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1</b>有一类人能够带着“前世”的记忆“转世”,他们能够无限死亡和无限“重生”。</p><p class="ql-block">他们对于这样的“时空穿梭”已经习以为常,没有什么好神奇的。</p> <p class="ql-block"><b>他们就是藏传佛教中的达赖活佛和班禅活佛。</b></p><p class="ql-block">也许不太了解佛教文化的朋友就会问了:“达赖”和“班禅”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同一个人的不同称呼吗?</p><p class="ql-block">他们又是怎么做到“转世”的呢?</p> <p class="ql-block"><b>2“转世”之说起源于藏传佛教。</b></p><p class="ql-block">一切还要从公元834年开始说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节点呢?</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对比着来看,当时是唐文宗李昂执政后期,在西藏,是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当时是吐蕃彝泰二十年。</p><p class="ql-block">吐蕃王室原本还是非常支持和善待藏传佛教文化的,但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后,一切发生了变化,佛门遭到了灭顶之灾,所有弟子大逃亡。</p> <p class="ql-block">他们散落四周,之后自立门户,纷纷在不同的地方开始了佛教文化的独立传承。</p><p class="ql-block">吐蕃毕竟不是中央王朝,实力有限,所以无法继续大范围地追查佛门弟子。</p><p class="ql-block">佛教文化生命力顽强,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并且有几支发展较好的派别逐渐获得了群众基础,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p><p class="ql-block">有了一定的地位自然就腰杆儿挺拔,一部分知识渊博、能力突出的僧人拥有了土地、寺庙、奴仆,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众的精神世界,笼络了不少人心。</p><p class="ql-block">我们不难理解,每个派系都想拥有这样的地位,所以不同阵营之间的较量可谓是非常的激烈,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是日益突出的。</p><p class="ql-block"><b>那么取胜的一个重要“筹码”是什么呢?</b></p> <p class="ql-block"><b>用咱们能理解的话说,就是获得地方政权的支持和庇佑。他们称之为“世俗力量”。</b></p><p class="ql-block">可是在时局动荡的年代,新旧政权的更替是个相对尴尬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上一届政权支持的派系,下一届政权也许就不支持,甚至反而被打压了,也不是没可能,所以宗教派系的生死存亡,也有一定的“运气指数”。</p><p class="ql-block">依靠政权支持以失败而告终的派系通常是短命的,接下来还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家族传承,二是学术精英路线。</p><p class="ql-block">前者以萨迦派为代表,家族当中的长子长孙掌握最高权力,次子完成组建家庭、掌握世俗权力的使命,叔伯、侄子,把寺庙管理打点好,宗教文化只是一种由头,一种附属品。</p><p class="ql-block">大家可以参考世袭制的诸多弊端,同理,以家族为单位的宗教文化传承自然不能长久,所以,萨迦派很快就退出历史的舞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者以噶玛噶举派为代表,师父传给弟子,弟子继续往下传,宗教文化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教派的宗教地位也会慢慢提升,但一点世俗权力都不要的话,也是不太现实的。</p> <p class="ql-block">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所以就在13世纪,噶玛噶举派为自己寻到了一个靠山:元朝中央政府,并且开始硬性规定僧人都不可以组建家庭。</p><p class="ql-block">这样一来,世俗权力能用得上,宗教文化传承也能有保障,派系的地位就稳固了不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可是没有后代怎么传承?他们找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僧人圆寂之后转世,“活佛转世”体系也就由此诞生了。</b></p><p class="ql-block">噶玛噶举派高僧噶玛拔希圆寂之前交代了自己会转世,5年后,弟子们找到了这个转世灵童,名为攘迥多吉,他就是藏传佛教的第一代转世活佛。