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4公里处,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中华五岳。自古即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重要的道教发祥地之一,是中华锦绣山河的杰出代表,国家地理重要标志,承载着中化文明符号,孕育出深浓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具有国山地位。</p> <p class="ql-block">恒山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呈东北走向,叠嶂拔峙,横亘塞上,1982年即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辖有13处景色独特,功能各异的子景区,其中主景区面积122.38平方公里,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和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p> <p class="ql-block">2009年,北岳恒山被成功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p> <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素有“塞外第一山”之称。享有“绝胜五岳”之美誉。入口处有一石碑,“北嶽恒山”景观石,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监制。石碑上的字体苍遒有力。</p> <p class="ql-block">恒山前山山门是一座三层三门牌坊,山门高10米,宽16米,明清风格,为四柱七楼,三开门格式,混凝土浇注,纯白大理石围基,斗拱铺作,黄琉璃瓦覆顶,正面正中匾额“北岳恒山”为原新华社长、当代大手笔穆青题写,后面匾额“绝塞胜境”系当代书法名家夏桐郁所书,整个山门庄严雄浑。</p> <p class="ql-block">汽车从大门进入,在经过很长一段盘山公路后,就到了恒山检票口和缆车起点处。这里有一个大的停车场,名停旨岭停车场,古时封建皇帝派遣的祭祀北岳的使者,到这里必须下马,与前来迎旨的恒山道人一同步行上山,到北岳庙祭祀,“停旨岭”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恒山是道教名山,传说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停车场上矗立着一尊张果老倒骑毛驴的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三元宫原址位于浑源大磁窑镇下盘铺村恒山山门处,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958年修建恒山水库时被淹没。复建的三元宫是参照“民国二十一年北岳全图碑刻”、1921年美国旅行家盖洛游历五岳时所拍摄的恒山三元宫照片等历史资料设计施工。</p> <p class="ql-block">前院正中为山门,砖木结构,庑殿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三个拱券门洞,气势恢宏,山门前为精制的三座四柱三楼木结构牌楼。</p> <p class="ql-block">山门后两侧为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前殿为灵官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的是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王灵官,本名王恶,后因萨祖师改名王善。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历代神仙通鉴》说其为玉帝的御前大将,专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民间有“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之赞。而据《明史》载:本名王善,岳阳湘阴县人,宋徽宗时曾师从西蜀道士萨守坚,受道符秘象,是道士林灵素的再传弟子。明代享受国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p> <p class="ql-block">游客穿过灵官殿后,到达三元宫广场,踏上一百余级台阶是三元宫主殿一一三元殿。</p> <p class="ql-block">主殿三元殿展现了道教建筑的典型特征,其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原则。殿堂的屋顶采用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这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形式。</p> <p class="ql-block">主殿为三元殿,供奉的是“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又称三官大帝,是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它们分别象征着赐福、赦罪、解厄。这些神祇在道教信仰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崇拜。</p> <p class="ql-block">后殿为三清殿,三清殿作为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的殿堂,为重演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建筑。