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沙溪镇位于云南省剑川县东南部,距县城32千米,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东南与洱源县交界,西北与剑川县弥沙、羊岑、甸南相邻。</p><p class="ql-block">沙溪镇版图总面积287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有常住人口23743人(2017)</p><p class="ql-block">沙溪镇先后获得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云南旅游名镇、108个中国村庄名片、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地标村庄名录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7日,沙溪镇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p> <p class="ql-block">寺登街位大理州剑川县南部沙溪镇,为茶马古道要冲,堪称茶马古道上幸存的集市。2001年10月底,与中国长城、陕西大秦宝塔和修道院、上海欧黑尔、雪切尔犹太教堂并列“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 寺登街头枕“西南敦煌”之誉的石宝山,清悠细长的黑惠江从她的怀中蜿蜒流过,这里是古代通往南亚的国际通道,与南方丝绸之路有同样的历史地位和价值。</p><p class="ql-block"> 寺登街便位于坝子中心,是沙溪经济、文化中心,是从古到今沙溪贸易往来的集散地,远远望去,寺登街古树掩映,瓦舍人家古朴清幽,“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秀美而雅丽。这是“茶马古道”上幸存的古集市,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在2002年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中指出:“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集市相当完备”。走进寺登街,便走进了那段“茶马古道”上马帮兴盛、商贸繁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雨季涨水,马帮从玉津桥过来无法到达寺登街。改从这条岔道进来绕到寺登街。</p> <p class="ql-block">南寨门</p><p class="ql-block">滇藏“茶马古道”形成于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滇藏之间以云南茶叶、盐与西藏的马匹、药材、毛皮交易,形成了滇藏贸易通道“茶马古道”。这条古道成了大理至丽江、中甸、西藏拉萨再到印度的陆路国际通道,与南方丝绸之路具有同样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沙溪寺登街便是这条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一队队的马帮从这里穿过,给这里的区域经济和文化带来空前的繁荣。到了今天,还可以见到寺登街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四方街</p> <p class="ql-block">沙溪兴教寺位于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古镇,是国内仅存的明代白族“阿旺力”(即阿阁梨)佛教寺院。该寺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现存格局为一进三院,由古戏台、山门、观音楼、二殿及大殿等建筑物组成。兴教寺的大殿和二殿是滇西少有的明代重要建筑之一,保存有明代佛教壁画,具有广泛的主题和众多的人物,是不可多得的仿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白族宗教和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2006年5月25日,沙溪兴教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这个“卓别林”还有点像</p> <p class="ql-block"> 欧阳大院,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古镇旅游景区内,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该院建于清末民国初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中典型白族建筑之一。欧阳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白族传统民居发展变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也是剑川木雕文化的精华。</p><p class="ql-block"> 欧阳大院的建筑格局为一进三院,由南院、中院和北院组成,各自成一院又连为一体,均为三坊一照壁形式,这种建筑风格不仅抗震性强,而且独具特色。院内设计充分考虑了实用性和美观性,正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重檐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南北厢房左右对称,天井红砂石墁地,正房正前方为照壁,整个院落宽敞气派,雕梁画栋,展现了白族古建筑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 除了其建筑价值外,欧阳大院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大门上的题诗和雕刻反映了主人崇尚传统文化和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院内的木雕、彩绘等装饰元素,以及大门两侧的雕刻和题诗,都体现了儒家忠、孝、节、义四种传统美德。此外,欧阳大院还被称之为茶马古道上的“五星级马店”,这不仅仅是因为其豪华的设施和舒适的环境,更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东寨门</p> <p class="ql-block"> 玉津桥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桥。它横跨黑潓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桥梁,连接了沙溪古镇与外界的重要通道。玉津桥不仅见证了沙溪古镇的历史变迁,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保留了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等建筑,展现了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的繁荣景象。历史背景:玉津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最初是一座木桥,后来在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旅游到此并记载了他的游记。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桥因洪水多次被冲毁,最终在清乾隆年间改建成石板桥,即现在的玉津桥。桥上的马蹄窝和鳌头雕刻等细节,都是马帮时代留下的痕迹,见证了沙溪古镇与外界的贸易和交流。</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玉津桥是一座单孔石桥,长35.4米,宽5米,净跨12米,拱高6米。两边设有石板护栏,桥面的青石板上布满了马帮踩出的马蹄窝,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桥梁的坚固耐用,也反映了沙溪古镇在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地位。文化意义:玉津桥不仅是沙溪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它见证了沙溪古镇与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是了解茶马古道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此外,玉津桥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成为了体验当地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热门景点。玉津桥不仅是沙溪古镇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它的存在让后人能够亲身感受到茶马古道的繁荣与变迁,是了解云南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黑惠江发源于玉龙县九河乡白汉场,干流长341.8千米。</p><p class="ql-block">其中丽江市境内河长23.8千米,剑川县61.3千米,洱源县46.2 千米。漾濞县与洱源县界河长14.2千米,漾濞县48.6千米,漾濞县与大理市界河长6.1千米,漾濞县与巍山县界河长51.4千米,昌宁县与巍山县界河长2.5千米,昌宁县19.6千米,凤庆县与巍山县界河长29.1千米。河源海拔高程2780米,入澜沧江口高程为990米。河道总高差1790米,平均比降3.4‰。为澜沧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是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流域面积最大、流程最长的河流。呈北窄南宽狭长状。在大理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流域面积占大理州总面积的42.8%。</p> <p class="ql-block">5月12号,晴</p><p class="ql-block"> 原来与朋友约定去西藏。因五月上、中旬318沿线多是雨雪天气。我想20号以后再去。这段时间也不能干等着。云南虽去过若干次,但滇西的怒江州还未涉足。因此,决定先去怒江 等天气好转再从滇藏线进藏。</p><p class="ql-block"> 8号从成都出发,在西昌小住几天。这期间西部老头发来信息,他们两口也想随我们去西藏。但要等几天,看看医生的建议。相约14号在剑川汇合。</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12号从西昌出发,经过攀枝花,过金沙江大桥走华宁——丽江——剑川直到沙溪古镇。按照黄姐的建议,导航玉津桥。结果,把我们带到玉津桥附近的民宿,就没有路了。问了一下价格,太贵。返回去在南门外找了一家民宿住下。</p><p class="ql-block"> 稍事休息,出去游玩。从住宿地到寺登街只有一两百米。寺登街两旁绿树成荫, 街边溪水清澈 街道两旁是民宿,商店,餐馆。游人不算多,比起大理,丽江清净不少。四方街是古镇的中心。古朴的兴教寺,古戏台分立东西两边 两株古树长在西侧兴教寺门前。一个打扮成卓别林的民间艺人坐在门前,等待游人过来合影。</p><p class="ql-block"> 走在石板铺就的茶马古道上,看见那留在石板路上的马蹄印,耳边仿佛听见得得的马蹄声,眼前浮现一队马帮驮着茶叶等物资走过来,马脖子上的铃铛随着步伐叮当作响,等待他们的是遥远的西藏。</p><p class="ql-block"> 穿过东门,来到黑潓江畔。这里林木蓊郁,有一大片湿地。玉津桥横跨黑潓江 绿如蓝的江水 静静地流淌在田野上 ,一群羊子在桥北的沙洲上吃草,桥南的沙洲上有一群鸭子在嬉戏。游客们或在桥上或在水边取景拍照。远山青翠,江水蔚蓝,桥如卧虹,人在画中。好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在这如画的美景中 我们流连忘返,一直待到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才回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