</p><p class="ql-block">但是后世会习惯性地称噶玛拔希为二世活佛,称噶玛拔希的师父为一世活佛,攘迥多吉是三世活佛。</p><p class="ql-block">攘迥多吉作为噶玛噶举派的初代代表人物,并没有笑到最后,各大派系之间的争斗才是最为精彩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b>3</b>攘迥多吉被元朝皇帝赐封为国师之后,活佛转世制度得到了庇佑,并且还可以管一些世俗事务。</p><p class="ql-block">上文提到了宗教文化的传承,那得一代接一代不中断才行。攘迥多吉有了徒弟之后,就出现了越来越多新的转世世系,活佛也就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比如他最看好的弟子有了自己的传世世系,不过转了十世就没下文了,这一分支算是断了。</p><p class="ql-block">而我们所听说的达赖活佛世系,其实就是其中影响力最大、存活时间最久的活佛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达赖”到底怎么来的呢?那得从15世纪的“格鲁派”说起。</b></p><p class="ql-block">说起来这是个无比坚强的派系。当时,明朝建立,基本上沿用了元朝的西藏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改革。</p><p class="ql-block"><b>格鲁派面临“八大教王”林立的局面,实力再强也顶不住其他派别的排挤。</b></p> <p class="ql-block">其中的噶举派表现得最为强势,加之格鲁派内部斗争以及政局不稳,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格鲁派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他们注意到了噶玛噶举派的活佛转世制度,认为抓住了成功逆袭的方法,所以也“照着葫芦画瓢”。</p><p class="ql-block"><b>高僧根敦朱巴就是格鲁派第一世达赖喇嘛。</b></p><p class="ql-block">但是“达赖”这个称呼,他不是第一人,这个咱们后边儿讲。</p><p class="ql-block">然而由于是第一次转世,经验匮乏,他圆寂之前没交代任何信息,所以弟子们非常头疼。</p><p class="ql-block"><b>这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写了历史。</b></p><p class="ql-block">他叫顿月坚赞,是根敦朱巴的朋友,他的儿子是根敦朱巴的弟子,他放出消息说自己的孙子就是根敦朱巴的转世,两年后,这个孩子出生了,取名为根敦嘉措。</p> <p class="ql-block">好在根敦嘉措有慧根,好教导,仅用了3年时间就把别人用18年才能学会的宗教课程倒背如流、熟烂于心。</p><p class="ql-block">对于这个孩子的身份,有一部分僧人持保留意见,有一部分表示质疑,但奈何人家争气,天赋异禀,凭借实力稳坐转世活佛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后来到了他快要西去的时候,交代了转世的时间、方位等信息,然后顺利转世到了索南嘉措身上。</p><p class="ql-block">索南嘉措肩负扩大格鲁派影响力的使命继续前行,他选择了走出门去,深入和硕特蒙古。</p><p class="ql-block">阿拉坦汗非常欣赏和支持索南嘉措,不仅为他修建了寺庙,还给了名号,后世简称为“达赖喇嘛”。</p><p class="ql-block"><b>这是根敦朱巴转世活佛世系的专有称呼,被沿用至今。</b></p> <p class="ql-block">这可是个关键性突破,达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央对格鲁派重新重视起来。</p><p class="ql-block"><b>五世达赖还觐见过清朝的顺治帝并获得了册封,拥有了合法性,从此奠定了达赖喇嘛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格鲁派的发展到达了鼎盛时期。</b></p><p class="ql-block">可是别忘了,派系不止这一个,格鲁派即使能做到独大,也扛不住藏传佛教飞速发展时期,先后出现的1700多个活佛,竞争压力巨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34年,噶举派联合部分蒙古部落计划出兵灭了格鲁派,格鲁派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p> <p class="ql-block"><b>4五世达赖喇嘛找到高僧洛桑却吉商量办法,后来他们请了阿拉坦汗出兵相助,三方合力抵抗噶举派发动的进攻,最后胜利了。</b></p><p class="ql-block">洛桑却吉曾经是四世达赖的师父,保护过五世达赖,所以他们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五世达赖也非常敬重洛桑却吉并拜他为师。</p><p class="ql-block">而阿拉坦汗也很敬重洛桑却吉,还送了个“班禅博克多”的称号。随后,清朝顺治帝也给洛桑却吉起了一个封号,叫“金刚上师”。