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85讲·妙法堂

常龙英

<p class="ql-block"> 第85讲(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破因缘和合俱非~破 和】❶</p><p class="ql-block">☀️1. 经文:</p><p class="ql-block"> 【(370)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 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方便解释: </p><p class="ql-block"> 阿难,我今天仍旧以刚才讲过的事相来问你:你现在还在执著妄想:这一切世间【因缘和合】,怀疑证的菩提真心也是和合的。那么,我们暂时不说菩提真心,先来说说你的七识“妙净见精”。当你见明、见暗、见通、见塞时,你的见精是与明和?还是与暗和?是与通和?还是与塞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具体解析:</p><p class="ql-block"> 🌙⑴.【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p><p class="ql-block"> 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 </p><p class="ql-block"> 妄想和合,诸因缘性,</p><p class="ql-block"> 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p><p class="ql-block"> 合起者。】</p><p class="ql-block">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首先我们来理解“前尘”,“前尘”是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事物、一切万法、一切缘尘,这个“尘”叫缘尘,这个“尘”也叫万法,这个“尘”也叫万有,都可以。这个“前”不是指前面,而是指眼前所看到的一切缘尘、一切万法、一切万有。那么,“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是我现在仍然用我们眼前当下的事情来展开讨论,“问汝”就是我们展开讨论。</p><p class="ql-block"> “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这句话把它从中间分开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总体来讲是:阿难,你现在仍然还在执著于世间的,包括佛以前给你们讲的小乘因缘和合之法,还在执著这些东西。因为你执著了,所以你就疑惑了。疑惑什么呀?疑惑证菩提心的问题。疑惑那个菩提心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东西,也就是在怀疑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因为前面已经讲过菩提心是不生不灭的,你把它怀疑成要么是自然的,要么是因缘和合的,要么是自然、因缘和合都有的,你在这里起疑惑了,我们都是阿难。</p><p class="ql-block"> “汝今犹以”,“汝”,是你。“今”是“现在”。“犹”,它有两种意思,这里是仍然。“以”是执著。你现在仍然在执著“妄想和合,诸因缘性”。妄想什么?你用第六识那个妄心在想叫妄想。想什么东西呢?想因缘和合,“和合诸因缘性”就是因缘和合,就是小乘因缘和合法。因为你执著这个小乘因缘和合法,所以“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你疑惑菩提心到底是因缘和合呢,还是自然就有的呢,你在怀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⑵.【则汝今者,妙净见精,</p><p class="ql-block"> 为与明和?为与暗和?</p><p class="ql-block"> 为于通和?为与塞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句话是选择疑问句。“妙净见精”,这四个字可省略为“见精”,因为我们的见精又“妙”又“净”,前面的“妙净”无非是形容词而已,我们取下不要形容词,直接用见精就可以了。我们都知道见精就是那个见分,因为通过十番显见,佛已经把阿难的这一个心从第六识心引导到了第七识心,已经是进步了。所以从这里开始直接讲见精不讲六识心了。所以这里的见精见分直接就是在第七识上面展开了。这也是《楞严经》第一卷到第二卷的一个进步,从肉团心到意识心,现在终于来到了第七识心。六识心一步一步进入到七识心,这就叫归元,这就叫回家,一步一步的归。这里讲我们的见精能见到明相,能见到暗相,能见到通达的虚空,也能见到壅塞的墙宇或者高山。那么,阿难,你说这个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在讲和合,什么叫“和”?什么叫“合”?这两个先搞清楚。首先“和”是两种物质可以互相均匀的杂和huò在一起,互相可以渗透。比如说玉米面粉跟小米粉,小米粉跟高粱粉,两种粉是不是可以和合的?粉可以,那水也可以和合的。比如白糖水跟果汁水,药水和蜂蜜水也可以和合的,这个叫杂和,那么杂和的结果就是出现一个混杂物,比如小米粉跟玉米粉混合在一起后形成一种混杂物,它既不是玉米粉,也不是小米粉,因为这个混杂物里既有玉米粉又有小米粉,你说它是玉米粉吧,里面有小米粉。你说它是小米粉吧,它有玉米粉,所以它已经不能讲它是玉米粉,也不能叫它是小米粉。玉米粉的概念也没有了,小米粉的概念也没有了,所以已经没有这两个概念了。再比方,调颜色把红色和黄色杂和huò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橘红色,如果红色多一点叫淡红色,如果黄色多一点叫橘黄色,比例不一样,它出现了杂色也不一样。