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景(6)游镇远古城

鲍力

<p class="ql-block"> 贵州全景(6)</p><p class="ql-block"> 游镇远古城</p><p class="ql-block"> (2024.7.8)</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离开梵净山,晚上入住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p><p class="ql-block">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毗邻湖南广西,面积3万多平公里,人口430多万,其中苗族占百分之四十三,侗族占百分之三十。镇远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古城内外古建筑、古民居、古码头众多,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曾经在1956年至1958年为黔东南州州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28——29日,镇远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舞阳河水冲进县城,大部分房屋进水,据我们住宿宾馆的服务员讲,6月29日洪水流进宾馆,地下停车场全部被淹,一楼大厅水深一米五左右。全县紧急动员,抗洪救灾,7月3日洪水渐渐退完。今天上午,我们走在街道上,仍能看到被水淹过的痕迹,一些商店还在打扫卫生,准备恢复营业。</p><p class="ql-block"> 走过青石铺成的街道,沿着舞阳河右岸上行不久,半山的悬崖峭壁上有一片古建筑群,这就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从山下往上望去,这片建筑沿山而建,飞檐翘角,气势轩昂。据介绍,这片建筑群建于明洪武年间,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由8组40座单体建筑构成,是我国西南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建筑结合的典范,被称为西南的悬空寺。而且这里道教、儒家、佛教聚在一起,这种方式极为罕见。可惜的,由于洪水刚刚退去不久,这里内部整理,闭门谢客,我们未能进入青龙洞内参观,只能外观,拍照留念。同样的原因,镇远县博物馆、和平村抗战日本战俘收容所也只是拍了个门头。</p><p class="ql-block"> 跨过祝圣桥,沿舞阳河左岸下行,右手边有一片古街巷,号称六牌十巷。这里的街道弯弯曲曲,依山而修,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从四方井街进入,碎石铺成的街道,两侧墙根下有小草露芽,青苔片片,颇有年代感。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有一口水井,我们陕西的水井大多为圆口,这口井井口用石块砌为方形,为明代挖成,供当地百姓取水饮用。</p><p class="ql-block"> 游览中我们发现,这里的住户大门大都没有平行或垂直于街道,小巷也没有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对着街道,这就是所谓的“歪门邪道”。老住户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说法:“以南为遵”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这里的每一条小巷都那么幽静,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止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