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就在2012年,义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很偶然地在桥头村发现了一些红红的带着黑炭粒的陶片。经验告诉他们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陶片,应该是上山文化的器物。这里可能会有非常珍贵的发现。他们不敢怠慢,立即请来了浦江上山遗址的发掘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先生。这样一来,一段沉睡的几千年的神奇遗址,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这个桥头遗址它属于本世纪初发现的浦江上山文化。上山文化的发现,直接让浙江的新石器历史,向前追溯到了遥远的一万年前。而从浦江黄宅上山遗址到义乌桥头仅仅相距27公里。桥头遗址是迄今为止东亚大陆上发现的最早且最完整的环壕聚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环壕聚落,这个考古学术语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其实,这是一个与我们祖先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先民们从山林洞穴中走出来进行农耕生活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挑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如何保护自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于是他们模仿以前的山洞建起了半地穴式的房屋。为了安全起见,人们以家庭为单位一起生活和劳作,这样可以相互照应。在杭州余杭的玉架山遗址,考古学家们发掘出了六个环壕。每个环壕就像个小城堡,围住了一个氏族。六个大家族和睦相邻自成一体。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反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简单的理解当时的聚落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小村子。而围绕这些小村子挖起了那种很深的壕沟。这种围绕聚落的壕沟就叫做环壕。这种在村落周围挖一条壕沟包围起来的形式,就是所谓的“环壕聚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专家分析最初南方地区的壕沟可能只是用来为了防水。当然,这种深深的壕沟同时也可以防止野兽侵袭和抵御外部氏族的侵犯。考古学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这种聚落是人类文化进入农耕阶段以后常见的一种聚落形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桥头遗址聚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7000年,也就是大约九千多年前。这表明,在那个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定居下来。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当环壕聚落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复杂化后,早期的“城邑”便出现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城邑就是在这个环壕的基础上,建起了结实的城墙,同时还保留了周围的护城河。环绕北京紫禁城的护城河威严壮观。在古代中国,城池外面往往都会建有这样的护城河。它们应该是继承了9000多年前先民们的思维进而演化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说回桥头遗址的情况。被人工环壕包围住的是一个正方形中心土台。这个小土台,每边大概有40步那么长。整个台子的面积,大概就是2000平方米左右,也就比半个足球场大一点。这个问题让考古学家们十分好奇。并不是因为这块土地太大,而是因为它太小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9000年前,先民们废了半天劲就为了这么一个小土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随着深入的发掘研究。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距今8000多年的男性人骨。这个完整的男人骨架身高1米73,专家估计大概是30-40岁左右。这个发现是浙江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墓葬及完整人类遗骸,因此被称为“浙江第一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这位古人静静地侧卧,仿佛沉睡在千年的梦境之中。他的怀里,竟然还紧紧“抱”着一件色泽鲜亮的红衣彩陶,仿佛守护着一份无法言说的秘密。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个男人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先知或者巫师。他死的时候怀里抱着这只红衣彩陶,或许是希望它能够指引他进入另一个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最为诡谲的是,那彩陶表面绘有神秘图案实在是让人震惊!这个红衣彩陶的纹饰与现代流传的八卦完全一致。隐含着六爻卦“雷地豫”的信息。在易经中,震代表雷、出、东方;坤代表地、土、众多。而陶器属土对应坤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因此,雷地豫卦出现在浙江义乌的陶器上不是偶然的,应该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所发生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根据古老传说,伏羲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始画八卦,成为易学的开山鼻祖。之前考古发现过的伏羲八卦都以原始八卦图文为主,需要考古学者进行破译和转化。而此次桥头遗址中发现的伏羲卦图文则不同于以往。这些纹饰以阴阳爻的形式出现,这种神秘的形式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罕见的。真是不可思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而且在这个遗址中,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情况。这些彩陶上的乳白色凸起,它们有的是三个一组,有的是六个一组。形状也很特别,有的是三条杠,有的是三个点。可能代表了某种特殊的含义。比如,六个一组的凸起,就很像《易经》中坤卦的“坤六断”。看来8000多年前的人们应该已经有了对阴阳的认知,并且已经运用在生活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这些图案是如何在8000年前被创造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难道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有人掌握了《易经》的精髓,并以此来指导生活预测未来?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群?义乌桥头这片看似平凡的土地究竟还隐藏着多少未被揭晓的文明的密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图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