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县志(明清时期)中各村建村史

今生1950

<p class="ql-block">昌黎县志中关于明朝洪武年间的移民记录。其中一部分民户到昌黎建民屯。</p> <p class="ql-block">昌黎县在明朝以前建村八个。</p><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建村三百四十五个。</p> <p class="ql-block">洪武年间建村四个。</p><p class="ql-block">永乐年间建村五十二个。</p> <p class="ql-block">正德年间建村一个。</p><p class="ql-block">万历年间建村八个。</p> <p class="ql-block">拱祯年间建村两个。</p><p class="ql-block">明代后期建村十九个。</p> <p class="ql-block">不明具体年代建村一百四十七个。</p> <p class="ql-block">传为山东移民建村九十三个。</p> <p class="ql-block">陈青坨、郭青坨、张青坨建村。</p> <p class="ql-block">不明年代建村</p> <p class="ql-block">河北唐山滦南的祖先是从哪迁徙过来的?</p><p class="ql-block">2020-05-30</p><p class="ql-block">山后柳州’实际上应为‘山后陆州’其中‘山后’是指中条山后,‘陆州’的‘陆’就是现在的‘六’,古时‘陆’就是‘六’,现在大写还是壹,贰,叁,肆,伍,陆...这六州分别是“蒲州,解州,绛州,霍州,吉州和隰(读作:习)州”严格的说我们大部分滦南人都是祖居山西人的后代。据专家考证,这些来自晋中、晋东一代的居民是黄帝氏族中沿中条山、太行山向东北方向迁徙的一支后裔,我们是正宗的黄帝的后裔,是标准的华族。</p><p class="ql-block">追根溯源祖居山西的大量移民迁居滦南(实际上是现在的昌、滦、乐一带),带来了黄河中游的高原风情,也带来了中华民族最早期的灿烂文化。例如,古朴、生动的剪纸文化也在滦南深深的扎下了根,目前滦南的剪纸文化不但闻名河北,在世界上也有其地位!(河北剪纸之乡滦南和蔚县)另外,滦南剪纸也是冀东文艺皮影、大鼓、评剧这“三枝花”的根脉。最初人们把剪出的簸萁粘在抓鬏娃娃的双手上,贴在窗户上,天黑后人们拿着灯在抓鬏娃娃的旁边上下晃动,看起来就像是娃娃在簸簸萁,这就是皮影的前身。由于影戏而后生大鼓,有大鼓而后评剧。可见,古老的剪纸是滦南民间文艺“三枝花”的根脉。现代冀东文艺是中华民族最早期的灿烂文化在冀东发出的新芽。近代,由于滦南诞育了成兆才、张绳武、靳文然这‘三枝花’的文艺泰斗,滦南真正成了冀东文艺的诞生和传承地。</p><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我在网上搜到的,年近半百,才解开这个一直困惑着我的“我们从哪里来”这个谜底,小时候听伯父说过,我们是来自山后柳州,我们村就来了亲哥俩!我就一直琢磨,柳州那么远(广西),我们的先祖怎么会迁徙到这里呢?现在看来谜底基本解开了。</p><p class="ql-block">水有源树有根,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历尽磨难,仍然生生不息死而复生的重要遗传基因。朋友们老乡们,让我们共同追忆过去展望未来,为我们的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尽微薄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