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大徵君林晖翁六十寿序</b></p><p class="ql-block"> 琴川与吾宁,壤隔百里,界别江闽,山高而水清,踞虔南上,逰最胜。其城北迎恩坊,有著姓曰黄,裔承江夏,系本平阳,溯厥源流,予宗派也。甲子(1744)予倖捷秋闱,赴试春官。恭谒探花驸马祖祠,蒙诸父老伯叔兄弟作东道主,宾朋列座,宴饯北行。平原十日之欢,几无以过。越今昭阳作噩之岁,玄月晦朔,为徵君林晖翁六秩揽揆之辰。族属暨 贵邑绅士,仰其高风,钦厥孝友,僉云月旦评高,定须华祝。梓里与论,尚藉品题。遗使共达一函,并行述一帙,嘱予言以为翁寿。予阅其行实,不禁瞿然曰:如翁者,是诚可以寿矣!翁为泰州州正几山先生五世孙,曾祖素先翁以明经授修职郎,世其家宦,裔相承作。求有自乃祖,予私翁卓越高骞,绰有祖父风。尊人译臣翁,克绳先德,惜天不永年,未四十辄遂见背。时翁甫弱龄,终鲜兄弟,毅然承前启后,创膏腴新堂构,称素封焉。性笃孝思,祭产糈漕,力肩恢扩。年五十,族赠句云:“直道犹存天地气,公心惟有祖宗知。”嘉其绩也。伯祖义为翁,救母遇难,翁悯其久而不彰。值邑新志,呈请当事,纂入孝子。迄今邑来光昭。此尤翁大节可纪者,他若义声洋洋笔难缕述。举丈夫子四,延名师迪义方。兢兢以克绍书香垂训。长君、次君,卓然步桥门,拔成均。三君胸罗二酉书,拥百城。群有马氏白眉之目。季嗣诸孙,玉立成行,芝兰芬馥,令人想王谢堂前风景不殊。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翁之谓欤! 翁素形貌魁梧,气宇轩豁,今寿翻花甲,犹康强若壮盛时。古称大德必寿!从此,而古稀耋耄,荣膺封诰,则翁之食报于将来者,方未有艾。翁诚吾宗人杰哉! 纯(作者)学惭牛豹,叨列贤书,素挹老成风范。不克登堂拜祝,爰重大邦俊、彦宗裔耆硕之请,为翁一言,少纪花庚。是日,醉月开琼,引商刻羽,歌阳春,赛白雪,则有朱履盈庭,缣缃满架,壮华筵之色,腾海屋之辉。翁其载色载笑,怡怡陶陶,而满晋一觞。是又纯之遥望也乎!</p><p class="ql-block">甲子科乡进士、侯选县正、翠华愚姪道纯首拜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徵君林晖翁六十寿序》译文</b></p><p class="ql-block"> 琴川(江西石城县)与我的故乡福建省宁化县,两地相隔百里,分别位于江、闽两省的边界,那里山峦高耸,水流清澈,位于虔州(赣州)南部,是游览的绝佳之地。在琴川城的北面,有一个名叫迎恩坊的地方,那里居住着一户显赫的姓氏——黄氏。他们自称是江夏黄氏的后裔,其家族根源在平阳。追溯他们的家族源流,竟然与我是同宗(平阳巫氏)。</p><p class="ql-block"> 在甲子年(1744年),我有幸在秋季的乡试中及第,随后又前往京城参加会试。我恭敬地拜谒了探花驸马(南宋进士巫双瑞)的祖祠,并受到了族中长辈和同辈们的热情款待。他们设宴为我送行,宾朋满座,场面热闹非凡。那平原十日的欢聚时光,几乎难以再有超越。</p><p class="ql-block"> 如今已是昭阳作噩之年(注:应为癸酉年1753,林晖生请康熙三十三年甲戍1694),在农历九月的最后一天,迎来了徵君林晖翁的六十岁寿辰。林晖翁的家族成员以及当地的绅士们,都仰慕他的高尚品德,钦佩他的孝顺和友爱。他们一致认为,林晖翁的品德高尚,理应得到华美的祝寿之词。乡里的舆论也都期待着对他的品评。</p><p class="ql-block"> 他们派使者送来了一封信和一本行述,嘱托我为林晖翁撰写寿序。我阅读了他的行述后,不禁肃然起敬,说道:“像林晖翁这样的人,确实应该长寿啊!”</p><p class="ql-block"> 林晖翁是泰州州正几山(名案,派讳甫文)先生的五世孙。他的曾祖父素先(派讳宗㶥)翁因精通经学而被授予修职郎的官职,世代为官,家族荣耀相承。林晖翁自幼便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高远的志向,颇有祖父的风采。他的父亲译臣翁(派讳建琛),能够继承先人的美德,可惜天不假年,未满四十岁便去世了。当时林晖翁还年幼,又没有兄弟,但他毅然决然地承担起继承家业的重任,创建了豪华的新宅第,成为了当地的富户。</p><p class="ql-block"> 他性格敦厚孝顺,对于祭祀所需的田产和粮食,都尽力扩充。他五十岁时,族人赠给他一句诗:“直道犹存天地气,公心惟有祖宗知。”以赞扬他的功绩。他的伯祖父义为(派讳先庚)翁因救母而遇难,林晖翁深感其事迹长久未得到彰显。于是,在编纂新县志时,他呈请当局将义为翁的事迹纂入孝子传中。至今,这一事迹仍然在当地传颂。这是林晖翁的又一可记的大节。其他如他的义举和声望,用笔都难以一一记述。</p><p class="ql-block">他有四个儿子,都聘请了名师来教导他们正道。他们谨慎地继承书香门第的传统,努力学习。长子(学名经邦,派讳德福,字九畴)、次子(学名经纬,派讳德寿,字朋三)都已经在学府中崭露头角,拔得头筹。三子(学名鼎新,派讳德康,字方衢)胸中藏书万卷,拥有众多藏书。他们都被人们誉为黄氏家族的杰出人才。他的孙子们也都如玉树般挺拔,芝兰般芬芳,让人不禁想起王谢堂前的风景依旧美好。</p><p class="ql-block"> 《诗经》中说:“孝子之孝永不匮缺,上天会永远赐福于他们。”这句话说的就是林晖翁吧!林晖翁身材魁梧,气度不凡。如今他已经六十岁,但仍然身体康健,精神矍铄,仿佛壮年时期一般。古人说:“大德必寿!”从此以后,林晖翁将会更加长寿,荣获封诰,而他将来所得到的报应,也将无穷无尽。林晖翁真是我们宗族中的杰出人物啊!</p><p class="ql-block"> 我(作者巫道纯)学识浅薄,如同牛豹一般,有幸被列入贤能之士的行列。我一直以来都钦佩林晖翁的老成风范。虽然我不能亲自登堂拜祝,但应大邦(林晖长子经邦)俊杰、宗族耆硕之请,为林晖翁撰写这篇寿序,以略微纪念他的六十岁寿辰。在这一天,月光皎洁,美酒盈杯,琴声悠扬,歌声婉转。宾客们穿着华丽的鞋子,架上摆满了书籍和画卷,为华丽的宴席增添了色彩,使海屋之辉更加灿烂。愿林晖翁满面笑容,心情愉悦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并接受我这一杯酒的祝福。这也是我远远地望着他时所期望的啊!</p><p class="ql-block">甲子科乡进士、候选县正、翠华愚侄道纯恭敬地撰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作品有郭北黄氏第23世裔孙黄东洪所有,转载引用需说明来源。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