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参观记

豆子

<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参观攻略</p><p class="ql-block">首先,穿运动鞋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国家博物馆真的太大了!记得带上足够的食物🍞,展馆内的餐饮只有面包凉饮,价格可不便宜哦。</p><p class="ql-block">预约方面,记得提前7天在小程序或app上预约抢票,每天17:00放票,别错过时间!有三个时间段可选,</p><p class="ql-block">参观时间为9:00-17:00,但要注意的是,16:30后就不能入场了,所以合理安排时间很重要哦!</p><p class="ql-block">出行方面,北京南站乘地铁4号线(安河桥北方向)到西单换乘地铁一号线(八通线环球度假区方向)到天安门东D口出站(出站后直接右拐直行),预留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排队时间。</p><p class="ql-block">安检时要注意,2万以上的充电宝、打火机、自拍杆三脚架都是禁止携带的。展厅内禁止吃喝和穿拖鞋。</p><p class="ql-block">馆外安检后北区有存包处,按行李大小收费,一个双肩包大约10元。不过要注意,16:30前需要取出行李哦。</p><p class="ql-block">讲解服务有多种选择,包括自助免费讲解、导览器租赁和人工免费解说。推荐使用国博小程序上的导览功能,里面有详细的解说和地图导览。</p> <p class="ql-block">打卡热门展品,B1楼古代中国展厅里这十件文物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被誉为“镇院之宝”。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各自时代的最高艺术成就,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记忆。</p> <p class="ql-block">展区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p><p class="ql-block">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件彩陶艺术品。陶缸通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敞口、圆唇、深腹、平底,器身以红陶为地,绘黑彩,构图奇妙,画面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这件陶缸以其精美的彩绘和独特的造型,展现了古代先民高超的制陶技艺和审美观念。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更是成为研究古代社会、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陶鹰鼎</p><p class="ql-block">陶鹰鼎,是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时期的一件陶器,通高只有35.8厘米,但造型生动,构思巧妙,令人惊叹。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喙状,显得威猛而雄壮。陶鹰鼎不仅是实用器皿,更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它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场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后母戊鼎</p><p class="ql-block">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造型雄伟,工艺精巧,纹饰美观,堪称商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后母戊鼎的出土,不仅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更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铸造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四羊方尊</p><p class="ql-block">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通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整体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地纹,颈部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部有四条龙相互蟠缠,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高图足上。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p> <p class="ql-block">利簋</p><p class="ql-block">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西段村。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器侈口,束颈,鼓腹,双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器身和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腹内底部铸铭文4行32字,记述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的出土,为确定武王克商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被誉为“西周第一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大盂鼎</p><p class="ql-block">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也是西周时期著名重器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周早期大型、重型青铜器,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19行,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大盂鼎造型雄浑,工艺精湛,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虢季子白盘</p><p class="ql-block">虢季子白盘,又称虢季盘或季子盘,是商周时期盛水器,盘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记述虢季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西周金文中的绝品。虢季子白盘的出土,为研究西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九龙九凤冠</p><p class="ql-block">九龙九凤冠,是明朝孝端皇后礼冠,中国国家一级文物,1957年出土于北京定陵。冠上饰九龙九凤,并嵌点翠,珍珠,宝石等。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九条金龙,口衔珠滴既象征皇后母仪天下的地位,又寓意皇后有“九龙司方”的能力。中后部左右两侧各有三扇博鬓,呈左右对称分布。每扇博鬓上均饰有金龙,翠云。博鬓展开处套饰金簪九支,每支簪端各饰姿态各异的龙或凤。冠檐底部缀一周翠云。九龙九凤冠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展现了明朝皇后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p> <p class="ql-block">子龙鼎</p><p class="ql-block">子龙鼎,又称商子龙鼎、子龙大鼎、圆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的青铜礼器中的重宝,子龙鼎造型雄伟,工艺精湛,鼎身饰以精美的龙纹和兽面纹,展现了商代青铜器艺术的最高成就。子龙鼎的出土,为研究商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子龙鼎也因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成为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瑰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妇好鴞尊</p><p class="ql-block">妇好鴞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妇好鴞尊以一只站立的鸮鸟为造型,器口开在鸮鸟的背上,尊盖置于鸟首后,造型逼真生动,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鴞尊通高46.3厘米,重16千克,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之作。妇好鴞尊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商代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十件镇院之宝,每一件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它们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作为国家博物馆的珍贵收藏,这些文物将永远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绝对不容错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