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血脂,远离脑血管疾病

介入科

<h3>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人群(包括儿童和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18岁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约35.6%,5.4%的儿童和青少年有高胆固醇血症(TC>5.2mmol/L)。而居民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16.1%)、治疗率(14.5%)和控制率(6.8%)均处于较低水平,所以血脂管理刻不容缓。</h3> <h3>2、血脂的正常范围<br><br>根据我国2023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推荐: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LDL-C水平≥2.6 mmol/L(100 mg/dL),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br><br>对于合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将LDL-C水平控制在≤1.8 mmol/L(70 mg/dL)或将LDL-C水平降低≥50%,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h3> <h3>3、科学管理血脂<br><br>降脂治疗中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关于ASCVD预防中的膳食推荐,一致认为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油脂摄入量每日20—25克,胆固醇在300毫克以下,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h3> <h3>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br><br>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推荐起始使用常规剂量或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对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者,可使用具有较好安全性的天然降脂药作为起始降脂治疗。<br><br>当他汀类药物不能使LDL-C达标时,可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br><br>对于超高危患者,当基线LDL-C较高(未使用他汀类药物者,LDL-C≥4.9mmol/L;或服用他汀类药物者,LDL-C≥2.6mmol/L),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不能使LDL-C达标时,可考虑直接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以保证患者LDL-C早期快速达标。</h3> <h3>降脂药依洛尤单抗<br><br>    目前,降低血脂药物有以阿托伐他汀为代表的他汀类、非诺贝特为代表的贝特类、依折麦布、烟酸等等。<br><br>    依洛尤单抗是一种PCSK9抑制剂,是近几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新型降脂药物,注射剂型,皮下注射使用。2018年10月,依洛尤单抗在我国上市,2022年依洛尤单抗纳入医保目录,价格大幅降低。<br><br>    与其他降脂药相比,依洛尤单抗具有以下优势:<br><br>    1.临床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每降低1mmol/L,心血管不良事件可相应降低约21%。对于曾发卒中、罹患糖尿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需要降低到正常值以下,甚至低至1.4mmol/L,仅应用他汀类或者联合其他降脂药物仍降不到理想血脂水平的患者,可以选用依洛尤单抗。<br><br>2.适用于对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耐受的患者。他汀类药物降血脂效果好,但有些人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大,此时可以考虑替换为依洛尤单抗治疗。</h3> <h3>4、注意事项<br><br>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降脂药物的选择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br><br>降脂治疗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监测的目的是观察是否达到降脂目标值以及了解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br><br><br><br>对采取饮食控制等非药物治疗者,开始的3—6个月应复查血脂水平,如血脂控制达到建议目标值,则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需每6个月至1年复查1次,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1次。<br><br><br><br>首次服用降脂药物者、应在用药4—6周内复查,如血脂参数能达到目标值,且无药物不良反应,逐步改为每3—6个月复查1次。<br><br><br><br>如治疗1—3个月后,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需及时调整降脂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物。<br><br><br><br>生活方式干预和降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更佳的临床获益,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br></h3> <h3>南召县人民医院介入科,是我县首个以介入技术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脑血管及肿瘤疾病的特色专科、是集脑血管病、肿瘤、外周血管病综合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台防治科室。<br>诊疗范围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痛、头晕、痫呆、帕金森病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等疾病。肝癌及肺癌、胃癌、食管癌、膀胱癌、子宫癌等恶性肿瘤以及咯血、呕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br>主要诊疗技术药物治疗结合微创介入检查及相关治疗包括全脑血管造影术急性脑血管动脉溶栓及取栓术,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静脉窦血栓溶栓取栓术等。经皮动脉化疗栓塞术经皮滋养血管栓塞术、经皮靶血管栓塞止血术、经皮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取出术、经晕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经皮胆道置管引流术、经皮肾盂置管引流术、食管支架/气管支架置入术、影像引导下占位性疾病(肺、肝、乳腺、甲状腺)及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术、肠梗阻的介入微创治疗。<br>主要检查手段包括 DSA'MRI , MRA CT + CT A'TCD ,超声等。特色优势在精准诊断基础上药物结合介入微创检查及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常规手术的痛苦,同时在疗效也有常规治疗无法企及的领域让以前的大病、难病变得更简单在提高脑血管病及肿瘤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控制或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h3> <p class="ql-block">住院部地址:3号楼3楼西</p><p class="ql-block">科室电话:6688035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系人及电话</p><p class="ql-block">科主任:贺 斐:15138606603</p><p class="ql-block">副主任:穆玉墀:18103779519</p><p class="ql-block">护士长:杨 晓:18211850203</p><p class="ql-block">医 师:张新卓:17656658913</p><p class="ql-block">医 师:宋飞洋:15638128591</p><p class="ql-block">医 师:杨汶锜:173710784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