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汉简</p><p class="ql-block">十几年前,朋友告诉我,可以学学汉简,我因为不懂,没有当回事。几年前,拜周志伟先生学书法,他教我隶书。但是,看到他书写的四条幅,很有趣味,与之交谈,方知乃以汉简为本,融进汉碑,书写的隶书。由此想起十多年前朋友的建议,心里不禁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p><p class="ql-block">2019年春天,好不容易有了时间,决定陪同夫人到湖广玩玩去。到了长沙,知道那里有个简牍博物馆,只可惜没有开,只好留下了遗憾,有机会再说了。</p><p class="ql-block">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有关简牍的介绍,留意了一下,文章说:“简牍是我国古代遗存下来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片写的叫“版牍”。</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不是讲汉简的起源,历史,而是用短短的文字,讲了汉简书写的规律,特点,我觉得很受用。文章介绍说:“汉简用笔,提按丰富,使转自如,起止利落,生动自然,带有一些矜持的隶书笔意。从结字来看,虽然在扁平的形状上与隶书相似,但取势奇逸。”</p><p class="ql-block">汉简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文章认为是“由于简较窄,字迹小的限制,一般每枚只能书写一行字,往往简书大量地减省笔画,有较多的连笔,使得有部分隶书扁平的意趣。”</p><p class="ql-block">中国的文字从象形文字诞生,没有像古希腊文,古埃及文,古希柏来那样,走向了线性文字,而是始终保留了象形文字,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走到隶书,基本奠定汉字的基础和规范。正是有了规范的汉字,才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随着汉字的规范,隶书的推广,书法作品也就不断涌现。然而,由于条件所限,许多发往边关的简牍,不经意间就会潦草,也会缺失笔画,由此,一种新的书写体——章草,就应运而生了。所以,这篇文章就说:“创作章草作品时,可结合这样的特点,或许可以产生一些‘生辣的效果’。”</p><p class="ql-block">文章还真诚建议,“但知中锋用笔而缺乏笔趣的学书者,宜从‘简牍’领略一些妍美的笔,只要章法布局能匠心独运,错落有致,随意挥洒。用笔率意天真、质朴古雅、自然茂美,就可以独树一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