积扇上的湿地,河流湖泊滋润了广阔的草场,优越的生态环境加上历代帝王的精心治理,这里绿树成荫,青草遍地,鸟兽聚集,有着与内城皇宫截然不同的广阔幽静,野趣横生,即乾隆所说的“适可目游野连净,得教心与物同滋。(《新衙门行宫即事》)”这里是飞禽走兽的乐园:鹿鸣虎啸、鹰飞鱼跃、莺歌燕舞。既不乏珍贵的麋鹿,“岁月与俱深,麋鹿相为友。(乾隆《双柳树诗》)”“黄羊麋鹿满平郊,捷射争夸驰騄駬。(乾隆《白马篇》)”也有一般的野鸭和雉兔等动物,“红桥夹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纳兰性德《南海子》)” 冬日萧瑟也是一种美。 经过乾隆大规模疏浚治理之后,苑里泉源畅达,清流潺潺,“五海子”再加上苇塘泡子、眼睛泡子等,水面大概几千亩,即吴伟业写的“七十二泉长不竭,御沟春暖日涓涓。”这里水美鱼欢,清帝常在此捕鱼为乐。《清实录》载:“顺治十年三月,丙戌,上于南苑苑中网鱼一日。”乾隆帝也多次捕鱼,“吹波鲤鱼风,垂垂蓼影长。(《南红门池上咏》)”《南红门捕鱼》诗中描述了捕鱼的情景:“烟蓼亚寒汀,澄波漾秋浦。垂纶玉镜明,潜鳞看指数。萧然秋意深,数声离案橹。渔笛横西风,云山入新谱。”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我走进了一个充满冬意的世界。一排整齐排列的大树矗立在地上,它们被涂上了白色的油漆以保护其生长。干枯的草丛覆盖着地面,远处石头堆叠在一起,像是大自然的艺术品。这些景象让我感受到冬季公园别样的韵味,每一步都像是在探索未知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冬季的南海子有着一种独特的宁静与清新。湛蓝无云的天空下,光秃秃的树木矗立着,虽然没有绿叶点缀,却依然散发着生命的力量。阳光温柔地洒落在这片土地上,给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p> 南苑地处郊外,幽静闲适,适宜读书学习。康熙帝巡幸南苑多达几十次,每次都亲自讲经或者令手下大臣讲学,就设在南苑的东宫(即旧衙门行宫)前殿。南苑四座行宫内均有御书房,皇子皇孙每年都要在此学习一个月。 南苑作为五朝皇家猎场,围猎是一项最重要的活动。清代为了推行“肄武绥藩”的国策,培养八旗部队骁勇善战的刚强性格和作战能力,几乎每年都要在此以行围狩猎的方式演练军旅。乾隆十分赞赏并遵循这个原则,直到去世的当年,已届八十五岁的他还带着十二岁的五世元孙来此小猎,竟然还能“试射一枝箭,能开两力弓。” 皇帝率领王公贵族、文臣武将、太监宫女等人奔向南苑,声势浩大,吴伟业的《南苑》一诗写道:“六龙初驻晾鹰台,千骑从宫帐殿开。南苑车声穿碧柳,西山驰道夹青槐。”一路景色宜人,令人心醉。明代礼部尚书、大学士金幼孜《随驾猎南海子》把行程写得温馨美好:“暖日融融静鼓鼙,条风拂拂动旌旗。柳间饮马春泉细,花里闻莺昼漏迟。” 冬日里树叶落得差不多了,挺拔也是一种美。 旧衙门行宫(简称旧宫)后殿的书房“荫榆书屋”,乾隆十二岁起就经常在此读书学习,也是四个行宫内他最喜欢的书房,额匾、楹联均为他的题词。他极为留恋这里“佳荫满庭,绿窗半榻,邈然有怀,率尔成章。”自在闲适的美好生活。在他的笔下,旧宫苍松翠柏,古木参天,芳草如茵,翠竹千竿,玉兰怒放,梅花盛开,一切都美不胜收:“别馆驻旌斿,森然古树稠。(二十八年《旧衙门行宫即事》)”“闲庭乔树古,付与择禽栖。(二十九年《旧衙门行宫小憩》)”“春雨全滋藓,北寒始放梅。(二十三年《旧衙门行宫小憩》)”。 新衙门行宫(简称新宫)的清雅氛围也深深地吸引着乾隆,他时常在此赏花读书。“花笑迎人夸得意,鸟吟为我话相思。流连不是耽风景,却惜年华暗转移。(《南苑新衙门行宫即事》)”花草飞鸟哪会有情,分明是自己对南苑感情深厚。南苑是湿地,草木兴盛,因此也是极佳的避暑胜地,“土润香生苔砌净,雨沾籁拂夏衣凉。(《新衙门行宫晚坐》)”不仅气候宜人,环境清幽,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愉悦心灵的地方。“琹书静好通倪筦,花木清真悦性灵。(《新衙门行宫作》)”“入室图书自清閟,补槐枝叶已菁蔥。(《新衙门行宫即事》)”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无论是弹琴、吹筦还是阅读,都令人自得其乐,忘记俗世烦恼。 滨水广场处,缺少往日的人气,今天也没有人…… 乾隆五十三年写的《新衙门行宫作》总结了他钟爱南苑的原因:“小猎旋收有底忙,行宫憩息趣犹长。驰驱筋力嫌他懒,宵旰精神幸自强。庭树又看今日景,砌花不是少年场。读书习射胥陈迹,剩得拈成字几行。”在南苑休憩趣处多,小猎可以增强体力,培养尚武精神,赏花观景,读书吟诵,可以提高个人修养,生活好不自在。这或许是众多帝王将相和文人才子如此青睐南苑的原因所在吧,所以留下众多动人的诗篇。 我们在一发黄的草地上稍作休息。 据说园内共建有九座高台,且每座高台的得名都有典故。这九座高台分别为:望囿台、观囿台、麋角台、救驾台、宝鼎台、册妃台、海青台、古秀台、晾鹰台。