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71讲·妙法堂

常龙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71讲(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显见八 ~ 显见不分】❹</p><p class="ql-block">☀️1. 经文:</p><p class="ql-block"> 【(321)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 自住 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方便解释:</p><p class="ql-block"> 佛对文殊菩萨和诸大众讲:包括过去世、现在世一切已经成就的如来,以及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他们已经住于佛家,已经住于【法华三昧】、【首楞严大定】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能见的见分,与所见的相分,包括我们的第六意识心,还包括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以及十法界一切万法,犹如虚空幻化的华,本无所有,都是我们心一念变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见分也好,相分也好,我的妄想意识分别心也好,包括所对的六尘、十二处、十八界也好,一切森罗万相,都是随缘一念变现的,(我们叫做缘起性空,)本来就是菩提,本来就是一个佛,一个妙净明体。哪里来的“这个是我,那个非是我”?</p><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萨,我现在问你:就如同你文殊,有没有既“是文殊,又“非是文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具体解析:</p><p class="ql-block"> 前面为了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文殊菩萨站出来替他们打圆场。</p><p class="ql-block"> 🌙⑴.【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p><p class="ql-block"> 如来 及大菩萨,于其 自住 </p><p class="ql-block"> 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p><p class="ql-block"> 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p><p class="ql-block"> 所有。】</p><p class="ql-block"> “十方如来”包括过去世、现在世一切已经成就的如来。如来就是佛,所谓的佛包含了十法界的佛,从辟支佛开始还是个体位。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社会上面的事情都在演戏,我们不要被戏给转进去。每一场戏对于修行人来说,就如烧窑炼烧陶瓷,每一场戏每一个境界都是一把火,看你受得住受不住。达到地位以上的菩萨才能经得住炼烧,地位以下一把火就烧没变成泥巴瓦块了。该走的总会走的,该来的总会来的,所以不用去执相。“及大菩萨”,特指明心见性的大菩萨。这个时间点是特殊的时间点,是特别的时间点,是前所未有的时间点,一旦错过了不知道又要等多少万大劫呀!</p><p class="ql-block"> “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自住”就是他们已经住于佛家,已经是佛子了,已经住持于【一心三藏】大法之中。“三摩地”就是修门,就是【法华三昧】,就是【首楞严大定】。我们要修的就是这个东西。你们可以修其它无量法门,但唯有【楞严大定】能让你成为究竟圆满佛。有些导航仪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有些导航仪不究竟,导致半途而废。现在如果说你刻骨铭心的深信【一心三藏】,一点点都不怀疑,那你就是“自住三摩地中”。</p><p class="ql-block"> “见与见缘”,这里的“见”就是我们能见的见分第七识。现在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的这个眼识、你的这个意识,跟你那个第七识还有没有分别了?在见道位你已经到了见性、见精这个程度,这是说见道位,不是证道位。比如拳头变手掌,手掌变拳头,拳头比作是我们的第七识,手掌比作是(五种俱生意识,五个合起来是第六意识,一共是)六个意识心。在手掌位上,你眼睛看到看不到拳头?看不到,因为我在手掌位上所以眼睛看不到拳头。那手掌是不是拳头变现的?