那么,形成的淡红色也好,橘红也好,这个叫红色吗?不能叫红色。这个叫黄色吗?不能叫黄色。所以它杂和了以后,已经失去了红色的这个名相概念,也失去了黄色名相概念,没有这两个颜色的名相概念了。这叫“和”,它找不出边界,就“和huò”在一起了。那“合”与“和”就不一样了,“合”必须是两个固体物,固体物不能杂和,它只能“合”。譬如说左手跟右手,你说左手和右手可以杂和吗?不能,只能合在一起。比如一块木头和一块玻璃,粘在一起,合在一起,这叫“合”。木头和玻璃合在一起一定有一个分界线,分界线一边是木头,一边是玻璃,还是原来的东西没有变,所以“合”起来的两样东西一定有个分界线,而“和”的东西是找不出分界线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1. 经文:</p><p class="ql-block"> 【(372)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 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方便解释:</p><p class="ql-block"> 佛对阿难讲:若【妙净见精】与光明和了,当你看到光明,光明现前时,光明中混杂之相在哪里啊?我们看到的光明是清晰明了的,哪里有混杂?这个混杂之相又是啥样子的?如果这见到的光明中没有见精,又是怎么看到光明的?如果光明就是见精,光明怎么可能自己见到自己?【妙净见精】本来就圆满,用得着跟光明和吗? 如果光明也是圆满的,也用不着跟【妙净见精】和。【见精】与 光明,本来就是不同的东西,它们各有各的名称,各有各的性质。杂和了,则 见精失去了原来净明的性质;名字失去了原来的概念;光明失去了原有清明的性质。所以,【见精与光明 相和】的推论是不可能成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具体解析:</p><p class="ql-block"> 🌙⑴.【若明和者,且汝观明,</p><p class="ql-block"> 当明现前,何处杂见?</p><p class="ql-block"> 见相可辨,杂何形像?</p><p class="ql-block">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p><p class="ql-block"> 若即见者,云何见见?</p><p class="ql-block"> 必见圆满 何处和明?】 </p><p class="ql-block"> “若明和者”,“若”是如果。“若”的后面加两个字,变成“若(见与)明和者”,这样就简单了不用我解释,两样东西相和,哪两样?见与明相和,是不是?我们现在在讲见精,见精与明相和,那就会导致一个杂和物,形成一个见与明的混杂物,见与明的混杂物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必定有个混杂相。“何处杂见?”改成“何处见杂”,“杂”就是混杂。我们在看明的时候,跟明有没有杂?电灯打开,亮了,然后我的见跟光明相à变成相á杂和了。我在光明相里面有没有眼睛杂在里面?没有。有没有又有眼睛又有灯光?没有,所以“何处见杂”?杂和了没有啊?看没看见哪里有混杂之相呢?在“何处杂见”,这个“见”是看见。你看见哪个地方杂了?阿难认为这个见是由于我能见的见精与那个光明的明相和在一起了我才能见到,既然是和在一起,肯定有个杂和相的,所以就问阿难,现在有个和合相的话,那你给我找出来。“何处杂见”,你见到哪个地方混杂了,那个地方有混杂之相?“杂”是混杂之相,“见杂”是见到了混杂之相,你什么时候哪个地方见到了“见”和“明”两个混杂的相的?在哪里?给我找出来。就是当我们看到光明,如果是见精和明相杂和在一起,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混杂之相呢?那么这个光明有没有混杂的相?你见过哪一个光明有混杂的相啊?没有听说过呀!我见到光明,光明里面有好多我的眼睛和在一起,有没有这样?没有。那你如果见到光明,光明里就有好多眼睛你的见精在里面。那如果你见你儿子的时候那就不得了,你儿子身体里面全都是你的眼睛,是不是啊?那你见孙子呢?你孙子身体里面都是你的眼睛,都是你的见精了。那完蛋!所以见到米饭的时候发现米饭里面都是你的眼睛,你敢吃吗?你都不敢吃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能的话,是不是闹出笑话来了啊?</p><p class="ql-block"> 这个“和”(huò)与“合”,大家已经区别开了。那么“合”呢?是两个固体粘合在一起,粘合在一起它一定有一个边界线的。我们说保卫国土,国土与国土之间是不是有个界线?那两个物合在一起也有个界线的。如果要做一个六道凡夫,你爱国爱党爱人民,你爱谁都可以,无可非议,都是正常的一个凡夫情怀。可我们现在在干什么?我们现在是在提升自己佛菩萨的品位,我们在做出世间的事情。什么国土呀?我们的国土在哪里?在心里。我们心里的国土在哪儿?无边无际,没有边界。记住!我们的国土是没有边界的,整个宇宙都是我,整个地球都是我,修行人就是这样的胸怀,修行人一看到民族感情,国家感情,骂你们几句你们还不舒服。只有这样骂你们才能提升。有些人就喜欢赞美别人,你以为你是在赞美别人呀?你是在拍马屁,是好hào表现。你不赞美几句人家不记得你,对不对?你的赞美是不是真心的?所以,必须要有这么一个人来把你骂醒。醒过来的继续前进,没有醒过来的当垃圾烧掉。灵性提高了以后,你才会发觉,有些东西都不是我们要去执著的,上天都安排好了。所以,必须要骂,互相骂,骂自己,把自己的情执、我执都给砍了、给杀了,把屠刀也给扔了,别再留着了,别把自己的法身慧命给宰了。所以这个“合”是两个固体粘在一起,粘在一起一定有一个边界线,就像这个国家跟那个国家有个国界线。</p><p class="ql-block"> “和”一般是两样东西可以混杂的,叫做混合物,所以说它是没有边界线的;“合”起来的两样东西它是有边界线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是【楞严经】第85讲录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