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邹平人说邹平事 之一 盖家庄

王蔚(字茂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盖<span style="font-size:20px;">家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亦然。</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邹平。我生长在黄山脚下的盖家村,盖家村不大,也就是500多口人。</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盖家村叫山东省邹平县黄山公社盖家村,现在叫山东省邹平市高新街道办事处盖家村。</p><p class="ql-block"> “邹平县”变成了“邹平市”,“黄山公社”变成了“高新街道办事处”,后面的“盖家村”三个字虽然没变,但真正的盖家村却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五年前(2019年)盖家村被扒掉了,现在正在原址上建小区。盖家村一部分将要变成盖家小区,另一部分据说是被一所学校占了。</p><p class="ql-block"> 先说说这个盖。一般人把这个字读盖(gài),盖房子就是这个字。但用在地名上,这个字念(gě),如辽宁省原有一个盖(gě)县 ,现在改成盖(gě)州市了。</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把盖读成(guō),盖家村在当地被叫成盖(guō)家村。当地的人还常常把鄢盖(guō)石鲍四个村连起来叫。这四个村是鄢家、盖家、石家(东石)、鲍家。</p><p class="ql-block"> 四个村最先消失的是鲍家村,多年之前已经变成魏桥创业集团的厂区。第二个消失的是盖家村。甲辰年秋我回邹平过八月十五,绿色围栏有正在工作的吊塔,一排排楼正在拔地而起。熟悉的人告诉我,再有一年村民们就能住上新房了。</p><p class="ql-block"> 盖家村既是个自然村,也是个行政村。关于何谓村何谓庄,学者们有严格的定义。但就当地的习惯,外人称村,本村人称庄。虽说叫盖家村不错,但似乎叫盖家庄更自然一些。</p><p class="ql-block"> 盖家庄虽然叫盖家庄,但姓盖的人家并不多。在我50年以前的记忆中,村东、村东南有几户姓盖的,村南和村西南也有几户姓盖的,加起来不超过10户。</p><p class="ql-block"> 姓盖的人家虽然人少,但影响却大。有一段时间,担任村支书的人叫盖志泉。他先是去当兵,在部队上入了党,复员以后回村当了支书。记忆中他比我大七八岁,我依稀记得他当兵时骑大马挂红花绕村一周的事。那个时候,如果谁家有人当了兵,门口上会悬挂一个“光荣人家”的牌子。牌子是红色的,光荣人家四个字为毛泽东所题,烫金模样。每乡过年,村里小学会敲锣打鼓去他家里得对子(对联),着实让人羡慕。</p><p class="ql-block"> 我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老师也姓盖,叫盖立俊。我跟他读了七年书,从一年级读到七年级。盖立俊老师是村里的能人,他曾在外面工作,59年生活困难时重新回家务农。盖老师对我很好,不仅没有歧视我,还照顾我,鼓励我,甚至保护我。在我早年,他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别人是借不出来的,但他肯把车借给我骑。只是有一次我把车骑到沟里,他虽然心疼,但也没有怪罪我。他教我写钢笔字,教我写毛笔字,教我写作文。他总是把我的作文在班上念。我现在还记得那种羞涩与自豪混在一起的感觉。我一生喜欢文字,喜欢把所遇所想记下来,现在想想,与盖老师当然的培养有莫大关系。盖老师的毛笔字写得好,笔走龙蛇,龙飞凤舞。每到春节,村里很多人找他写对联,那是他施展才华的好时机。我有好多年担任他的下手。那个时候对子多取自毛主席诗词,如“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还有“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等。我至今仍能背诵毛泽东的七律,当与这段经历有关。</p><p class="ql-block"> 只是盖老师命运不济,他去世的时候不过50岁。他患了脑瘤,在济南住院开刀,我曾经在医院里陪过床,那时我新婚不久。我写过很多关于他的文章。2011年,我写过一个系列,叫百人白描,里面写了盖老师。“盖立俊者,邹平县盖家村人也,我小学与初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约1990年左右因患脑瘤去世,去世时不足五十岁。约七十年代初到校做民办教师,直到去世。他从一年级教我至七年级,把我送进一中。我与盖老师感情甚笃,每年三十晚必与他过,直到其去世。盖老师字飘逸,每年春节,为村民写对联,为盖家村三大写手之一。” ​ 虽说叫盖家庄,但最大的姓却是王姓,全村80%的人姓王。我看过王家祖谱,知道这王家来自高青县杏花沟,而这以前,由山西大洪洞县大槐树那里迁来。</p><p class="ql-block"> 这《梁邹王氏祖谱》最后一次修祖谱是1936年,这在族谱上记载的清清楚楚。我记得有一个叫王传昭的人担任主修,还有一个叫王守备。父亲生于1922年,颁谱的事他记得清清楚楚,曾给我说过多次。文革时搞破四旧,好多家的祖谱都烧掉了,唯独一位叫王传经的人冒着巨大风险把谱保留了下来。他是我家对面邻居。1982年夏天,我考上大学的第二年,传经爷把祖谱搬到我家,让我讲给他听。开始时我是一头雾水,既读不下来,也看不明白。祖谱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又没有标点,且用的是繁体字,这我哪能懂?我用了一个月的功夫,查字典,加句读,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最终完成了传经爷交给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至今还记得王家的辈分表,共五十辈。