是的。你心能不能够看到拳头?我知道,我的手掌和拳头是同一个东西。我的六种意识心收回了以后、歇了以后就回到了第七识,对。但你现在能不能够见到拳头?我眼睛见不到拳头,我心里知道拳头。我心知道就叫“见道位”。什么时候是证道位呀?当你妙用的时候就是“证道位”。妙用就是我不管怎么想,从来没有离开过第七识。比方说剪刀、锤子、木排、兔子耳朵、布,不管怎么变,都没有离开拳头这个第七识,拳头它不会因为变剪刀而少一个手指头,也不会因为是木排而多一个手指头,拳头如如不动,还是那个拳头。再比如说化妆,再怎么化妆原来的脸都不会变。化了妆的就是妄了,那个素面就是第七识,是真,它不会因为化妆而少一根眉毛,也不会因为化妆而多个嘴巴,不管你怎么化,你爱怎么化怎么化,爱怎么妄怎么妄,我那个素面的第七识“真”如如不动,这个就是“真我”,就是“见性”,就是第七识,就是一精之明。“见缘”可以作为我们所见的相分,简单说就是六尘色法。包括我的六根所见到的一切六尘。</p><p class="ql-block"> “并所想相”,“并”就是及。“想”,是心想,有了这个想已经进入第六识心。“心”上面有了“相”就可以独头意识打妄想闭门造车。为什么?我们看这个“想”字,因为我心里面已经有那个五种俱生意识,有法尘在里面,“尘”是过去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嗅到的等等的见缘五个尘,这个相在我心里拿不出来,我可以想了,不需要跑出去,躺在床上,我就可以想了、闭门造车了,这是不是就是第六意识心了呀?这就是“想”。“想”的基础必须有前面的“相”在心里面在记忆里面,这个“相”就是五种俱生意识就是我的“见缘”。“相”前面讲过了就是六尘,我们也可以讲的大一点,就是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全部包括,还可以十法界一切万法都是“相”,也叫“有”,《心经》里面叫“色”。《心经》里面的“色”不是我们世间所说的颜色,像红色、绿色、蓝色什么的。也不是我们所谓看得见的东西,它是指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十方法界一切万法都包含进去了。也就是《金刚经》里面的那个“有”。境界不一样,解经的含义就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如虚空华,本无所有”,“虚空华”是不是空?空是不是通教?这里的境界是通教境界。怎么一个“虚空华”?都是我们的一个心、一个念变现出来的。问你,一个念拿得出拿不出?我在想,昨天和张三在桥头他说借我的三千块钱过几天还我。这里张三拿得出拿不出?钱拿得出拿不出?桥头拿得出拿不出?拿不出。但这是不是我的念?是我的念,但是拿不出来,它属于是空。通教在这里叫“破一切相”,包括诸佛三十二相,他都作为无明相来破除。你站在通教位置上面来看圆顿大法都是错。就如你在三十楼,他在五楼,你和他说“我看见外面有什么什么,远处有什么什么”,他说“你说的都是假话,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不在同一个频道你怎么交流?交流不了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高度不一样,不用和他们计较,带过就好了。说的厉害一点“你们提高了再来和我们讨论”,有些人就是犯贱,一定要重棒击打他们才会醒,自己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你自己先肯定你懂了没有,你圆融了可以大胆的棒喝他们,因为你是佛,如果你做不到棒呵人家你就不是佛。是不是真金烈火一烧马上就辨别出来。是不是佛你就来炼烧,不要以为烈火焚烧是别人的事跟自己不搭界,每一个人都在炼烧。“本无所有”,本来就没有,哪有个真实?都是我们变现出来的。就跟我们做梦一样,昨天梦中生了一个胖儿子,你醒了还有没有胖儿子?胖儿子是不是虚空华?这可是禅宗的境界呀!如果到了圆顿大法来讲,你梦中生的那个儿子也是你儿子,这是真的。 而且我们将来破除了烦恼习气,不用说证到极果如来,破除了行阴以后都能在梦中生儿子。破除了行阴也就是断除了六道轮回,我们的第七识不在六道里面行走了,它不再搬运了。不在搬运了是不是就不在六道里面轮回了?第七识已经回到大光明藏里面了,这个时候就叫做破除了行阴。破除了行阴的外道都可以变化出人来,何况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想变什么就变什么,这叫“色身三昧”,他们可以自己变自己,自己化自己。如果行阴没有破除,是根据自己的业力而变换不同的色身,在六道里面轮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⑵.【此见及缘,元是菩提</p><p class="ql-block"> 妙净明体。云何于中</p><p class="ql-block"> 有是非是。】</p><p class="ql-block"> 这下是不是讲到圆顿大法了?“此见及缘”,“见”也好,“见缘”也好,都是菩提。“见”是我们能见的见分、见精第七识,“见缘”是所缘的相分第六识,包括一切万法,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菩提。