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行D11理塘至稻城亚丁

华山

<p class="ql-block">昵称:华山 美篇:284277</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华为Mate60 Pro</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红草地等</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4年10月16日</p><p class="ql-block">文字简介: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一早从理塘出发,沿着227国道一路向稻城亚丁行驶。这条路线要翻越海拔4500米的高原,沿途高原、雪山、草场等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前行,前方黄色路标指引着方向,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与云雾缭绕的天空相映成趣,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车行至一处狭窄的路段,两侧山体紧紧相逼,左侧山坡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植被,右侧则是裸露的岩石。天空阴沉,能见度较低,但这也增添了几分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高原风光一览无余,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笼罩在薄雾之中,近处则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土地,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壮美的景象。山峰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山顶处还残留着未融化的冰川痕迹,周围的岩石裸露在外,与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天空阴沉,乌云密布,山上覆盖着一层薄雪。</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一处雪景中,地面上已积起薄薄的一层雪,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被云雾笼罩。</p> <p class="ql-block">来到红军长征曾走过的红草地</p><p class="ql-block">1936年5月22日,红2、红6军团在萧克、王震的率领下,从乡城县马熊沟进入稻城县桑堆、金珠、省母等地。在稻城、乡城红军修整了七天,为继续北上做准备。在桑堆培结家,一位红军用铜茶壶换走一个铜瓢来当帽子遮雨、烧茶、煮饭等,同时在稻城雄登寺、金珠镇语和家等地方留下了故事。稻城桑堆河谷红草湿地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现被创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月30日红六军团离开稻城,经省母乡向理化(今理塘)进发,6月3日与前来接应的红三十二军在甲洼会师。红六军团行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尊重藏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稻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稻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造型独特,上面刻着“稻城·红草情缘”,背景是一座山峰,周围还有浮雕展示相关历史事件或文化元素。这座纪念碑不仅纪念了红军的光辉历程,也承载了当地人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稻城藏房建筑,一户一幢,座北朝南石木结构。一般分为三层,过去一楼为畜牧圈,二楼为厨房、迎客、居住、会餐、经堂等,三楼为储物、晒青稞等。建筑总面积300~800平方米。稻城藏房黑色门框是藏区一大特点,相传有三种说法,但最科学的说法是,“以前修建藏房门窗,需要用大量的松木,松木容易腐烂,本地人便涂上黑色土料,既起到防腐作用,又能聚暖”。</p> <p class="ql-block">一栋两层楼高的藏式建筑,外观呈白色,屋顶覆盖着黑色瓦片。墙壁上装饰着红色砖块,并以蓝色线条勾勒出窗户和门的位置。这栋建筑静静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格外宁静美丽。</p> <p class="ql-block">一座藏式民居位于一片开阔地之中,周围环绕着草地和灌木丛。房屋前面有一条石板路通向大门,两侧种满了树木和其他植被。房顶上插了一个五彩经幡,周围有一些石头堆砌成的小墙,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一群牦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草地的颜色呈现出红褐色调,并有一些树木点缀其中。牦牛们似乎并不在意周围的游客,自在地享受着这片宁静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玛尼堆,本地藏语称“玛尼”,在藏区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的玛尼石,不能用脚踩踏、随意取拿。玛尼堆不仅是藏族人民信仰的象征,也是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祈愿。</p> <p class="ql-block">经过红草地景点,该景点位于桑堆镇吉乙村。景区内红草湿地、村落民居、古桥田园、神山白塔、嘛呢长廊、草场河谷等自然人文景物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副彰显和体现稻坝高山村寨典型景致的绚丽图画。红草地系季节性湿地,雨季湿地积水后生长一种叫水萝的高原特有植物。每到秋季,阳光促使水萝植株叶子的糖分不断积累和变化,糖分经过复杂的反应链生成积累起来的红色色素,导致水萝植株变红,将整个湿地连成火红一片,在周边村落民居、神山白塔、秋杨草坝的映衬下,演绎出一派生动和谐、宁静祥瑞而又具有亲活力的视觉影像。深得广大游客朋友和摄影家的偏爱,红草地也因此成为稻城县乃至甘孜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桑堆河谷红草湿地景区位于稻城县桑堆镇,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集民俗博览、观光休闲、科普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景区资源、生态保护较好,拥有中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高原生态野生红草。景区文化资源也较为丰富,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著杰寺,纯朴的藏族风情,和谐的藏寨建筑、丰富的民俗活动和节庆活动等,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游憩价值和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红草地被誉为“摄影天堂”的著名网红打卡景点,到了秋季,整个草滩火红一片,映衬在蓝天、碧水之间,周围古朴的藏式民居,茂密的柏树林泛着金色的光芒,各领风骚。却又浑然天成,和谐统一,红的娇艳、黄的雍容、绿的柔和、蓝的明亮。一幅大自然色彩绚丽的巨卷展示在我们面前。</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红草地景色十分美丽,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被淡淡的云雾笼罩着,在阳光下显得若隐若现;近处是一片金黄色的树林与红色草甸相间分布,形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这片土地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让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红色草甸的照片,在照片中间有一条小路穿过这片草地通向远方的一座白色建筑群落。远处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大山,整个场景显得宁静而美丽。</p> <p class="ql-block">驴友拍摄</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美丽的秋景照片,拍摄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红草地景区。蓝天白云下的金黄色树林与红色草地相映成趣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一片湿地风光,水边长满了红色植物,远处可见房屋建筑。这片湿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片湿地风光场景,在一片红色植物覆盖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并伴有水洼存在。这片湿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湛蓝天空下,一片湿地映入眼帘,水面上泛着红色植物形成的红地毯般的景观,远处山峦叠嶂,山上覆盖着绿色植被与白色云雾相融。这片湿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秋季景色的照片,可以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以及近处被绿色与黄色树叶装。</p> <p class="ql-block">藏区佛塔,有八大类型,通称"善逝八佛塔"。藏族佛塔的形状,依地、水、火、风、空等五轮之相而形成。一般由塔座、塔瓶和塔刹三部分构成。藏式佛塔,同时彰显藏族雕刻艺术,反映了藏区古老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高超的技艺,更是各个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尊胜塔林,又称稻城白塔,位于稻城县入城处,距离县城仅500米。尊胜塔林由一个主塔和108个小塔组成。塔林分为五层,最高层中央为一个高大的白塔,周围排列着四层小白塔,自上而下每层依次有15、23、31、39座塔,共计108座小白塔。尊胜塔林的108个小塔内,供奉着释迦摩尼佛祖,主塔内供奉的是尊胜佛母。尊胜佛母,藏语是"朗觉玛",乃长寿三尊之一,主长寿。</p> <p class="ql-block">热乌寺</p><p class="ql-block">热乌寺距县城约15公里。"热乌"藏语意为"罐破之处,即为建寺之地"。该寺建于南宋末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上、下两座热乌寺。上热乌寺系唱举派、下热乌寺是萨迦派,两大教派共处一地,僧人和睦,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今日住宿地</p> <p class="ql-block">2024.10.16</p><p class="ql-block">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