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对三个儿子的预料

王路易

<p class="ql-block">范蠡对三个儿子的预料</p><p class="ql-block">当范蠡的大儿子把二儿子的尸身拉回家乡的那一刻,陶地的人和范蠡的妻子痛哭不已。而此时的范蠡却好像提前就知道结果一样平静淡然,在场的人对此情境很是惊诧。</p><p class="ql-block">家人难过地询问丈夫范蠡为何这么冷血?</p><p class="ql-block">范蠡回答道:“唉!我老早就知道,大儿子一定会杀死他弟弟!”</p><p class="ql-block">家人难过地问道:“你错怪大儿子了!难道他不想救自己的弟弟吗?”</p><p class="ql-block">范蠡摇摇头说道:“我知道,他不是不爱他弟第,他是舍不得那么多的金钱。”</p><p class="ql-block">家人难过地说:“唉!他要是不去追回给庄先生的银子就没事了!”</p><p class="ql-block">范蠡点点头说道:“他有今天这样的吝啬,也是因为他从小跟我一起谋生,亲历苦难的原因,所以他对财物才看得这么重要!”</p><p class="ql-block">家人顿悟道:“所以最早你想让小儿子去救二儿子?”</p><p class="ql-block">范蠡回答:“是的!如果是派小儿子去,说不定二儿子回活着回来!小儿子生来就看见家庭的富有,享受着荣华富贵,对于身外之物他会轻易地舍弃,我之所以想派小儿子去,就是为了让他去舍弃财物的呀!”</p><p class="ql-block">家人闻听不仅悲从中来,又痛哭起来。</p><p class="ql-block">范蠡拍拍家人的肩膀说道:“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事理所当然,没什么好悲伤的!我日日夜夜就在盼望丧车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故事讲完了,引发读者思考的是两个问题。</p><p class="ql-block">一是范蠡早已看到结局,而为什么不能杜绝问题的发生。</p><p class="ql-block">这是告诉我们,原生家庭的环境教育,不是一两句的说教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很多人生的事,我们和孩子都是第一次经历,大儿子爱财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没有时间让他知道,人生也有钱办不到的事。这就是说,有些事,有时候,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发生,却无论如何插不上手去施救的缘故。一如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爱与百般无奈,最后只落得掩面哭泣救不得!那一刻,你是王又如何?太多时候,我们明知道结局,却什么都做不成,更何况想用语言去制止,那简直就是螳臂当车。</p><p class="ql-block">第二个问题:家庭教育一定要讲信用。</p><p class="ql-block">人是要讲求信用的。我想到了季札,徐国国君喜欢他的宝剑,但是季札还要出使其他国家,心说等返程的时候,再到徐国把宝剑中送给徐国国君。可是等季札完成了任务回到徐国,徐国国君已死。于是,他就到了徐君的坟前,把心爱的宝剑挂在坟前的松树上,便离去了。</p><p class="ql-block">人无信不知其可,如果范蠡的大儿子言而有信,不去追回送给庄先生的财礼的话,范蠡的二儿子就不会被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