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分享!

断物舍事离人(罗心呈)

<p class="ql-block">(罗心呈•罗寿能)(至善书院•健康•家庭•幸福)第167集《幸福的方法》:</p><p class="ql-block">1.人生的三个状态:麻木(身麻行木,心麻神木,神麻灵木,麻木不仁)、幸福(身苦有幸,行苦有禄,心苦有福,知幸善福)和圆满(因圆而满,有圆知满,知圆善满,心满意圆)。</p><p class="ql-block">(1)人生的第一个状态:麻木。</p><p class="ql-block"> 何谓麻木?麻木是一种失去感知觉知的能力,麻木就是一种“行尸走肉”和“苟且偷生”的自欺欺人状态,就如中国传说中的“僵尸”一样,相当于虽然身体“活着”,其实认知、意识、思想、精神和灵魂已经“死了”,成为了现代的“快乐机器人”。</p><p class="ql-block"> 麻木的反面就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有意识刻意训练的觉察、觉知、觉醒和觉悟能力,而麻木不仁就是一种无意识、无训练、无觉察、无觉知、无觉醒和无觉悟的自我欺骗、自甘堕落和苟且偷生的固定型囚徒困境状态。体现在自以为是、妄自菲薄、不求上进、怨天尤人和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且死不悔改的自我封闭的固定型思维和人格。</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极大富足的社会,将人的“眼球”放大到了极限,所闻所见所感都是在诱惑人去“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及时行乐、成瘾堕落和走火入魔。让人处在一种“动物脑”控制下的“吃喝玩乐烟酒赌毒游戏瘾”的生存繁衍本能中,让人处在一种“情绪脑”控制下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生死欲”的变化无常且“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魔鬼冲动”情绪中,更有甚者让人坠入“贪嗔痴慢疑丧心病狂走火入魔”的害人害己、伤风败俗和祸国殃民中。追本溯源都是让人在失去逻辑推理的独立思考判断选择的能力,从而导致人过度追求外在的物质攀比和享受,内心残缺匮乏麻木进入“娱乐至死”的恶性循环,最终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和悔恨终身,这就是身体、行为和思想的麻木导致了心理变态、精神扭曲和灵魂堕落凋零的无感、无知、无醒和无悟的“真麻木”。</p><p class="ql-block">(2)人生的第二个状态:幸福。</p><p class="ql-block"> 何谓幸福?幸福是一种每天有意识刻意训练的能力,幸福是每天“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荼”喂养的“天使,幸福是每天“活在当下”的觉察、觉知、觉醒、觉悟和证悟的认知清醒能力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能力”是可以每天有意识刻意训练的,如吃喝拉撒、玩乐、说话、走路、开车、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等等能力,这是中国人说的“有术”和“成器”。“认知”只能在每天的犯错认错改错中不断地反思反省总结中迭代复盘,如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怎样去过好每一天,怎样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怎样去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以怎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想为这个社会留下点什么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等等,这就是中国人说的“法”。“智慧”是一种只能在历经沧桑风云变幻、千刀万剐和尔虞我诈之后的觉醒觉悟和精进成熟积累证悟的“道”,就是懂得了“人性”和世界运行的规律、本质和真相后,依然激情澎湃热情满满地去面对不能改变的,好好去改变能改变的,并且有足够的能力、认知和智慧去分辨、判断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的意义属于且适合自己,深深明白什么叫“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什么叫“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什么叫“灰飞烟灭,风清云淡。”和什么叫“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闲庭信步。”,这才是真正的入世有儒家立百世功的“拿得起”,出世有佛家自由自在的“放得下”,可入世可出世有道家顺其自然的“想得开”,最终以“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的修身齐家、修行诚意和修心正心的“乾坤大挪移”之法入“立功、立言和立德”的真幸福之“道门”,成为无物、无欲和无我的真“完整”人。</p><p class="ql-block">(3)人生的第三个状态:圆满。</p><p class="ql-block"> 何谓圆满?圆满用儒家的话讲就是“安身立命”,即心正、意诚、行端、言善、知善、知恶、去恶和为善。圆满用道家的话讲就是“顺其自然”,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圆满用佛家的话讲就是“明心见性”,即“心不死则道不生,欲不灭则道不存,心不苦则智慧不出,身不苦福禄则不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无挂碍,自在如来。”</p><p class="ql-block"> 圆满是一个认知、理解、欣赏和成全的过程和境界,每一个人都是赤裸裸地“来”和“去”,所有的一切都是“生不带来”和“死不带去”。你所执念的恰恰是“控制”你自己,而你所“放下的”恰恰是在“自在”你自己。有时候好多东西是老天让你得不到其实是在“保护”你,让你躲过了“一劫”,反而你执念得到的东西往往成为了你的“一劫”。得与失和福与祸仅仅是一种能力、认知和智慧的分辨、判断和选择的偏差,你得到的祸和你失去的福都是你的能力、认知和智慧的兑现,生活和人生的现实仅仅是一面“照妖镜”,将你真实的“相”呈现出来而已,无非是让你更加深层次地认知自己,从而每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地学习成长蜕变自己和厚德载物精进成熟自己,让自己配得上自己拥有的幸福圆满且天长地久,这才是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和想得开。”的真“幸福”大“圆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