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起宋氏三姐妹,国人都知道她们毕业于美国的大学,但至于是哪所大学就众说纷纭了。有说是卫斯理安学院,有说是韦尔斯利学院(也有翻译为卫斯理学院)。由于这两所学院都是女子学院,英文拼写发音又比较相近,因此在中文中常常被混为一谈。其实,这两个学院都和宋氏三姐妹有关。三姐妹最初上的都是地处佐治亚州的卫斯理安学院,其中宋霭龄、宋庆龄从这里毕业后回了国,而宋美龄只在这里上了一年,就转学去了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学院,最后是从那里毕业的。现如今,韦尔斯利学院是美国著名女子学院,名气远超卫斯理安学院。不过,想当年卫斯理安学院的名气也是不小的,只是地处偏僻,后来慢慢被忽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说说卫斯理安学院名称的来历吧。它的英文拼写是Wesleyan College,这个名称来自于基督教卫理公会宗的建立者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该宗于18世纪产生于英国。它提倡遵循各种道德规范;认为传统传教活动不足以应付现存社会问题,主张改良社会,着重在下层群众中开展传教活动;宣传内心的平安喜悦即幸福。卫理公会宗(也叫卫斯理宗)主要分布于英、美、加拿大等国。鸦片战争后,它传入中国,称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卫理公会在全美各地建立了很多教会学校,多以卫斯理安(Wesleyan,意为卫斯理公会教徒)命名,如:卫斯理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卫斯理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卫斯理安高中(Wesleyan academy)。当年清廷派往美国留学的幼童中,有多人就是在马萨诸塞州的威尔布拉罕小镇进入卫斯理安高中学习。国人也常常被卫斯理安搞糊涂,一见卫斯理安学校就以为是宋氏三姐妹母校。事实上,真正和三姐妹有关的就只有上面提到的那两所。</p><p class="ql-block">下图:各式各样的卫斯理安学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氏三姐妹所在的卫斯理安学院位于佐治亚州中部的梅肯市,跨奥克姆尔吉河两岸,在亚特兰大市东南125公里,一小时车程。取名梅肯是为了纪念北卡罗来纳州早期政治家纳撒尼尔·梅肯,因为佐治亚州的许多早期居民都来自北卡罗来纳。城市规划者划定了250英亩范围,设想建立“公园内的城市”。城市人口15万,黑人占三分之一以上。南北战争中幸免于难,没有像亚特兰大那样被北方联邦军烧毁,历史性建筑随处可见。早期棉织业很发达,现除发达的纺织工业外,还有农机具、汽车和飞机零件、肥料、面粉、食品加工、陶器(附近产优质陶土)等多种工业。</p><p class="ql-block">下图:梅肯市街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卫斯理安学院创立于1836年,是南方卫理公会创办的美国第一所特许的私立女子学院,主要招收美国南部富裕人家的小姐。距市中心开车10来分钟,校园占地200英亩,四周绿茵环绕,幽静闲雅,拥有格鲁吉亚风格的建筑,已被列入国家历史遗迹名录。</p><p class="ql-block">下图:校园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图:学校纪念牌(第一所为女子颁授学位的学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学校开设30余个本科和硕士专业,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在此学习、深造。2013年,广州大学与卫斯理安学院在美国合作举办孔子学院。2014年,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这是第一所中美合作女子高等教育机构,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女性精英人才。2022年中国驻美国大使访问卫斯理安学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下图:学校图书馆与孔子学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在图书馆三楼一角特别开设了宋氏三姐妹陈列室,里面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但一些学生和教工不知道这个陈列室,我们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地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时常会有一些中国人来这里参观。看来现在的美国人已经淡忘宋氏三姐妹了,只有国人还在不断追忆他们。</p><p class="ql-block">下图:宋氏三姐妹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下图:陈列室里展出的宋氏三姐妹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说说大姐宋霭龄。1889年生于上海,祖籍海南文昌。1904年15岁时孤身来到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历经波折,最后终于进入卫斯理安学院学习,先是在预科,后来进入大学本科读书,成为第一位正式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女子。1906年随姨父温秉忠出席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举行的欢迎清政府教育代表团宴会。面对总统,她大胆地陈述自己入境美国时遭遇的粗暴阻挠,表达对美国排华政策的不满,美国媒体纷纷报道。尽管身穿美国服装,梳着高高隆起的美国时兴发式,星期日跟同学一道去监理公会教堂,但她置身美国社会之外,很少跟人说话,五年中也没有交朋友──不像两个妹妹和父亲,他们都在美国交了朋友,而且是好朋友、终身的朋友。同学们评价她很严肃,“对时事历史了解得很多,而我们那时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她的毕业论文展示出一种远远超过19岁年龄的成熟,论文题目是《我的祖国与它的呼吁》。