</p><p class="ql-block">格鲁派终于“稳坐钓鱼台”,成为了藏传宗教当中地位最高、实力最强、统治范围最大的派系。</p><p class="ql-block"><b>1662年,洛桑却吉圆寂,他的转世就是班禅活佛,后来康熙帝册封洛桑却吉为“班禅额尔德尼”,这便是班禅活佛世系的由来。</b></p> <p class="ql-block">班禅活佛和达赖活佛,因为都有中央的册封,所以都是合法的,宗教地位相同。</p><p class="ql-block">普通人很多分不清达赖和班禅有什么不同,如此一看可能会清晰很多,二者既是师兄弟关系,也曾是师徒关系。</p><p class="ql-block">至于其他方面,比如世俗事务,他们各有各的分工,论硬件条件、人员数量、财产等方面的话,还是达赖更胜一筹。</p><p class="ql-block"><b>除了达赖和班禅,还有两种活佛世系,一个是哲布尊丹巴活佛世系,一个是章嘉活佛世系,他们构成了清朝的四大活佛体系。</b></p><p class="ql-block">哲布尊丹巴活佛和章嘉活佛的命运可是天差地别的,说起来还有些戏剧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34年,高僧多罗那他圆寂之后,蒙古的僧人为了掌握宗教权力,让他就地转世,蒙古大汗土谢图汗也想这么做,这样就可以实现西藏的政教合一。</p><p class="ql-block">第二年,土谢图汗的次子降生,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多罗那他的转世,哲布尊丹巴活佛就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这只是他们计划中的第一步,想要发扬光大还得跟强大的力量“抱团”,所以哲布尊丹巴在14岁时去西藏见了五世达赖以及四世班禅,希望得到支持。</p><p class="ql-block">然而不凑巧的是,当时达赖在排除异己,哲布尊丹巴这时候送上门来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他又有喀尔喀蒙古撑腰,所以尴尬的境地又出现了。</p><p class="ql-block"><b>怎么办呢?他们想了个办法,让哲布尊丹巴归于格鲁派,如此,他的活佛称号才能名正言顺。</b></p><p class="ql-block">可是这件事被清政府知道了,蒙古也出了活佛世系,这恐怕不利于蒙古的统治。中央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是怎么应对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边加大藏传佛教的传播,一边规定蒙古所有家庭的长子长孙必须去做喇嘛,并且不能组建家庭、传宗接代,这样一来,蒙古的人口以及军事力量就被控制住了,中原安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政府的干预可以说是非常强势的,蒙古永远不可能利用宗教掌握实权,在蒙古的活佛也基本上都是西藏人,而非蒙古本地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哲布尊丹巴活佛曾经有过短暂的挣扎,也称过帝,但作为沙俄的傀儡,能有什么成绩?不过是昙花一现,所以传到八世之后就瓦解了。</p> <p class="ql-block">而另外一个派系,章嘉活佛世系好似一股清流,没有任何靠山,也没有任何野心,所以清政府想让这一派系“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p><p class="ql-block">但是很遗憾,国民党战败之后,七世章嘉活佛被带去了台湾,没有了进一步的传承,这一派系也消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达赖和班禅两个世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爱国、爱教,重视文化的传承,反对外来侵略。</b></p><p class="ql-block">唯有正义的一方,才能守得住长远,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p><p class="ql-block">对于“转世”之说以及人的“前世、今生、来世”,大家是不是已经从上述的故事中体会出来了呢?</p><p class="ql-block">其实没有什么神乎其神的道理,我们不需要把这些概念“妖魔化”,可以理解为僧人们为了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其赋予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转世活佛本身,是万里挑一的人选,象征着一种希望,所以他们本身是不是谁的转世并不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b>作为普通人,我们只需要珍惜眼前,活好当下,不必过多地纠结过往,也无需过多地为未来担忧。</b></p><p class="ql-block">退一万步讲,假使你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好,未来也会是一个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