</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三清,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既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后殿为慈航殿,也称白衣殿,位于三元宫北侧,供奉道教慈航道人。《历代神仙通鉴》卷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普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p> <p class="ql-block">三元宫慈航殿的供奉对象体现了佛教、道教文化的交融。其中,慈航道人观世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也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显示了宗教文化的融合特点。</p> <p class="ql-block">关公作为历史人物,被供奉在侧殿,是儒家崇拜的偶像,同时也是道教和佛教中的重要神祇。财神爷赵公明则是道教中的财神,象征着财富和好运。这些供奉对象的选择,反映了恒山三元宫慈航殿在宗教文化上的包容性和多元性。</p> <p class="ql-block">拜谒完三元宫,恒山景区摆渡车会把你一路送到半山腰的停车场,下车后,你的右手上方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真武庙。</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台阶,继续向上攀爬,就来到了庙门,两座雕刻精良,威武霸气的汉白玉石狮,分列两旁。鎏金的《真武庙》,三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这是真武庙的山门,庄严肃穆,在远山的衬托下,更显它的高大。</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内左右侧的门神“哼哈将”,哼哈二将一个叫郑伦,一个叫陈奇。是佛教护法神,相向而立。一哼一哈,身披重甲;体魄雄伟,面目狰狞;令人休目惊心,诚惶诚恐,神态威严,怒视凡间。</p> <p class="ql-block">门神“哼哈将”告诫世人:来到世间,进入寺庙,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该闭嘴的时候,一定要闭嘴。</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东侧的“钟亭”。</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西侧的“鼓亭”。鼓亭作为真武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鼓楼通常用于报时和举行仪式,是古代城市中的重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院落中的正殿,匾额:神威烜赫。双柱楹联:“秉正嫉邪一方恒资保障 降魔正道千年永镇玄门”。</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院落右侧的“白衣大士”殿,殿内供奉的是道教神仙“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院落左侧的“忠义千秋”殿,殿内供奉的是道教财神“关羽”。</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大殿,就是供奉“玄武大帝”的大殿,建筑形式采用了中国古建最高等级的庑殿顶大殿,说明了玄武大帝的高贵身份。双柱楹联:“輔天地掌水衡赫赫恩波六合 ,握乾坤司坎位昭昭靈應九霄”。</p><p class="ql-block">阶前有一通“福”字碑,已被众多遊人摩挲得光滑细腻。</p> <p class="ql-block">殿内的玄武大帝金像</p> <p class="ql-block">右侧是就五爷庙,五爷,是道教佛教统一供奉的财神,五爷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本相鳖龙,名叫圣衍。生日是农历五月十三,法宝是金元宝,所以人们向龙王爷求财,顾被称为龙王爷财神。</p> <p class="ql-block">回眸真武庙,感受颇深,在这里,心灵得到提升和净化,思绪,也变的格外的清晰和清静。</p> <p class="ql-block">真武庙牌楼前有四大夫松。这就是恒山著名的“四大夫松”,分别名为“学士松”“将军松”“御史松”和“驸马松”。这几棵耸立在恒山主景入口处的油松据说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册封,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现在四棵名松里的学士松已经不存,只剩下将军松、御史松、驸马松还繁茂如初,称其为“三大夫松”倒是名副其实的。</p> <p class="ql-block">从真武庙台阶处上山就是一条石阶路。这条从山门到恒宗殿的登山路名为“登云路”,又名“大字湾”。</p> <p class="ql-block">上山路上终于比较近距离地看到了崖壁上“悟”、“道”两字。这二字明示了恒山为道家神山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又走了一段,蓦然发现主峰南端一刀斧劈般的悬崖上浮现出 “恒宗”二个朱红大字。就是刚才在停车场上看见的被遮挡了下半部的“恒宗”二字。眼前的“恒宗” 两字每字都高达13米,故该峰被称为“大字岭”。