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关系中的地心引力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依恋?</p><p class="ql-block"> 依恋是种引力,它吸引着两个个体互相靠近,并彼此吸附</p><p class="ql-block"> 人与人的依恋,是指一个人在身体、行为、情感和心理方面想与某个特定的人保持长久的亲近和联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依恋关系是一切社交关系运转的基础,忽视这一定律会让各类关系都陷入困境。即使是家庭,一旦缺少依恋关系,也不能称为家。</span></p> <p class="ql-block"> 孩子天生会想和父母亲近,主要靠的就是依恋,只要依恋能正常发挥作用,父母就能凭本能完成教养子女的使命。</p> 孩子需要在关系中找到方向 <p class="ql-block"> 孩子越是长大,越会有确定方向的需求,他们需要弄清楚自己是谁,什么是真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什么是好的,每件事意味着什么,诸如此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他们是绝对无法靠自己确定方向的,因此需要成年人的帮助</span>,这种本能需求,只有被看见,孩子才会有满足感和存在感。</p> <p class="ql-block"> 一旦需求无法被看见和得到及时满足,孩子就会十分恐惧。孩子对于迷失方向的恐惧,甚至超过了他们对身体伤痛的恐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因此,他们会选择身边人作为自己的依恋对象,例如同伴,他们会下意识学习朋友的肢体语言,穿衣风格,个性表达方式和做事原则,进而影响对一些事情的判断。</span></p><p class="ql-block"> 当同伴取代父母,成为他情感宇宙的万引力中心,这将打乱他本来的秩序,也不再听从父母的话,成为父母眼中的“叛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孩子对定向的需求是无法通过伙伴得到满足的。</span></p> 表面是背叛,内心是冲突 <p class="ql-block"> 依恋关系对孩子的心理成熟,能起到核心影响作用。</p><p class="ql-block"> 孩子不能同时和父母、老师以及同伴建立依恋关系,因此,当同伴和成年人同时存在,孩子就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该选谁了。</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的精力都放在导向的选择上,他的人格和行为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p> 重新定义“不良行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旦孩子的需求无法被看见、无法及时满足,孩子就会陷入恐惧当中,这时候他就会把同伴作为自己的依恋对象,开始下意识的学习同伴的一切。</span>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的。</p><p class="ql-block"> 当出现以上状况,很多父母就会觉得自己,背孩子背叛,便因此感到生气和绝望,用伪生理原因或者心理假设将孩子的行为定性为“不良行为”或“青春期叛逆”,但这只能让父母的心里暂时好受一点,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父母不知道是自己拱手把教养权利让给了同伴。</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背叛只是表象,其背后的警示信号更值得我们关注。</b></p><p class="ql-block"> 身为父母,应该看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你要处理的不是一个行为问题,而是一段关系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分析潜在诱因,只凭表象就惩罚或者管制孩子,等于不问病因就直接给病人开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只有父母深入了解孩子后,看到孩子内在的需求,看到他们的依恋需求,才能真正有效地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和“青春期叛逆”。</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