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泉——南宋理宗赵昀“大宋通宝当拾”大钱铜铁同框鉴赏

闲云——国富

<p class="ql-block">大宋通宝当拾大钱制作十分精美,而且存世数量极其稀少,因此弥足珍贵。大宋通宝当拾钱是古泉五十名珍品之一,是宋钱中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大宋通宝当拾大钱直径约为5.2厘米,重量在30到35克不等。钱文为楷书直读,书法温婉秀丽、遒劲有力。据说此书法是出自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蔡京的手笔。按照钱文的字形又分为瘦书小字和笔划粗壮的大字两种,其中以瘦书小字为上品。当拾大钱最初铸造于西川地区,与嘉定折十同监。其铸量的多少,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传世的数量非常少,是现在存世十分罕见的钱币珍品。</p><p class="ql-block">清代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李佐贤在《古泉汇》中有相关记录:“大钱背文当拾,《宋史》不载,为吕尧仙所得,宋钱之罕见者”。</p><p class="ql-block">李佐贤有一个好朋友是古钱币收藏家刘燕庭,1835年,刘燕庭听说好友瞿木夫收藏有一枚大宋通宝当拾大钱,被称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之物,于是曾写信给翟木夫希望他能赠予一纸钱币的拓片,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总之后来刘燕庭并没有得到心心念念的拓片,直到十多年以后的1846年,刘燕庭机缘巧合之下在福建巡抚吕尧仙那里见到一枚大宋通宝当拾大钱,并求得了拓片,从此才算了却了一桩心愿。</p><p class="ql-block">据目前所见到的史料记载,清末民初到解放前,收藏过大宋通宝当拾大钱的收藏家有:吴我鸥、胡石查、彭少竹、潘伯寅、方若、罗伯昭、戴葆庭、张叔驯、孙鼎及日本人平尾赞平。而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大收藏家潘伯寅花费了五十两黄金从胡石查那里购买了一枚大宋通宝当拾大钱,据说在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p><p class="ql-block">那么翟木夫手中的那枚大宋通宝当拾大钱最终花落谁家呢?据说早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翟木夫将其转给他人收藏,最后就不知所踪了。</p><p class="ql-block">而吕尧仙的大宋通宝当拾大钱历经多年辗转流传后,最后归于泉家李荫轩先生收藏。李荫轩对此曾有相关的文字记述:“大宋通宝当拾大钱,惟吕与孙先生藏有一枚,近时稍闻二三藏家有之,然南北合计不出十品,币斋所有者为吕氏旧藏。”</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南宋钱币大多比北宋钱币珍贵呢?经历了靖康之耻,南宋被迫南迁,这使得当时的社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导致了本来就供应紧张的铸钱原料铜材更加供不应求。因此,南宋所铸钱币在数量上就比北宋铸的钱币少了许多。物以稀为贵,在古泉界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文化的巅峰时期,在当时科学、工艺、文化等都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而宋朝的文化艺术在钱币中也有所体现。宋朝发行的钱币,无论是钱名、数量、钱币工艺,还是钱币的种类,在历史上都达到了非常高超的程度。</p><p class="ql-block">宋朝共计有48个年号铸有新钱,只有9个年号是没有铸钱的;而在这48种新钱中,居然多达43种年号钱,仅有5种非年号钱。</p><p class="ql-block">宋朝的钱币主要有诸多特点:御书钱、年号钱、字体多、对子钱、铁钱、配料合理、制作工艺精细,数量巨大、钱监众多。</p><p class="ql-block">在南宋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钱币版别之多一言难尽。在已经出土的历朝历代的钱币中,宋钱是最多的,可见宋朝钱币的铸造数量在历史上也是最大的。</p><p class="ql-block">古钱币的古色古香不输美玉,因此在收藏界颇受欢迎。中国的收藏界总是风起云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藏品都在大幅升值,而古钱币就是其中升值最快、升值幅度最大的品种之一。由于人们对历史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收藏界中古钱币的爱好者也在不断地壮大。特别是互联网商务发展的迅速崛起,对古钱币的收藏、交易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古钱币往往与一个朝代的经济、文化、政治、工艺等方面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其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而大宋通宝能在南宋众多钱币中脱颖而出成为南宋时期的珍宝更是无需多言。</p><p class="ql-block">历经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如今大宋通宝当十大钱,流传下来的只有数十枚,而且银、铜、鎏金都曾出现过。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南宋钱币中,大宋通宝当拾大钱依然是求之不得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收藏两枚铜铁不同材质的“大宋通宝”当拾,其中铁质者从未有史籍諸谱载录和网络信息披露报道。在此推展与同好分享鉴赏。</p> <p class="ql-block">1、铜质“大宋通宝当拾”</p><p class="ql-block">时代:南宋理宗赵昀</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钱文读序:直读</p><p class="ql-block">规格:51.5*4*11㎜</p><p class="ql-block">重量:36克</p><p class="ql-block">注:此币细缘细郭,瘦书小字,两点通、隔轮,“拾“字人字书写。</p> <p class="ql-block">2、铁质“大宋通宝当拾”</p><p class="ql-block">时代:南宋理宗赵昀</p><p class="ql-block">材质:铁质</p><p class="ql-block">钱文读序:直读</p><p class="ql-block">规格:50.5*4.4*12㎜</p><p class="ql-block">重量:35.7克</p><p class="ql-block">注:此币细缘细郭,粗划大字,单点通、隔轮,“拾“字入字书写。</p><p class="ql-block">铁质“大宋通宝当拾”从未有史籍諸谱载录和网络信息披露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