圆顿大法来了,如果你还不会圆就是搞对立了。在这个地方,全部圆融为圆顿大法。森罗万象,我的见精也好,妄想意识分别心也好,所对的六尘、十二处、十八界也好,本来就是菩提,本来就是佛。众生本来就是佛,佛本来就是众生,都是一个东西,你悟了就是佛,迷了就是众生。我的这张脸化妆了就叫妄,洗干净了就叫真。化妆了我要出去谈生意,工作交接,但是我回到家里,回到自性家园的时候,我一般都是洗干净的,回到自性家园以后,不需要做作。我回归了自己的真我,叫“返璞归真”,洗掉了虚妄,还我一个真。原来化妆后就是众生,洗掉后就是佛,就是一个东西,脸还是那张脸,人还是那个人,你就是你,你就是佛。什么时候把你的妄心、把你的对立心、把你有恶的分别心都洗干净了,就返璞归真了,在家素颜的脸是真实的,出门化妆的脸是假的,出门是不是出到十法界了?回来,是不是回到自性家园了?一样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学会打比方,你真明白了,随手拈来都是比方,用不着死记硬背的。</p><p class="ql-block"> “元是菩提”,“元”是根本,原来,和究其根源的源是一个源,和原来的原是一个原,和彻法源底的源是一个意思,本来就是菩提。“妙净明体”,不管你是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你都是妙、净、明、体,你本来就是那个真,从没离开过。因为外面的人从来没有见过你的真,你老是不把它洗干净,慢慢把化妆的你当成你了,把不化妆的你当成不是你了,你也习惯了化妆的你,外人也看惯了化妆的你。茶杯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茶杯,你怎么讲这个是茶杯,里面那个是孙悟空,是不是一个东西啊?你知道你是哪里来的吗?你就是佛,你就是真心本来面目变现的。你现在真心本来面目已经变现了你这个人,而你却还要找你的真心本来面目,也就是化妆的脸在找不化妆的脸,你说能找到吗?本来就在里面。真的那张脸还用找吗?你洗掉了上面的化妆品不就是吗?就这么简单。洗掉了是不是歇妄想呀?歇即菩提,真就出来了,真是不是菩提呀?这叫做“歇即菩提”,“歇”就是洗掉那些妄的东西,停止妄想,收回妄想,手掌收回,五个手指头全部收回,五种俱生意识也好,六种意识心全部收回,就变成拳头了,拳头才是真,如如不动在那里。拳头就是我们的如,拳头就是我们的元,是我们的本来,都是菩提。所以从这个拳头手掌大法也好,从手套大法也好,都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但这个法非常难讲,我又创造了脸化妆这个方法也比较容易理解说明。我们要做到歇诸妄想如如不动,正法是不可思议的,唯智乃知,没有智慧的人不可能懂,要用智慧,通过打比方来观照。</p><p class="ql-block"> “云何于中,有是非是”,哪一个是见,哪一个非是见?明白这个道理,讲这些话都变成废话了,所以不要跟不同频道的人计较。等他爬上来了再来探讨,并不是要放弃他,你也不要浪费时间,让他自己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⑶.【文殊!吾今问汝:如汝</p><p class="ql-block"> 文殊,更有文殊,是文</p><p class="ql-block"> 殊者?为无文殊?】</p><p class="ql-block"> 这里佛和文殊菩萨又来演戏了,两个人在演双簧。演戏演给谁看呢?</p><p class="ql-block">给阿难和大众。佛问文殊菩萨,有没有这样一种文殊,讲他又是文殊,但是来讲还又不是文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1. 经文:</p><p class="ql-block"> 【(323)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 非无文殊,于中 实无 是非二相。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 净圆真心,妄为 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方便解释: </p><p class="ql-block"> 世尊,我实实在在是一个文殊,没有“是文殊”。为什么?如果有“是文殊”,则一定还有一个“非文殊”。</p><p class="ql-block"> 然现在我不是“非文殊”。当中实无“是文殊”和“非文殊”这两相,本来就是一个体。</p><p class="ql-block"> 佛说:这个能见的见精无形无相,清净妙明,与所见的顽空虚空中一切色尘一样的。本来就都是妙明的无上菩提真心,都具足【一心三藏】智慧德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随因缘和合显现为“色”、“空”,以及我们的见闻觉知和种种意识心、妄想心。</p><p class="ql-block"> 犹如眼花观月出现的第二月,谁是“是月”?谁是“非月”?谁是真、谁是妄?