我们一处一处来从历史深处找寻南苑昔日风光独特之美。 来到一处名为“海青台”的地方,一块石碑上刻着关于海东青的介绍。据说,海东青,一种猎鹰工具,在历史上曾是辽金元明清五代帝王南下时不可或缺的伙伴。捕捉和驯养海东青极其困难,因此拥有名品海东青成为了人们引以为豪的事情。站在这里,仿佛可以想象到那些帝王们带着海东青狩猎的场景,那份威严与霸气至今仍能感受到。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在南苑阅兵,当他看见臂架海东青的御林军从身边飒爽走过的时候,龙颜大悦,写了一首赞美海东青的诗,其中有“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的诗句。海东青矫健威猛的形象跃然纸上。 又到晾鹰台处。这里是元代皇帝在此放鹰捕猎的“晾鹰台”。明代晾鹰台也称“按鹰台”,明代帝王也像元代帝王一样,经常鹰猎于南海子,晾鹰台是狩猎的重要地域。 晾鹰台是一座专门纵放海东青捕捉天鹅、大雁的建筑。元代皇帝来此围猎,必有海东青辅助,每每携带“一万捕鹰匠和五百只大鹰”。至元十三年(1276),南宋宫廷琴师汪元量这样写道:“快鹰已落蓟水畔,猎马更在燕山前”,“海青渺然从此去,天鹅正坠阴崖巅”,生动描述了当时的春猎情景。 这是九台子之一的宝鼎台。 宝鼎台树叉上是鸟巢。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一座传统中国亭台楼阁式建筑出现在眼前。它位于公园内的一处开阔地带,由红木建造而成,顶部装饰华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周围环境优美宜人,绿树成荫,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坐在这儿休息片刻,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独运,真是惬意极了。</p> 游览步道,如同一条条通往心灵深处的秘密通道。清新的空气、大自然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p class="ql-block"> 站在拱桥上眺望远方,可以看到高楼大厦林立。这座桥连接着两岸,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像是一座沟通古今文化的桥梁。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梦想,在冬日里依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成为南海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 在观鹿台上看到麋鹿苑景区中的麋鹿正在休息。 麋鹿苑景区中的麋鹿正在休息。 观鹿台是观 麋鹿的最佳之地。 无论是休闲散步,还是自然观察、历史文化探寻,南海子公园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绝佳去处。 南苑不仅可以陆猎,还可以进行水围,这是不同于木兰围场的地方。乾隆十八年《水围》诗忠实地记录了这个壮观的画面:“舟围创举合禽渔,岂必三虞稽礼书。比拟扬雄何太陋,长杨枉自诩周阹。”水围声势浩大,令人震撼,一般在二三月间进行,恰好这时候鸟北返,凫雁成群地嬉戏在浩瀚的水面。官兵们乘舟悄悄地向设计好的地方围合,把水鸟水禽都赶上天空,成千上万的凫雁、水鸟纷纷飞起,遮天蔽日。趁此混乱时机,人们立即搭弓放箭,鸣枪放炮,霎时间硝烟滚滚,漫天箭雨,打中的飞禽都纷纷飞落下来,水面上如同白雪一般。 冬日里垂柳依依,随风轻舞。 园内,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湖泊如镶嵌的明珠,波光粼粼,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救驾台。南海子轶事与传说 - 黄三太飞镖救康熙的故事有描述。 南海子公园的另外一个独特的建筑,是屹立在南海子公园一期西侧山坡顶处的望原亭。亭内有一座石碑,石碑上刻有模仿清代乾隆皇帝御笔的《海子行》一文。《海子行》一文主要详述了南海子的历史变革以及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望原亭是公园内文化内涵最为深厚的景观之一。 晾鹰台。晾鹰台也是打猎、阅兵的地方,每次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皇帝率子孙、官兵等上万人参加,声势浩大,盛况惊人。康熙帝《晾鹰台》写激动人心的阅兵情景:“清晨漫上晾鹰台,八骏齐登万马催。遥望九重云雾里,群臣就景献诗来。”御前侍卫纳兰性德也见证了这雄伟壮观的时刻:“分弓列戟四门开,游豫长陪万乘来。七十二桥天汉上,彩虹飞下晾鹰台。”“草色橫粘下马泊,水光平占晾鹰台。锦鞯欲射波间去,玉辇疑从岛上回。”