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 《哈军工》(第26集)

康乐谷

编者按:<br>  2008年,哈军工毕业学员王克曼、吴新明、陈玉平在广州策划大型文献纪录片《哈军工》。历时三年广东电视台精心制作了10集纪录片《哈军工》。该片先后荣获“红旗飘飘九十年”中国红色纪录片经典作品、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重要奖项,并被国家档案馆收藏。<br>  2022年,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将大型纪录片《哈军工》重新梳理,制作成35集微纪录片。35集微纪录片《哈军工》U盘已赠给母校国防科大图书馆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哈军工纪念馆永久收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哈军工》总顾问 唐天标上将</b><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26集</b></h1> 将军之路:学习像打仗 老师迟到五分钟受警告处分 <b>【采访】唐天标上将(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 哈军工8期学员)</b><br> 我记得入伍教育,第一就是要明确军队的任务,当兵是干什么的?就是刘(伯承)帅讲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一讲,我们大家都挺兴奋,但是也有个别的学员就被吓到了,第二天就不起床了。<br>【画外音】<br> 唐天标是大山沟里出来的学生,哈军工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严”字。唐天标这批学员经过3、4个月的学前教育,进入本科学习。哈军工的学习就像打仗一样。<br><b>【采访】唐天标上将(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 哈军工8期学员)</b><br> 当时就规定,任何人上课要是迟到5分钟,就给警告处分,所以我们每次就都早早地排队到课堂去了。我记得有一个数学教员,他5分钟还没找到教室,最后就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br>【<b>采访】唐天标上将(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 哈军工8期学员)</b><br> 我记得有一个同学叫孙成宪,学习跟不上,到了冬天,头上就顶上一块冰来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当时的学习是非常非常刻苦的。有一次是近迫作业,就是在敌人的炮火下挖工事,当时倾盆大雨,东北的土都是黑土,土很厚,一下大雨全是泥,下大雨也得干,就像真的作战一样。<br>【画外音】<br> 唐天标在大学近6年,不但专业成绩优秀,还当过班长,毕业后他从技术干部转为政工干部,他把哈军工育才的传统提炼成干部选才的经验,可以反映他们成才的途径。<br><b>【采访】唐天标上将(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 哈军工8期学员)</b><br> 根据我在哈军工的学习和后来到部队的实践,我当时就总结了三条,第一就是要听党的话;第二个要有本事,就是说要有真才实学;第三就是勤奋,就是说你再聪明、再有本事,不勤奋也不行。世界在发展,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所以什么时候都得要勤奋学习,什么时候都要把自己摆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美篇制作 王克曼 孟庆泉 宋纯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