没有真,没有妄,是真妄和合;也没有是,没有非,是非一体,就是一个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具体解析:</p><p class="ql-block"> 🌙⑴.【如是,世尊。我真文殊,</p><p class="ql-block"> 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p><p class="ql-block"> 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p><p class="ql-block"> 日 非无文殊,于中 实无</p><p class="ql-block"> 是非二相。】</p><p class="ql-block"> “我真文殊”,一个真文殊,一言以蔽之。一个“真”就可以了,再变第二个也是我。“无是文殊”,这里落了一句,应是“无是文殊而非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我本来就是一个真文殊,哪里来的是文殊和不是文殊?如果有一个是文殊,那一定有一个非文殊,如果我讲是文殊,那一定就有两个文殊了,有“是”就必定有个“非”,是非就二元对立了。我是真文殊就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然我今日 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没有的话,那我站在这里,是谁呀?我就是文殊,我要说是文殊、非文殊、什么什么文殊,都是这个。这里就是帮助我们体悟真妄一体。确实没有什么真文殊和假文殊,你说我是真文殊也是这个,你要说我是变现出来的也是这个,真假就是一个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⑵.【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p><p class="ql-block"> 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p><p class="ql-block"> 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p><p class="ql-block"> 及与闻、见。如第二月,</p><p class="ql-block"> 谁为是月?又谁非月?】</p><p class="ql-block"> “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此见妙明”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无形无相,无形无相的那种相是不是“妙明”啊?它太妙了,妙到什么样?明,我们看不到。这是指无形无相的我们的第七识见精,我们讲来讲去就是讲见,原来我们的见就是那个无形无相的妙明,这就在暗示了。拉关系套近乎,搭讪搭到空上去了,我的见和“与诸空尘,亦复如是”,这就是说话的技巧。不是在找我的见吗?我的见无形无相,然后“与诸空尘”把那个空搭出来了,所以这不叫妙明,“与诸空尘”叫妙有,妙明跟妙有是不是一个东西呀?是无形无相的真心本来面目当下变现出来的相分,变现出来的缘尘异相。“空尘亦复如是”,既然第七识是妙明变现了缘尘妙有,那么,妙明的见性是不是就是妙有的空尘,目的就是这个,非常有逻辑性的,妙有的空尘是不是就是那个妙明见精啊?简洁点就是妙有等于妙明,空尘等于见精。当下见精等于空尘,本来就是一体,当下见就是空。因为此见妙明是无形无相的心呀!是真,诸空尘是千差万别的相,是妄,所以,我们当下就是真妄一体,妄是不是真变现出来的?是不是一体呀?我化妆了的脸和没化妆的脸是不是一体呀?我是不是真妄一体呀?就这个意思。如果把妙明说为真空,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理,即空即有,空当下是有,所以我们的见是即空即有。一步一步的退出来我们的见是什么,我们的心是什么,见是不是我们的心呀?见就是我们的心,就是我的真我。</p><p class="ql-block"> “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无论是从性上讲也好,还是从相上讲也好;无论是从见分上讲也好,还是从相分上讲也好;无论从真心上讲也好,还是从妄心上讲也好,一切的无形无相与有形有相的万法统统包容在内,从根本上都是“妙明无上菩提”,就一个东西。我化妆后的脸叫相分,是妄,透过我化妆后的脸看本质,就是我那张没化妆的脸,就是性,是我的真,都是一个东西。化妆后的妄脸是不是我的真脸画出来的?没有真脸怎么画?所以说,是真心本来面目变出来的。剪刀、木排、兔子耳朵都是一个拳头变出来的,所以叫做真妄一体,拳头、剪刀、木排、兔子耳朵都是一个本体,这叫做“妙明无上菩提”。“无上”就是“一”没有第二个,没有对立,没有是与非是。没有你是菩提他不是菩提,没有。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是无上菩提,本来就是一个拳头呀!