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活下去!

沙枣树

<p class="ql-block"><b> 让我们翻开一段尘封的不堪回首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大力鼓励发展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引进外资,当时的政策是抓大放小。从那个时候开始大量的国有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到1998年有资料可查的下岗失业人数高达3000万,我就是那个3000万下岗失业中的一员。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那首歌就是以这个背景创作的。为求生计,先是外出打工了一年,因为对南方的水土不服和高强度的工作劳累,加之身体本来就不好导致胃大出血被迫回来看病。那时候,我已上班将近十年,结婚2年多没敢要小孩,实在养不起。原因是我们两人工资加起来不足三百元,连吃饭钱都不够,每月还要出房租水电物业费用。1998年正式下岗后我一时迷茫的不知何去何从。我首先面临的严峻考验是如何活下来。不能出去打工,只能在本地找个工作先干着。在人民北路发现中国人寿有个招聘启示,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硬着头皮我就报名,当了一名业务员。</b></p><p class="ql-block"><b> 2002年初,我加入了太平洋人寿保险南阳中心支公司。同年夏天,有一天夜里3岁的女儿发烧,我抱着她上离家最近的地质队医院看病。由于那个医生抓错药,服药后过敏和中毒,我女儿患上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急性过敏性紫癫。仅仅三天她就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到奄奄一息重病人。看着孩子那样我的心一直都在流血!我坚定地告诉孩子,爸爸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去给你看病。当时孩子身上四肢皮下组织出血还伴随着便血,两腿没劲走不了路。在中心医院治疗无望,因为不知道过敏源即哪种药物导致的,主治医生建议上北京同仁堂去看,那里有全国有名的免疫系统疾病专家能看好。按当时的条件,我想都不敢想,去那里看病一是没人,二是没有钱,三是生活没着落。于是我走上了长达8年的非常艰难的寻医问药之路。后来通过外号街一个李姓中医把孩子病看好了,一直到12岁。最初孩子每天都要喝三大碗中药,还要用草药洗身子。到现在这孩子一提到吃中药直反胃。</b></p><p class="ql-block"><b> 2005年,厂里地皮卖了,我所住的公房面临拆迁。由于买不起商品房,又没有自建房,我们十几个无房户没着落苦撑着。那年年底,厂里几乎拆迁完了,就剩我们这些户没地方去。于是开发商断水断电,扬言随时随地强制拆迁。之前有一个热播的电视剧叫《蜗居》在我们身上上演了。有一天上午10点多乘着媳妇去接孩子,房顶被砸个大洞,二楼的水泥预制板一大块掉到床正中间。那天她上夜班,幸亏起来去接放学的孩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眼看临近年关,离春节不足一个月,出租房不好找。可不搬又不行,那天下着大雪,我找了两辆架子车,装上所有的家当,带着媳妇孩子搬到了外白果园,这一租又是好多年。</b></p><p class="ql-block"><b> 2007年9月,我的媳妇出了严重的车祸。在我沿着一路血迹跑到医院的时候,医生说她这个情况非常不好,将来要么成为植物人要么终身瘫患在床。检查的结果是:右腿上下两处骨折,左腿膝盖粉碎性骨折,胸骨骨折,鼻梁骨骨折,眉毛骨骨折,右手手腕骨折,头骨骨折,脾脏破裂腔内大出血等。我一下瘫倒在地,感觉天都要塌了。在当我看见年幼的女儿时,我突然又变得坚强起来。我必须要媳妇活下去,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在孩子成长路上我必须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媳妇在长达三个月的住院期间,我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一边照顾媳妇,又当妈又当爸又当保姆。出院后我推着轮椅带着她去方城,社旗,镇平,邓县等多地看病。长达8年,从坐轮椅,到双拐,到单拐,到完全恢复,其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只有我自己知道。在媳妇出事不久,由我们太平洋保险公司何兴宽总发起捐款,对我们进行了几千块钱的捐助,让我备受感动,使我学会了如何感恩。而我所经历的这些苦难磨难,让我变得更加坚强。