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鬼谷子·中经·全篇的翻译、简单讲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原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不悲,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解仇斗郄”,谓解羸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议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因以怀惧,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尽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敬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己。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诚于己。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辱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翻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经”,讲的是如何救济贫困、急于摆脱困境的人,以及如何施恩于那些能言善辩、品德高尚的人。拯救那些被囚禁或处于困境中的人,是不忘恩情的表现。能言善辩的人,能广施善行、广布恩惠;施予恩德的人,是依据道义而行事的;而拯救被囚禁的人,则是要收养并利用那些地位卑微的人。大概贤士处于不同的时代,有时应当避免陷入困境,有时要铲除那些能言善辩的人,有时要击败那些有德行的人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有时要抑制那些被囚禁的人来成就自己的事业,有时要忧愁苦闷地自我完善,有时要在失败中重新站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此,道术贵在控制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所控制。控制别人的人就掌握了权力,被别人控制的人就丧失了命运的主宰权。所以要观察形势来顺应对方,模仿对方的体态来配合对方,听到对方的声音就要附和对方的声音,解除对方的仇恨就要与对方斗智斗勇,用委婉的话语来延续交谈,就要掌握对方的心理并坚守道义。本经所记述的事情,是讲述道术的规律,其变化的要领在于《持枢》和《中经》两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观察形势来顺应对方,模仿对方的体态来配合对方”,是说爻的变化是由对方产生的,可以通过模仿对方的形象、体态、声音和语气来得到对方的认同。有坚守道义的人,眼睛不看邪恶的东西,耳朵不听邪恶的声音,说话必定引用《诗经》、《尚书》中的话,行为不会偏离正道,以道义为形象,以品德为容貌,容貌庄重,态度温和,这样的人是无法通过模仿形象来得到他的认同的。像这样的人就要隐藏自己的真情,堵塞他的漏洞,然后离开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听到对方的声音就要附和对方的声音”,是说如果声音和气息不相合,那么恩爱就不会产生。所以商声和角声不会合奏,徵声和羽声不会相配。能成为四声之主的,难道不是宫声吗?所以声音不和谐就不会动听,因此那些声音散漫、悲伤、丑陋、有害的,说出来的话必定逆耳。即使有美好的品行和崇高的声誉,也不可能像比目鱼、比翼鸟那样相互依赖,这是因为气息不相合、声音不协调的缘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解除对方的仇恨就要与对方斗智斗勇”,是说解除微小的仇恨。斗智斗勇,是说与强者争斗。强者既然已经争斗,那么宣称胜利的人,就会夸耀自己的功劳,夸大自己的声势。弱者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悲哀,为自己的卑微而伤心,为自己的名誉受损而羞愧,为自己的宗族受辱而感到耻辱。所以好胜的人,听到对方的功劳和声势,就会贸然进攻而不知道撤退。弱者听到自己失败的消息,看到自己的伤痕,就会加倍努力,即使死亡也要这样做。强者并没有达到极限,弱者也没有变得强大,那么都可以胁迫他们并吞并他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用委婉的话语来延续交谈”,是说延续自己的言辞,使对方有余地思考。所以接触坚贞诚信的人,就要称赞他的行为,激励他的意志,说出的话要可以实行也可以兑现,约会的期限要使人高兴,用别人的众多事例来引导验证以结交他,明确地表示诚意然后离开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掌握对方的心理”,是说观察并等待对方的短处。所以说的话多了必定会有几个短处,议论他的短处并验证它。用禁忌之事来触动他,用当前的禁令来警示他,他就会因此心怀恐惧,然后再用安定的话来使他安心,把他说的话都收集起来并隐藏起来,不要让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被更多的人知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摄心”,是说遇到喜好学习技艺的人,就要为他称赞远方的事物。用实际的事例来验证它,用奇怪的事情来使他心生敬意,使他把自己的心思系在自己身上。把这些方法用在别人身上并验证它,在他面前打乱自己的计划,我就会真诚地对待自己。遇到沉溺于淫乱、酒色的人,就要为他设计计谋,用音乐来触动他,使他为必将死亡、寿命不长而忧虑。用他自己没有见过的事情使他高兴,最终可以观察到他散漫放纵的命运,使他以后还有机会改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守义”,是说坚守人道的道义。探索对方内心的想法以与之相合。探索对方内心并深得他的要领。从外部来控制内部,事情就会有联系并随之而来了。所以卑劣的人与人相比就会走邪道,而使用邪道最终会导致家庭败落、国家受辱。不是贤明智慧的人,就不能坚守家庭以道义,不能坚守国家以正道。圣人所重视的道之所以微妙,确实是因为它可以使危险转化为安全,使灭亡转化为生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讲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鬼谷子·中经》是《鬼谷子》一书中的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鉴人、识才和制人的策略与技巧。以下是对《鬼谷子·中经·全篇》的详细讲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背景与概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鬼谷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鬼谷先生(王诩)所著的一部兵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对中国古代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经》作为其中的一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内在心计和外在手段来控制他人,达到制人而不制于人的目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核心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 中经的定义与目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其核心在于帮助那些陷入困境或有急难的人,特别是那些能言善辩、德行深厚的人。通过施以援手,使他们感恩戴德,从而为己所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 七种行事原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经》提出了七种主要的行事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鬼谷子制人策略的核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通过观察对方的外貌、形态、言语和行动来推测其内心世界和真实意图。这是一种观人术,类似于相面术,但更注重内在精神的洞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闻声和音:在交谈中注意声音的和谐与否,通过声音来判断对方的情绪和态度,进而调整自己的言辞以迎合对方,建立信任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解仇斗郄:利用他人之间的矛盾和仇恨,促使他们相互斗争,从而坐收渔翁之利。这是一种政治斗争权术,强调利用矛盾达到控制目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缀去:对于即将离开的人,用言辞挽留,使其心生留念,以便日后继续为己所用。这要求言辞恳切、感人至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却语:抓住对方言谈中的漏洞和短处,加以利用或威胁,使其听从自己的安排。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强调抓住对方的把柄进行控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摄心:通过各种手段征服对方的内心,使其心悦诚服地为自己服务。这要求深入了解对方的心理和需求,采用针对性的策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守义:坚守道义原则,以仁义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这要求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以此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 具体策略与技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能言善辩之人:广施恩惠,使其感恩戴德;同时注意观察其言行举止,以探知其真实意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被囚禁之人:施以援手以解救其困境;同时培养其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或眼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笼络和控制。如对于好学技艺之人,称赞其长处并帮助其发展;对于沉溺酒色之人,则采用音乐等手段进行感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总结与评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鬼谷子·中经》是鬼谷子权谋策略的集中体现之一,通过七种行事原则和具体策略与技巧的阐述,展示了鬼谷子在鉴人、识才和制人方面的深厚造诣。这些策略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政治、军事领域,也对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商业谈判等方面具有启示意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鬼谷子》中的策略多带有权谋色彩,使用时需谨慎权衡利弊,避免走向极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