拳头里本来就包含无量无量,想变谁就变谁,变无量万法,全都在里面。我这张脸,画美女、画妖精……再怎么画也是一个东西。无量的“妄”都是一个“真菩提”变现的,所以叫“无上菩提”,还要观照到无上无下、无前无后、无左无右、无内无外、无空无有……“净”,就是一个东西,清一色的,没有二。“圆”解释为圆融圆满圆通。因为我们是圆顿大法。十方三世空有中间,时时事事处处都是一个本体,明白这个圆,你当下就圆,直超十地。“真心”,这个真心,万法都是一个念,真实不虚,所以佛法讲到底就是讲一个“真”。我今天明白了我是我,真我找到了,真如我也找到了,【一心三藏】我也找到了,宇宙真理我也找到了,我要利用一切万法来讲明这个宇宙真理。对小朋友,不能给他讲《道德经》、《楞严经》,怎么办?我拿一根小朋友爱吃的棒冰,跟小朋友讲:“这是什么呀?”</p><p class="ql-block"> 答:“棒冰。”</p><p class="ql-block"> 问:“棒冰哪来的?”</p><p class="ql-block"> 答:“工厂做的。”</p><p class="ql-block"> 问:“没做的时候棒冰有没有?”</p><p class="ql-block"> 答: “没有。”</p><p class="ql-block"> 问:“把棒冰吃完了,还有没有?”</p><p class="ql-block"> 答:“没有。”</p><p class="ql-block"> 你看,空啊、不空啊都来了,然后你再把它圆融【一心三藏】。</p><p class="ql-block"> 对老太太,老太太掉头发了,然后就用头发来讲,用指甲来讲。</p><p class="ql-block"> 对公务员、党员干部、机关人员呢,给他讲《楞严经》,不接受,怎么办?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经》,《道德经》就打进去了,学校可不可以进去?医院里可不可以进去?机关里可不可以进去?党员干部可不可以?教师可不可以?都可以接受。</p><p class="ql-block"> “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妄”带有因缘借助、依靠的意思。这里的“妄为”可以理解为随缘显现、因缘和合而显现为“色空”,“色”是世间万法,“空”特指虚空、顽空。一切的妄它一定有个缘,叫做随缘显现,因缘和合它才会有色空,不然的话我们不能叫缘起性空。为什么叫“缘起性空”,为什么叫“因缘果报”,都有一个“缘”。世界依空而立,依虚空而有,没有虚空就没有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及与闻见”,“闻见”就是我们的见闻觉知,我们种种的意识心、妄想心。</p><p class="ql-block"> “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前面讲到眼睛眨一眨,一个月亮变成两个三个多个月亮,问,哪个是真月,哪个是假月?分不出来了,分不出来的这些就叫“第二月”,里面一定有一个“真”,有一个“妄”,所以这个就叫“真妄和合”,就是表已经接近真,没有这个“真”不可能化现出“妄”。水里倒影的那个月就妄的离谱了,没有“真”只有“妄”。</p><p class="ql-block"> “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是把“见闻觉知、意识心、妄想心”比作“第二月”了。这是来强调说明“真妄不二”的。“显见五”是七识与八识之间的关系,如果八识比作是真月,那七识就是“第二月”。如果七识比作真月,六识那些意识心妄想心就是“第二月”,又退了一步了,一步一步引导,一步一步的细化。既然“色空”和“及与闻见”都是妄为的,本来就是见精妙明变现的,那“色空”当下是不是就是“及与闻见”?是不是当下就是“第二月”?所以说明是真妄一体,是“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补充说明:关于“第二月”</p><p class="ql-block"> 回忆【显见五 显见无还】,经文“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 妙精明心,如第二月 非是月影。”</p><p class="ql-block"> 它不是月影,它就是“第二月”,因为它“真”的含量非常高。这段经文中,佛把见精第七识比作“第二月”。</p><p class="ql-block">“第二月”是因为眼睛花了一下而妄出来的。我们把那个真月亮比作是第八识,把“第二月”比作是见精第七识,第七识是不是含金量很高啊?本来是一个月,把见精第七识变成了“第二月”,是用来说明第七识见精就是“真”的,含“真”比较高,跟水中的“月影子”不是一回事,“月影子”根本就没有“真”,它完全是“虚”的,水一晃荡它就没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是【楞严经】第71讲录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