经过五年学习后,1909年以遥遥领先的高分成绩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梅肯当地报纸预言她将成为革命后的中国领袖夫人。</p><p class="ql-block">下图: 1912年宋霭龄在北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0年回国后便担任孙中山秘书,1914年随孙中山流亡日本期间和旅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孔祥熙结婚。后来事实证明,宋霭龄没有成为美国媒体预言的“领袖夫人”,但她却撮合了妹妹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事,并因此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下图:1914年宋霭龄与孔祥熙在日本结婚时与宋家合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左起:宋子良、宋嘉树、宋子安、宋庆龄、倪桂珍、宋蔼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姐宋庆龄1893年生于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伟大女性。1908年15岁时与一批清廷公费生一起,在姨夫温秉忠护送下赴美国留学。先在新泽西州萨米特的波特文学校补习英文,1909年考入卫斯理安学院文学系。学习期间,是该院院刊的文学编辑,又兼哈里斯文学社的通讯秘书,常写一些文学作品和政治文章在院刊发表。得知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时,充满激情地写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表达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意志,抒发爱国主义激情。同学们称赞她是一个“理想家”。同学们回忆她“穿着特别订制的套装,房间里散发着东方香水的味道。她很安静,甚至比姐姐还安静。她非常羞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下图:宋庆龄(右8,着黑衣)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同学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3年大学毕业后,接替宋霭龄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孙中山一直是她心目中的英雄,初见孙中山时,讨袁战争刚失败,革命事业处在民国以来的最低潮。孙中山的境遇打动了宋庆龄,心里满是敬意与柔情。她爱上了孙中山,渴望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他,与他共同分担生活的磨难波折。1915年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在日本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为伴侣,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历程。在与孙中山婚后10年的共同生活中,辅助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讨袁护国和两次护法斗争。参与谋议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党改组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她遵循孙中山遗愿,团结国民党左派,联合共产党人,痛击国民党右派的各种分裂活动和阴谋。她与宋家其他兄弟姐妹感情深厚,但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下图:孙中山宋庆龄夫妇(左起2人)与宋氏家族合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左3为倪桂珍,右起2人为孔祥熙宋霭龄夫妇,前排正中坐者为宋子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妹宋美龄1908年11岁时随姐姐宋庆龄一起赴美国留学,先在新泽西州萨米特的波特文学校补习英文,再到佐治亚州德莫雷斯特的皮德蒙特学校读书。1910年跟随宋庆龄一起来到梅肯的卫斯理安学院,受到大姐宋霭龄的关照,就像母亲呵护女儿一样。宋美龄一向拿大姐当榜样,此时更为大姐的能力折服。后来她说宋靄龄“毫无疑问,是全家人中脑子最出色的”。因为年龄还小不能入学,宋美龄只能接受私人辅导,在学院当了三年“自由旁听生”,1912年进入该校预科学习。</p> <p class="ql-block">下图:1910年的宋美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外向合群的宋美龄,比两个姐姐都更深地融入了美国社会,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她是三姐妹中最友好的,对谁都喜欢,什么事都感兴趣,总是快乐,说个不停”。因为大姐、二姐先后毕业回国,宋美龄在此学习不到一年就转到波士顿附近的韦尔斯利女子学院继续学习,当时哥哥宋子文在哈佛大学就读,因此两兄妹可以互相照顾。</p> <p class="ql-block">下图:1913年宋美龄与卫斯理安学院同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疑,卫斯理安学院对宋氏三姐妹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延伸也影响到近代中国历史的变革。走一趟卫斯理安学院,可以让你感受到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参考阅读:</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2mzrtg" target="_blank">范德比尔特大学与宋氏家族</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7urj8u" target="_blank">宋氏家族的两位贵人</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48c2lj" target="_blank">韦尔斯利学院与宋氏家族</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