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小臣谜簋》金文解析

常真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西周早期、周成王元年(公元前1042年)的《小臣谜簋》上的铭文,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覰东夷大反,伯懋父以殷八师征东夷。唯十又一月遣自相师,述东关伐海眉。雩厥复归,在牧师,伯懋父承王命,赐师率征自隅贝。小臣谜蔑历,眔赐贝,用作宝尊彝。</p> <p class="ql-block">  文字解析:“谜”,人名,《小臣谜簋》的主人。“小臣”,按照周朝的制度,伯、侯、大夫以上的官员为大臣,士以下的官员为小臣。“覰”(qu),语气助词。“东夷大反”,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去世不久,周成王继位,周公摄政,周公的哥哥管叔、弟弟蔡叔、霍叔在武庚(商纣王的儿子)的挑拨下不满周公摄政、举兵造反,欲推翻周公乃至周成王并取而代之(史称“三监之乱”)。东夷许多诸侯国也乘机发动叛乱,周朝局势危急。周公亲自率领西六师平叛,首先平定了“三监之乱”,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将霍叔废为庶人,之后继续东进平叛,周公用三年时间平定了所有叛乱。“伯懋父”是平叛东夷的主要将领之一,小臣“谜”则是伯懋父的手下将领之一。“西六师和殷八师”是周朝两大主力部队,平时西六师戍卫镐京(今西安西北),殷八师则戍卫洛阳。“以殷八师征东夷”,由伯懋父统帅殷八师讨伐东夷。“遣自相师”,率军从“相”地出发。“述”,按照天文历法制定行军计划。“东关”,地名。“海眉”,海滨。“雩(yu)”,求雨的祭祀。“牧师”,地名。“复归”,返回。“伯懋父承王命,赐师率征自隅贝”,伯懋父按照国王的命令,将在五隅地区获得的海贝赏赐给小臣“谜”。小臣“谜”征战过的地方大约是今天的河南东部、山东东部和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隅”,海边。“蔑”,夸奖。“历”,功绩。“蔑历”,嘉勉功绩。“眔”(da),连词,暨、以及。</p> <p class="ql-block">《小臣谜簋》上的金文大意如下:</p><p class="ql-block"> 东夷部落发生了大规模叛乱,伯懋父率领殷八师讨伐东夷。小臣“谜”率领自己所部从“相”地出发,历经“东关”、“海眉”等地,平叛历时十一个月。在“牧师”举行了“雩祭”后返回。伯懋父按照国王的命令褒扬嘉勉了小臣“谜”,赏赐给小臣“谜”许多海贝。小臣“谜”除将海贝分赏给部下外,用赏赐的贝做了一个青铜宝器“簋”,以兹纪念。</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小臣谜簋》图片,现在收藏在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注: 本文参考了《古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9月第1版)、《真假铭文: 商周青铜器铭文辨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0月第1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