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于2024年06月11日 <p class="ql-block">泸定桥,又名大渡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p><p class="ql-block">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于1961年3月4日被纳入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泸定桥位于今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河西街与成武路之间的大渡河上,北距上游雅康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218)兴康特大桥5千米,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8千米,南距下游城南大桥800米;桥西接海子山,桥东接二郎山。</p> <p class="ql-block">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全桥共有13根铁链,两边桥栏各有2根铁链,桥面有9根铁链;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铁环相扣构成,总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 两端桥台高20米,桥头东端高14.5米、西端高5.2米;全桥铁件总重40余吨。该桥曾经创造了古代悬索桥跨度的世界纪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跨度超过100米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泸定桥是一座悬挂式铁索桥,全桥由桥身、桥台和桥亭三大部分组成。桥身由多根碗口粗的平行铁链构成,桥栏直接由铁链架设,底下并排铁链铺上木板形成桥面,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各铁链环环相扣;桥台位于桥身两端处,桥台内固定铁桩,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铁桩里;桥头两岸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锚固铁链落井之上建有桥亭,飞檐翘角、古朴大方;桥西端观音阁下存有康熙立的匾额。</p><p class="ql-block">泸定桥横桥板间隔相铺,犹如窗棂,这种结构既能减轻桥重,又能减少风的阻力;扶手链与底链每隔5米相连的设计使桥身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p> <p class="ql-block">古代造桥大多数情况都因地制宜,但大渡河地处偏远山区,河宽数百米,终年水流湍急、深不可测,泸定桥工程在当时科技水平下几乎无法完成,需解决铁索供应、铁索过河以及铁索固定难题。当时,泸定县一带不生产铁,铁匠稀缺,于是桥梁建设者远赴铁矿藏量大的荥经县铸造铁索。铁索出产后需衔接两岸,工人们曾尝试用羊皮筏子或船只运输铁索,但无法实现;最终,人们利用“索渡原理”,先将粗竹索系于河两岸,每根竹索上穿上10多个短竹筒后,再将铁链系在竹筒上,最后从对岸拉动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完成铁索输送。铁索跨河后,人们在两岸利用大块条石修建坚固的桥头,然后在两端桥头内挖深井,并且在井底用生铁浇铸横向卧龙桩和纵向地龙桩;最后所有铁链与地龙桩相连,底面铁链上铺设木板形成桥面,各铁链相互环扣成桥。</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形成于明朝川藏茶马古道(泸定段)该道路经泸定之后,原名观音堂,清康熙45年(公元1706年)建泸定桥后规模扩大,改称“观音阁”。</p><p class="ql-block">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战斗中,在观音阁设炮兵和机枪阵地,正是在此强大的火力压制掩护下,红军的22位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攀爬,英勇夺桥,粉碎了蒋介石让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p><p class="ql-block">上世纪文革“破四旧”时,观音阁改做它用,易名“红军楼”,损毁严重。1985年红军纪念飞夺泸定桥五十周年活动后,观音阁得已正名,恢复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9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迅速歼灭守桥之敌,并掩护后续部队占领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b></p> <p class="ql-block">【红军飞夺泸定桥雕塑群】坐落于勇士路的雕塑群长约400米,由主题雕塑“勇士魂”和“飞”“夺”两组副雕组成,期间设有行军浮雕与夜间行军奔袭灯光秀,包括路、桥、站、山等四个浮雕节点。</p> <p class="ql-block">雕塑群主雕“勇士魂”高22米,用耐候钢材将22位勇士铸成22座山峰,以大山无言的巍峨雄壮凝聚出红军战士大勇无畏、逢敌亮剑的钢铁意志。雕塑基座高1.935米,象征1935年发生的这段史实。雕塑前设置的13根铁索后的聚光灯摄入云霄,寓意红军是打破黑暗封锁的光明之剑。</p> <p class="ql-block">组雕“飞”运用现代装饰手法,着重于急行军姿态与速度的形象要素,体现红军不畏千难万险,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组雕“夺”着重于提取夺桥战斗中人物与场景的要素,运用材料制作发光火焰,表现红军飞身夺桥的英勇无畏。</p> <p class="ql-block">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泸定桥视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