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竹》的精神和理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傅 志 雄</b></p> <p class="ql-block"> 《文竹》是一份班级文学小报,《文竹》是校园文学地中一朵鲜艳而美丽的小花。打从《文竹》一诞生,就代表这个班级的精神,寄托着这群人的理想。</p><p class="ql-block"> 初识《文竹》我不只赞美她,我激动了。除了同学们用此刊名的初衷,除了他们想赋予她的那些涵义之外,我发觉她偏偏姓“文”。在人们割爱纯文学的时代,在文学艰难维持其生存空间的时候,在清新、自然的校园文学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我不知《文竹》这个刊名是否还有着其他含义。</p><p class="ql-block"> 始闻其名,就感到她已带来一股清新的风。</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们的校园文学园里多了一块芳草地。</p><p class="ql-block"> 当然,《文竹》并没有拒绝表现多元的校园文化,恰恰相反,她要合理地、真实地表现大学生活,反映校园的思想和文化,她为自己找到了正确的位置,把握了很好的主旋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校园文学似乎又繁荣了。然而当前的校园文学“多以空泛化、理想化的东西替换了生活、自然的真实面目”,脱离现实,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的文章太多了。扫瞄身边校园文学之状况,难免多少让人感觉空虚和苍白。于是,有人开始呼唤校园文学要回归自然。因此,我也曾为《文竹》感到紧张,担心她“随波逐流”,但实际是这样的:我一次次为她骄傲,直到现在。《文竹》走进现实生活,追求真善美,表现真情实感,题材清新多样。在这里,我找到了自然的校园文学。也许,从创刊到现在,《文竹》都在为校园文学回归自然而努力。</p><p class="ql-block"> 纵观、横观众多的班级,《文竹》亦是为数甚少的能做到如期编印,并坚持到最后的班报之一。《文竹》淡薄名利,《文竹》守望其精神《文竹》执着于理想,所以,《文竹》能坚持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份班报,她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使命。</p><p class="ql-block"> 《文竹》就要光荣毕业了。然而,《文竹》的光辉是永远的,《文竹》的成功,她所留下的成绩和经验对我们中文系今后办好班刊班报,繁荣校园文学,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来说将是一笔珍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感谢《文竹》!感谢98(1)班!</p><p class="ql-block"> (本文刊于1998级<1>班班刊《文竹》终刊号,2001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