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在内江,我们热忱相聚;如今,虽相隔千里,那份深厚的战友情却如同一根坚韧的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连。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空降兵第 134 团一连的战友们,跨越山水,从内江相约,在合肥相见。 </p><p class="ql-block"> 回首往昔,我们在军营中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挥洒汗水,共同经历了无数的艰难与荣耀。那嘹亮的军号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那整齐的步伐,似乎还在眼前浮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再次相聚,不为别的,只为重温那份真挚的战友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充满感动与回忆的第三届战友会,共同见证我们的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 20241011战友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安徽天都大酒店报到,参加空降兵第134团一连第三届战友会。</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举行欢迎宴会。</p> <p class="ql-block"> 12日上午举行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 陈连长讲话。</p> <p class="ql-block"> 王连长讲话</p> <p class="ql-block"> 军嫂代表讲话及各位战友分别介绍自己的近况。</p> <p class="ql-block"> 中餐。</p> <p class="ql-block"> 下午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云谷路299号。</p><p class="ql-block">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共合肥市委和中共安徽省委就向上级部门请示,兴建渡江战役纪念馆。经过多年报批,最终于2004年9月,上级同意建设。2008年开工建设,历时三年多,于2012年4月24日建成开馆。2017年10月,和安徽名人馆整合,重新设立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p><p class="ql-block"> 场馆布局:</p><p class="ql-block"> 胜利塔:高99米,从空中俯瞰呈五角星的形状,以“九九八一”的寓意代表“八一”军队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胜利广场:是举行纪念活动和游客集散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总前委群雕:为全铜铸制,从左到右依次为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主馆:馆身与地面成49度角向上扬起,如两艘并行战舰,象征着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展览内容:</p><p class="ql-block"> 馆内常设展览“百万雄师过大江”,陈列以渡江战役进程为主线,包括战前国内外形势、战役的决策和部署、战役经过、历史意义等。通过文物、图片、视频展示及场景再现等方式,立体、生动地再现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恢弘篇章。</p><p class="ql-block"> 所获荣誉:是第三批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基本陈列《百万雄师过大江》荣获2014年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优胜奖。202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安微名人馆。</p> <p class="ql-block"> 接着前往三河古镇游览。三河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三河古镇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水乡古镇特色”。其面积约为2平方千米,存有大量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是具有晚清时期皖中地区建筑风貌的水乡古镇之一。古镇建筑是“青砖白瓦码头墙”的徽派建筑,其建筑风格兼具南北建筑特色,建筑多为木构与砖石混合式。</p><p class="ql-block"> 三河古镇的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这里是庐剧的发源地,保留了闹花船、车上轿、河蚌舞等民间艺术。镇内还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等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13日上午参观李鸿章故居和包工祠。</p>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故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具有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包括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和淮系展馆(占地1500多平方米)。李府共分为五进,由南向北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转心楼。</p><p class="ql-block"> 前厅:里面是李鸿章的生平展,分为青少年时代、淮军统帅洋务领袖和一生功过等几部分,详细展示了李鸿章不同阶段的经历和作为。</p><p class="ql-block"> 中厅:又叫福寿堂,是会见宾客、举行家族重要仪式的地方,宽敞气派,抱柱联上书:“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锡大年”。</p><p class="ql-block"> 走马楼:这是整个故居的精华,为“回”字型木楼。一楼有“李鸿章与招商局”展览;二楼是小姐们的闺房,进行了原景重现。故居主体建筑的东侧是陈列馆,主要介绍李鸿章领导的淮军,陈列着当时淮军的铠甲、五色圣旨等文物。</p><p class="ql-block">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故居是合肥市现存最大的名人故居,对于研究李鸿章本人以及晚清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包公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 72 号,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明弘治元年(1488 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后易名为包公祠。太平天国时期,合肥包公祠毁于战火,光绪八年(公元 1882 年),李鸿章筹白银 2800 两加以重建。占地 1 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风格古朴,庄严肃穆。 正殿:又称享堂,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神情端庄严肃。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殿内还陈列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以及包拯的石刻遗像、《包拯家训》《乞不用赃吏疏》和他的诗作碑文等。 廉泉亭:亭内有一口名为廉泉的古井。传说廉泉井水清官好人喝了无事,而赃官、不肖子孙喝了都会头痛、闹肚子。流芳亭:为歇山亭建筑,倒挂楣上,雕梁画栋,三面临空,相传是包公幼时读书之后休息玩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下午游览合肥园博园。它是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地。它选址于合肥市骆岗公园内,由原骆岗机场改建而成,规划面积323公顷。</p><p class="ql-block"> 第十四届园博会以“生态优先,百姓园博”为主题,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有机更新”等重要理念贯穿其中。其总体布局为“三区一馆”,具体包括百姓舞台展区、生态园林展区、城市更新展区和城市建设馆。</p><p class="ql-block"> 园博园完整就地保留了园内683棵老树,其中原机场航站楼被改造为城市建设馆,还保留了3公里长的机场跑道,并打造了梦想大草坪和百姓舞台展区等。这里不仅有31个各具特色的中国展园,还有7个国际展园,充分展示了国内外园林艺术精品。</p><p class="ql-block"> 此外,占地约490亩的园博小镇是在老建筑物的基础上,通过特色保护、有机更新打造而成,它依托原机场留存的配套老旧建筑楼、大机库等,融入了老街的风物、民俗等元素,成为充满诗意和烟火气的再生文创街区。城市展园沿着机场跑道依次展开,38个展园各具匠心,让游客能从中感受到各地历史、文化、艺术和发展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合肥园博园于2023年9月26日开幕,并在同年12月26日举行了闭幕式。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现代科技的城市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和欣赏园林艺术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李家洪老战友做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青春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内江的相约,合肥的相见,这场空降兵第 134 团一连第三届战友会,在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但战友们之间的情谊,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彼此的心间。</p><p class="ql-block"> 时光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却无法改变我们的战友情深。我们曾一起为祖国的安宁奉献青春,如今又在岁月的长河中,用这份深厚的情谊温暖着彼此。</p><p class="ql-block"> 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战友情将更加坚如磐石。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重逢,再次续写这份珍贵的战友情缘。在2026年金秋10月在观潮胜地浙江海宁相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