下面的山湾也因而得名“大字湾”。</p> <p class="ql-block">“恒宗”二字上方有“大明”两小字,上款为“中顺大夫大同府知府汤阴张升敬书”,落款“成化甲辰仲春之吉刊志”。刚健遒劲的“恒宗”两字做为恒山最经典的榜书,不仅是恒山历代摩崖石刻之冠,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石刻字。 “恒宗”也因此被视为恒山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中国邮政发行的北岳恒山特种邮票T.163.(4-3)就是以恒山大字岭峭壁上的"恒宗"二字为题材制成。</p> <p class="ql-block">沿着登山步道登果老岭的途中会经过一个近90度的直弯。这道湾位于天峰岭西侧,金龙峡东岸,是通向山顶盘山曲径的起点。从这里可以看到山脚下的村庄和远处的山脉。弯道左为不见沟底的深壑,右为高入云天的陡壁,此处有密集的参天大松。</p> <p class="ql-block">每当大风来临,松涛阵阵若龙吼虎啸,令人不寒而栗,故名“虎风口”。</p> <p class="ql-block">明代赵之韩《虎风口》一诗曰:雄风飒飒阵云横,吹入平林作啸声。知是山君灵显赫,错教山下问雷惊。此处故名 “虎风口”。</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路面变得平坦起来,路的尽头挺立着一棵1400年树龄的巨大油松。这棵苍劲古朴的巨松生长在山岔风口上,盘曲的根系紧抱石岩,虬枝迸发,古意盎然。相传张果老归隐恒山,常带着毛驴在此小憩。一日猛虎来袭,毛驴与虎斗法,拔起了古树,树根悬于地面,后人称为“虎口悬松”。</p> <p class="ql-block">又因为其根须裸露在外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一直被视作恒山十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悬根松”北的登山路上有一座果老岭。这里是上下恒岳的必经之道。岭上石板为径,岩层平展。仔细察看,石径上居然遗存有行行近似圆形的小石坑,浅的一、二寸,深的达三、四寸,看去形似驴蹄印。</p> <p class="ql-block">据说八仙之一张果老在恒山修仙时倒跨毛驴由恒山登天,途中经过这里,由于路陡坡滑,就翻身下驴,牵缰翻过岭,这才留下了这些驴蹄印,“果老岭”的名字不胫而走。古人因此写下了“四石相传张老过,改留遗迹使人摩”之诗句。</p> <p class="ql-block">果老岭东侧是一段直插云天的万仞绝壁,面西峭立的危岩观之欲倾,古松衔云,人称之“合身岩”,又称“夕阳崖”。峭壁间有一灰檐红柱的庙宇悬坐其中。</p> <p class="ql-block">每当夕阳西下,五彩的晚霞照射在石壁会产生“余晖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人画中”的视觉效果,人称“危岩夕照”。</p> <p class="ql-block">转过悬根松继续往前直行,会途径金龙口、鳄鱼石这一路的“仙家神迹”。</p> <p class="ql-block">相传秦始皇祭祀恒山行至此处,见对面巨龙飞舞,飞瀑夺口而泻,始皇惊叹不已:“乃为神龙也”,于是后人在山崖上刻下“金龙口”三字。</p> <p class="ql-block">此处双峰陡束,一水中流,下临金龙峡,被称为北岳门户。站在山势雄峻金龙口远看山寺,点点宫观、条条飞檐旷若仙宫,近观路上有篆书题刻“大明仙宫”,上款“中顺大夫大同府知府唐寅张升敬书”,落款“成化甲辰长至之吉刊置” 。</p> <p class="ql-block">至于鳄鱼石,就是一块颇像鳄鱼形状的岩石块。似乎有些人工雕琢的痕迹,到此一游即可。</p> <p class="ql-block">走出果老岭就到达了天峰岭半山腰的“人天北柱”木牌楼。</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朴的木牌坊就是恒山庙群区的大门。牌坊横匾四周围有七条金龙,正中“人天北柱”上方有两章,细辩可见上为“皇十七子章”,下为闲章“漱六艺之芳润”,可知此乃康熙帝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所书。</p> <p class="ql-block">过“人天北柱”牌坊就是“马神殿”。马神殿也叫“御马间”,是为北岳大帝的坐骑所建,兼做恒山景区的二道山门。民间素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尊贵如北岳大帝,其坐骑自然得以其“神驹”尊称,在此建庙以神奉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不过大帝的坐骑并没有那种“天马行空”的神韵,反倒有点“萌”态,看起来像一头杨柳青年画里的毛驴,为庄严的大殿增添了些许活泼情趣。</p> <p class="ql-block">“马神殿”往前接官厅旁一方形院落里有一“玄井亭”,亭前有株千年古松,亭内有相距不足一米的并列双井,名“玄武井”。北边的甜井井深数尺,据说下通深海,内有一龙,龙口吐出的水质纯净,饮之甜如甘露;南边的苦井水为一大蟒所吐,质苦涩不能饮用,故此二井俗称“苦甜井”。唐玄宗李隆基曾赐名其中号称“潜龙之泉”的甜井为“龙泉观”。</p> <p class="ql-block">如今靠外的苦井被填,仅留内侧的甜井,但是已加井盖、锁保护。 故站在井台已无法俯视甜井内清泉流动、如珠如矶的景象,也无法体会明人咏甜井诗中“山腰双涌碧瑶泉,甘苫平分别有天。闻说应龙频洒泽,为霖济旱不知年”的意境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亭内的“苦甜井碑”上方虽然有唐玄宗李隆基的宝印,实际上是近年重做的。亭旁露天用玻璃罩起来保护的苦甜井御碑上的字迹已不易辨析,是真正的古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