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绝非“容错率”的温床:法治不容曲解

胡艺影

<p class="ql-block">  昨日,听闻有人在短视频中大放厥词,声称二审存在所谓“容错率”机制,意即二审可以允许一定错误存在,故而改判率低。此等无知言论,实在令人瞠目结舌。</p><p class="ql-block"> 法治社会的基石在于公正与严谨,法律程序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对真相的探寻和对正义的伸张。每一个案件所涉及的事实都是独一无二、确凿无疑的存在,好的审理过程只有唯一性,正确的案件裁决结果也只有一个。</p><p class="ql-block"> 司法的使命是精准地还原案件事实,并依据法律条文作出公正的裁决,且案件审理的逻辑必须精准严密,容不得丝毫漏洞,否则极易产生冤假错案。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容错”空间,更没有模棱两可、可随意变动的余地。</p> <p class="ql-block">  二审的本质是对一审可能存在的错误或遗漏进行审查与纠正,是错了就改的关键环节,而非所谓的“容许犯错”。当一审判决出现偏差甚至错误时,二审理应挺身而出,以更审慎的态度,更严谨的程序去拨乱反正。那些宣扬“容错率”的荒谬说法,是对司法公正理念的严重误导,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漠视。</p><p class="ql-block"> 多如牛毛的冤假错案,往往就源于这种对司法程序的错误认知和亵渎。在法治的轨道上,只有对事实的尊重、对法律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必须承认,司法队伍中存在极个别素质低下的个体,但绝大多数法官都在秉持专业与公正的态度履行职责。每个案件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与复杂程度,绝不是那些人所说的可以“闭着眼睛就能审对”这么简单。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需要依据事实证据、严密的逻辑、深入调查、严谨分析以及对法律的精准把握,才能作出公正的审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公众应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拥有识别此类毫无依据理论的慧眼,不被其误导。我们要坚决抵制那种认为冤假错案无所谓的错误思想,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共同维护法治社会的清明与公正。</p><p class="ql-block"> 坚决摒弃“容错率”这种荒谬的观念,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司法错误,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得以彰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