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州明伦堂

辣味川长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22386</p> <p class="ql-block">广州明伦堂。它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属前番禺学宫,中间只是一墙之隔,设有侧门相通。番禺学宫的明伦堂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它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最初是作为孔庙存在,后来在清代更名为“番禺学宫”。明伦堂是学宫中的核心部分之一,设有古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的正殿,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教育品牌。</p> <p class="ql-block">进入明伦堂大堂,正殿上陈列着孔子塑像,横幅上醒目标着“万世师表”牌匾,这是孔子对中华文化所作贡献的最高评定。堂内有广东贡院模型,复原了科举考试的号房等。</p><p class="ql-block">据说搞活功时会举行开笔礼仪式,是学宫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称“破蒙”,表示少儿开始识字习礼,人生由此起步,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追求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客观世界真理的优良传统。只可惜参观当天无进行开笔礼仪活动,未能见到少年儿童慕名而来参与开笔活动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明伦”二字来源于《孟子•滕文公上》,寓意着阐明并教导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这里曾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社会精英讲学论道的地方,同时也是传播文化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如今,明伦堂设有《孔子与儒学》、《中国科举文化》等展览内容,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明伦堂也是广州历史的见证者。它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参观明伦堂,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增强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p class="ql-block">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培养人才,选拔官吏的一项根本制度。资料介绍:自隋唐代至清末的1300年中,通过科举考取进士的有11万余人,举人上百万人。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无不与这一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明伦堂作为古代的教育场所,承载着传承文化、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走进这里,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昔日学子们在这里孜孜不倦地求学问道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参观完广州明伦堂,会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中华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不断激励代代学子孜孜孜不倦传承中华文明的上进心!</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