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宣统年及民国军政府四川省铸两种“五分”银辅币赏析

源能成

<p class="ql-block">  一<b>、“四川省造宣统元宝三分六厘”银币</b> </p><p class="ql-block"> 查见潘峻山先生撰文《成都造币厂史料》,四川省造宣统元宝是由座落在原成都市东城区东门内城根挡扒街一号的“成都造币厂”铸造的。</p><p class="ql-block"> 该厂从 1896年创建到1955年5月撤销,经过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军阀割据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937 年一1945年),成都解放前夕(1949年7月-12 月)近60年的历史进程。 </p><p class="ql-block"> 在大清时期,成都造币厂铸造银币的数量如下:</p> <p class="ql-block">  此统计表中,宣统二年,确铸有宣统元宝“半角”银币(即三分六厘银币)56.61万枚。这从史料上破解了大清宣统时期铸造过“五分”银币的争议。但因铸造量少,其存世至今已是凤毛麟角,十分稀罕! </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四川成都造币厂在宣统二年(1910年)铸造的稀世藏品,一枚未流通的“四川省造宣统元宝三分六厘”银币实物图。</p> <p class="ql-block">  藏币直径16.5mm,厚1.4,重1.45g,符合“大清国币法规”。 </p><p class="ql-block"> 藏币两面均泛着天然银色光泽,包浆自然,老道。 </p><p class="ql-block"> 币面“宣统元寳”的 “寳”字从“尔”。所有汉字满文均雕铸清晰,尤其是“宣统元寳”几字颇有书法笔锋,韵味十足。四个满文笔画纤细,毫不含糊。</p><p class="ql-block"> 在三,九点位镌刻有两个四点星花饰;“寳”字下“貝”左开口,“釐”字的里部一竖未出头;中环点珠圈为110颗,无一粘连; </p><p class="ql-block"> 币背的S形团龙为牛角猴嘴龙。在不足现代1分硬币大小的币面上,将龙形镌刻得精致细腻。龙鳞、龙身、龙爪,龙口,龙须、细节镌刻清晰,龙眼有珠炯炯有神。火珠周边有三束九火苗,火球中部有璇纹,立体感强。龙麟细腻挺拔,龙身周边霞云飞腾,呼之欲出。 </p><p class="ql-block"> 上缘内环“SZECHUEN PROVINCE ”,下缘内环“3.6 CANDAREENS ”英文。字母清晰,立面挺拔,显示出钱币铸压力充足。币内边道为细齿,外边齿为清晰的橄榄齿。 </p><p class="ql-block"> 此币保存完好,精致,是难得存世的珍藏品。</p><p class="ql-block"><b>二,四川汉字银币</b> </p><p class="ql-block"> 1911年的12月,四川废除了前清龙版银币,新创四川银币模,于民国元年(1912年)起正式开铸四川“汉”字银元。包括“壹圆”“五角”“贰角”“壹角”等面值的银币。</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收藏家耿爱德著《中国货币论》P185页有述:</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各省发行之辅币,纷纭复杂。各币之产量成色梦如乱丝。无翔实之统计可考。”“最初发行之辅币,见有币面值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三种,替代二角,一角,五分辅币云。”“四川省有五角,二角及一角银币。其花纹各不相同。皆镌民国元年造字样</b>”</p><p class="ql-block"> (笔者注:实际可能并非“民国元年造”)。标准“壹角银币成色70%,重2.65克,直径1.85mm厚1.33mm”。</p><p class="ql-block"> P196页又述“银辅币之烂铸与私铸”状况:</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中国自铸发银辅币以来,奸商私造之事几无时无之。前清之龙形辅币伪造者较少,自民国时代此风骤盛。除私人团体秘密铸造外,且往往由各省局赞助,公然减低银币之成色重量,两角银币成色从74%到51.7%。重量从5.3182克到5.3008克。而一角的成色从仅47.48%到81.7%之间,平均重量则仅有2.52克左右”。</b></p><p class="ql-block"> 显然,成色低于47.48%到70%的银币,含银量低,重量自然不到2.52克。 </p><p class="ql-block"> 四川造银辅币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早期成色尚能符合钱币规则,后期成色越铸越低,以窃取铸币余利筹集资金支配军饷为目的,成色最低到4成,最后发展到铸造夹芯版和镀银币。</p><p class="ql-block"> 其铸之五角币,成色低下,含银竟有低至3-5成者。</p><p class="ql-block"> 四川军政府为所谓筹集军响所铸的“汉”字壹圆银币的成色,一开始就减银少量,壹圆银币早期状况就仅有25.8g左右。经使用流转磨损后的银币,重量在25g或25g以下应都是很正常之事。其他币值的银含量和实重也有同例。</p><p class="ql-block"> 下面这枚四川军政府造“五分”背“汉”</p><p class="ql-block">字银币,也是当时留下的遗珍。直径16.5mm厚0.9mm,重量达1.47克。</p> <p class="ql-block">  该藏品文字和图案清晰完整,未流通币。有以下几个特征:</p><p class="ql-block">(1) 币面汉字书写符合规范,笔锋锐利,字口清晰,压力深墜。“四”字左开口,“造”为“告”造,“幣”字下巾出头,“银”字金旁为人“佳”金;3点、九点位花饰为四点花,边道内齿清晰。中心内珠圆精细,在这样小直径的平面上刻画的芙蓉花(老人笑脸花纹)仍完整清晰;</p><p class="ql-block">(2) 币背“中”字缺币划,“華”为草头華,“民”字无点,“年”为斜点年。内圈和币边道之间的18小圈规整,内实圈“汉”字左为四划“水”,廿头为圆头,竖线35条,横线24条。放大的“汉”字和内实圈,18小圆圈上部均有防伪纹。3、9点位四辫中阴花饰。</p><p class="ql-block">(3) 币面和背面逆时针逆10度,是一枚错版币。</p><p class="ql-block">(4) 边齿系深墜的直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4日撰稿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