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温州孔庙,龙湾孔子文化研究中心

<p class="ql-block">药王孙思邈言:道德不全,纵服玉液金丹,不能长寿。道德日全,不祈寿而寿延,不求福而福至,此养生大经也。《黄帝内经》:志闲少欲,心安不惧,德全不危。孔子言:仁者寿养生最高境界是养德养心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论语》可治家2500多年来,《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的大智慧,学会修养身心,摆脱疾病的困扰。《论语》季氏篇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德高望重的在位之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不可违抗,所以不敬畏它,轻视德高望重的在位之人,侮慢圣人的言论。”解读: 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君子有三畏』,「畏」是敬畏,不是说君子真的恐惧,这个畏也不是讲他自己害怕恐惧,不是。前面我们读到《论语》,孔子也有一句话说,君子之道有三,君子道有三,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仁、勇是君子的三达德。所谓达德,是圣人之德,也是自性中本来具足的德能,叫性德。君子是在修行当中的人,不断的把自己污染的习性去除,恢复本来具有的本性。所以他所修的智仁勇,是依这个三者,三达德而修的。勇而不惧,所以君子无所畏惧,不忧、不惧、不惑,没有迷惑,也没有忧虑,没有畏惧。此章孔子讲的是一个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成为言行高尚的君子,这也是最好的立身处世之道。畏天命,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因为顺之则吉,逆之则凶。畏大人,是对有德有位者的敬畏,因为他们负责治理国家,位高权重,维护着社会的秩序,稍有差错,便会祸及百姓。畏圣人,是因为圣人的话具有万古不易的道理,指出了人生应该遵循之道,违背了就会有灾祸,足以使人敬畏。正心养元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