宫门依次打开,手持兵器的士兵迎接玉辇万乘来此围猎,人们纵马追逐着成群的禽兽,飞马的影子如射入湖中一般,皇帝乘坐的辇车宛如从仙岛归来一样梦幻美丽。 圣石桥即南大红门桥,是横跨凤河的重要桥梁,也是历代皇帝南巡出入南海子的重要桥梁。史料记载,圣石桥始建时仅为单孔石桥,长约四丈,宽约一丈二尺,跨径约为三丈。最初就为皇家通过马匹车辇,直到清末,南海子通行后,才允许百姓通过。民国时期,由于年久失修成了一座危桥,不久即被拆除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方便百姓通行,人民政府曾在原桥址上建起一座长十五米,宽六米的三洞木桥。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将木桥拆除,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公路桥,圣石桥的名字也已被南大红门桥取而代之。 圣石桥与南侧山林景观和北侧湿地景观连接,形成"石桥连绿堤,碧水映青山",构成海子中间一条独特的风景线。今建桥取“圣石”为名,恰与“盛世”谐音,寓意南海子公园盛世建园。 这是册妃台。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二月初六,一场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的册妃大典在南海子旧衙门行宫举行,主角就是顺治帝的红颜知己董鄂妃。园内的这个册妃台修建成典雅的亭榭模样,旁边立着解说碑文,以供游人参观。 这是册妃亭。 百草园中草药品种齐全。 来到一处名为“南囿秋风”的景点,一块介绍牌静静地立在那里。南囿秋风是南海子公园的一处著名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凉爽与宁静,仿佛可以听到秋风拂过树梢的声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是观囿台,石碑上刻有“南囿秋风”。 不远处,一块石碑上刻着古诗《古秀亭》,背景是一座山丘。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古秀亭的美景,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站在这里,仿佛可以听到那悠扬的诗句在耳边回荡,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继续前行,一块介绍“古秀台”的指示牌出现在眼前。古秀台不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站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古秀台的来历与发展,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每一块石碑、每一处建筑都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晾鹰台是一座专门纵放海东青捕捉天鹅、大雁的建筑。元代皇帝来此围猎,必有海东青辅助,每每携带“一万捕鹰匠和五百只大鹰”。至元十三年(1276),南宋宫廷琴师汪元量这样写道:“快鹰已落蓟水畔,猎马更在燕山前”,“海青渺然从此去,天鹅正坠阴崖巅”,生动描述了当时的春猎情景。 海青台上留有历史的韵味。 海东青是何种禽鸟,为何受到历代帝王的钟爱呢?海东青为鹰的一种,羽毛黑色,出入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入海处,是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猛禽,体长1米左右,体重2公斤左右,嘴呈钩状,视力好,腿部有羽毛,善于捕捉水禽小兽。 南海子<br>纳兰性德 〔清代〕<br>红桥夹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br>飞放何须烦海户,郊南新置羽林军。 海青台上昔日皇帝或名人的诗词。 在亲水广场处,景观内立有一块镌刻乾隆皇帝御笔为新衙门行宫匾额所题“神游清旷”四字的奇石。 我们从北门出来。北门正面的匾额上写着“南海子”几个大字,背面的题字是乾隆来南海子时所题的“郊原在望”。 南海子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令人陶醉的“南囿秋风”,还有世界珍稀动物国宝麋鹿……,游览此园就是一种绝美享受。不仅养眼睛,而且涨知识。 这一天的游览即将结束,但南海子留给我的美好回忆将永远珍藏在心中。冬至逛南海子,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每一处风景都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