</b></p><p class="ql-block"><b> 2018年4月,工作生活的压力长期的劳累让我突发脑梗,又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同事第一时间把我送到中心医院,万幸的是由于黄金4小时的及时抢救,我没有落下残疾。当时女儿还在成都上大学,怕耽误学业没敢叫她知道。</b></p><p class="ql-block"><b> 工作上我是在2004年从业务口进入客服部门。刚开始,我只有一辆自行车。我们每个人除了城区外还分有大量的乡镇单子。因为转帐交费不普及,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先在公司预打出发票,然后持发票上门收费。本世纪初,手机还不常见,有个小灵通算是比较前卫的了。城区固定电话多些农村大多家庭还没有电话。每次下乡都是起早贪黑饿着肚子回来。下乡时东边的乡镇去汽车东站,南边的上南站,西边的去西站。车子放到公交车顶上,到乡镇地方下站,然后骑着自行车挨村挨户拿着发票跑去收费。后来有了摩托,因为客服人员特别是男性太少,给我分的收费区域更大更远,最多时包括16个乡镇和社旗南召两县区。</b></p><p class="ql-block"><b> 有一年冬天,我上南召皇路店褚庄村收费,半路上摩托坏了。我推了十几公里路才找到修车点,又冻又饿又累,心里抱怨着这是人干的活吗?可是一想到家里的媳妇孩子,我不得不又振作起来。还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被盯稍,那个人不叫我说话用刀逼我把钱给他,在路过石桥派出所附近时,我快速下车跑到派出所寻求帮助才使我摆脱歹徒的一路纠缠。另一次是去离社旗最近的红泥湾庞庄村,因为一直下雨,村庄中间土路有水坑,想着没多深,谁知摩托路过时由于水深熄火了,再也打不着。那个时候我连个小灵通都没有,眼看天快黑情急之下,找到一家有电话的农户往家里打个电话寻求救援。因为没有实时定位,最后孩子的舅舅找到我时己时晚上10点多。他骑着大摩托一路泥泞拖着我那个坏摩托,到家时已是夜里2点多。还有一次是长途跋涉上社旗唐庄最北边村庄收费,那个村子客户多保费也多,当天收有1万多元。在出村口时见到有几个小年青嘀咕着说,这娃不像是本地人,来咱村挨家挨户串门提个包像是收钱。当时一声冷汗毛孔直竖,天己黑了,往县城去的那条土路尽是车辙非常难骑。由不得我多想,于是拼命加大油门冲出村子,后边紧跟着两辆摩托叫喊着追我。天黑路面又差,我当时如果不小心就会栽倒到两边的田沟里。好在最终跑到县城,因为人多那几个人不再追赶。</b></p><p class="ql-block"><b> 我现在每天做三样事:工作,公益和健走。我坚持徒步健走己有十多年。那是因为我自小身体体质就差。十多年来,我组建了三支健走队,现在每天带的是张衡队。都是附近社区小区的中老年人,每天晚上我背着音响拿着旗准时赶到集合点,带领着大家去健走。每天6公里,一个小时多点。中间包括带他们做拉伸及中老年保健操。我在徒步协会宣传部门任职,协会的大小活动都参与拍照和报道。政府号召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徒步协会积极响应,当前市区包括周边乡镇已组建有43支健走队伍,经常走的有十几支。通过健步走运动不光自己身体健康了,还带动了更多人参与这种活动,我收获得不仅仅是快乐更是健康。</b></p><p class="ql-block"><b> 做公益这一块儿,最早是十年前上特教学校捐挂历,当时徒步协会发起,我发动广大队友收集旧挂历送到学校。在加入志愿者协会后,我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个接地气贴民心的公益组织。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前辈,最让我佩服的是李相岑书记。我参加过协会大小活动几百次,时常见到李书记同我们一样穿着红马甲在河边捡拾垃圾,在马路十字路口义务值勤等等。他的平易近人及普实作风给我很深印象,使我更加坚定了做志愿服务的决心和信心。这些年公益路上,包括三年疫情期间,我都坚守自己的承诺和信仰,只要有时间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因为我是志愿者。</b></p><p class="ql-block"><b> 苦难让我学会了坚强;救助让我学会了感恩;健走让我身体健康;公益让我回归初心。回首过去一把辛酸泪,看看现在苦尽甘来,展望未来一片光明。我之所以能在保险行业坚持那么多年,一是生存需要,二是心怀感恩。感谢这二十多年一路走来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人,感恩我的客户,感恩公司同事领导,感恩跟我有缘的志愿者协会的领导及爱心人士,感恩徒步协会的领导及队友,是他们给我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是他们教我如何做个好人善人,是他们让我学会如何做人做事。谢谢大家,谢谢大家,鞠躬合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