而现在,我也就只能背出20辈了:“世守传玉允,泽淑延锡洪。承绍宗建孝,贻德正昌明。”我是“允”字辈,我父亲是“玉”字辈,而我爷爷是“传”字辈。我没见过我爷爷。我出生时爷爷已经做古。据我四姐说,爷爷死于1960年大饥荒。</p><p class="ql-block"> 王家是大姓,我小时村里的的领导权还是掌握在王姓手里。我记得一说叫王纪霖的做了好多年的书记。等他退了,换上了年轻的书记,朝气蓬勃,非常能干,也姓王。</p><p class="ql-block"> 盖家庄除了姓盖的、姓王的以外,还有姓孙的、姓高的,还有一家姓赵的。</p><p class="ql-block"> 姓孙的算算有近十户人家。据说这十几户人家还没有出五服。我的大姐就做了孙家的媳妇。文革时孙家还出了位烈士,叫孙殿明,据说死于台湾的炮击中。文革前村里共出了两位大学生,其中一位出自孙家(另一位出自我们大王家)。这位山东中医学院的高材生后来成了我大姐的大姑子。</p><p class="ql-block"> 姓高的也有十几户人家,在村里也很有影响。其中一位叫高书国的,在村里当医生。他曾经救过我的命。他的妹妹叫高书红,高中毕业后回村当了村里的老师。她很温和,从不发脾气,总是笑咪咪的。后来她嫁给了我的一位远房叔叔,按辈分,我得叫她小婶。</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叔王玉朋在生产队管牲口,他的一位帮手叫高元亨,后来当了兵。也是骑高头大马,也是戴大红花。记得他也是在福建前线服役。他在外当兵的时间比较长,每次回来探亲都到各家走走,给乡里乡亲拜年。村里的人都说这人“仁相”。这是我们当地农村人对人的一个最高评价。仁相的高元亨后来转业到县农行工作。由于朋叔这层关系,我与元亨哥、元亨嫂都处得相当好,来往也密切。元亨哥疫情期间去世,那个时候管控很严,我一直为没能去送他最后一程感到终生遗憾。</p><p class="ql-block"> 姓赵的那家主人在建筑公司工作,与国务院前总理同名。</p><p class="ql-block"> 我从1978年秋天离开盖家庄到邹平一中上学,算算已经46年了。1997年,父亲去世,自那之后,我回去的少了。但因为我叔叔婶子在,还有我的两个姐姐也在村子里住,相对来讲,我回去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每次回去,就问那些认识的人怎么样了。他们就会告诉我,前街的谁谁没了,后街的谁谁死了,听后往往一阵唏嘘。</p><p class="ql-block"> 五年以前,盖家庄被连根扒掉了,盖家庄成了我回不去的所在。本以为扒了以后,一两年就会盖起新房,但没有想到来了疫情,一拖就是三年。</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3日,我写了一首打油诗记叙了我当时的感觉,题目叫《回乡偶感》:“别人返乡尚有家,我回不见半片瓦。儿时一切随风去,纵有故事找谁啦?”写这首打油诗时,我还加了个说明:“我的家乡山东省邹平市盖家庄扒掉已经三年,仍没有盖起新居。旧时邻里都四散租房居住。 ”</p><p class="ql-block"> 幸好该死的疫情过去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扒掉的盖家庄即将建成美丽的小区,在外租房多年的乡亲们(其中有我四姐)又可以回来了。只是这美丽的小区似乎与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梦魂神绕的还是那个已经消失的盖家庄,我记得那里边的每一条大街、每一条小巷和每一个旮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初写于2024年9月23日济南家中,再改于2024年9月24日烟台华宇大饭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蔚,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儒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秘书长、中国乡村振兴鲁村论坛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1日,笔者在即将消逝的盖家村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3年2月23日,拍摄的关于盖家村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13年2月23日,拍摄的关于盖家村的照片。盖家村位于黄山脚下,在黄山的东北方向。</p> <p class="ql-block">  2013年2月23日拍摄的照片,村入口处有福达快运四个字,福达快运是我外甥开的公司。</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1日拍摄的照片,即将被推土机推掉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1日拍摄的照片,即将被推土机推掉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1日拍摄的照片,即将被推土机推掉的村庄。这是笔者与大姐在其老宅子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1日拍摄的照片,即将被推土机推掉的村庄。主人对自己的宅子依依不舍。</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1日拍摄的照片,即将被推土机推掉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1日拍摄的照片,即将被推土机推掉的村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