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一群老同事、老姐妹相聚在四川北路上的336私房菜厅,欢渡我们老顽童的节日。岁月可以带走我们青春年华,但带不走我们不老的心态。让年龄不封顶,让快乐不退休,让幸福不衰老,让健康不刹车。活得轻松,老的漂亮。愿我们童心未泯,容颜不老,管他几岁,开心万岁!</p> <p class="ql-block">6月1日上午10点多,我们就集合在餐厅包房。浮生过大半,今日一群七老八十的老顽童系上了红领巾,光彩耀人,神采奕奕!</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厅横幅标语前来一张红领巾注目礼,浮想连篇……。</p> <p class="ql-block">餐厅的包房里,也充满着欢声笑语,童真童趣,一切甜美。</p> <p class="ql-block">儿童节的快乐永不褪色,既使老了,童心未泯,快乐到老。</p> <p class="ql-block">在336餐厅一日聚多伦路墙画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下午一点多就到餐厅隔壁的KT∨包房唱歌。</p> <p class="ql-block">首先在大厅里等候,等待分配包房。</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抓拍了几张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来到好乐迪歌厅,荧光灯闪烁,有梦幻感觉。</p> <p class="ql-block">来到9号包房,姐妹们拿出了许多零食一齐共享,祝老师还带来了迪安贝斯卡布奇诺速溶咖啡,每人一袋,给大家解除疲劳。有吃有喝还有唱,真是开心极了。</p> <p class="ql-block">此时摄影师就随机抓拍包房内的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佩华为大家设置了几首歌:《夕阳红》、《拍手歌》、《年轻朋友来相会》、《军港之夜》、《美酒加咖啡》等老歌。当音乐响起,姐妹们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而且非常投入,忘了年龄,尽情地展现自己,真得很可爱。歌声响彻包房。</p> <p class="ql-block">这是没有经过彩排的合唱,80年代的红歌《军港之夜》唱得那么响亮、整齐、深情、忘我,实在值得自豪。歌声让我们回到了从前。</p> <p class="ql-block">这是齐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视频,录下了我们全心投入演唱的情景,这融洽和谐的画面,着实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美芳在深情演唱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个視频反映了老姐妹无与伦比的快乐,尤其朝虹示范作用好,类似杨芳的指挥气势。小金深情地唱,众姐妹尽情地打节拍,全忘了自己是几岁了。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以上视频难得,快乐绝对能治愈一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疯过,开怀大笑,痴头怪脑,返老还童,真是笑死宝宝了!</p> <p class="ql-block">包房里的集体照,就能看出我们有多么开心!人老童心在,欢歌伴笑语。童稚再现,幸福连连;童趣不断,快乐来缠。祝姐妹们超龄儿童节快乐!</p> <p class="ql-block">下午3点多,我们离开歌厅,来到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始筑于宣统三年(1911年)。这条街处于绝佳的位置,南临四川北路闹市区,北傍鲁迅公园和虹口足球场。道路成L型,全长550米,宽10一13米。从这里还能步行至上海著名的甜爱路。</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历史悠久,闻名于世。以传统文化和中国近代历史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这里是上海最具人文气息的一条街,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茅柔石、冯雪峰、丁玲、等名人都曾在这条街上留下过身影。以前在书本上才能见到,现在实地就展览了他们的历史记彔,感观更强。</p> <p class="ql-block">这是多伦路现代美术馆,每月都更新一次,深受爱好者青睐。</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首先在诺丁山艺术中心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咖啡售货车</p> <p class="ql-block">在街心花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多伦路32号一48号,是欧洲文艺复兴式的花园住宅,屋前有100平方米花园草坪,建于光绪年间的老字号恒丰茶庄,店主是内山完造。当年鲁迅丶瞿秋白、丁玲、冯雪峰等人经常光顾。这里已成为左翼文化的活动场所,被称为名人会所。现在作为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名人会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具有欧洲巴洛克风格的西式洋房大门外有一组雕塑一一鲁迅先生手拿香烟,聚精会神地和年轻人交流。</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85号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歇山式山墙,平拱木门窗整个建筑显现出既古朴苍劲,又典雅洒脱之韵味。抗战胜利后这里曾设有国民党政治部主任施元良主持的军政电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街头艺人,正在吹管乐。邮筒旁的雕塑像就是日本友人内山完造。</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内山书店是鲁迅晚年在上海的重要活动场所,由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开设。1929年选址在山阴路132弄9号。鲁迅住在景云里,离内山书店只有500多米,他常来内山书店购书、会客,并一度在此避难。书店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当时日本现代文学有830多种译本书,330多种译本由内山书店销售。据《鲁迅日记》披露,从1928到1935年鲁迅累计去内山书店过512次,购书1000余册。鲁迅通过这个空间,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共同体,並与外界进行交流,成就了其犀利的思想。如今内山书店仍然是一个令人怀念和敬仰的地方,是上海文化遗产中不可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是山阴路装修一新的内山书局。想当年内山为鲁迅设了专座,成了鲁迅鲁迅晚年在上海的"会客厅”。而今,蕴藏着丰富文化记忆的百年书店重获新生,在这里去阅读鲁迅,在这里去穿梭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整条街区上有无数的海派历史建筑,名人故居、海上故里、博物馆、字画古玩店、老建筑、人物铜像等,它们记录了百年上海滩沧桑历史,人文情怀,也沉淀了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我们一边走一边看,也增长了见识。</p><p class="ql-block">这是多伦路上59号的鸿德堂,它是一座极少数采用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始建于1925年,1928年10月落成,系长老会沪北堂的新堂,为纪念美华书馆负责人费启鸿,取名"鸿德堂”。共三层,一楼为礼拜堂,二楼为主堂,三楼为楼厅。整幢建筑风格堪称中西合壁。建筑面筑137平方米,同时可容纳1000余人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这是多伦路入口处一座西班牙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人称"孔公馆”。因曾为孔祥熙住宅,但真正的名字却知晓的人甚少一一"RamoS Ⅴilla”,也就是电影之王一一安东尼奥.雷玛斯的名字。上世纪初雷玛斯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几次来到上海,由此开始了他在上海的电影生涯。期间雷玛斯的一位建筑师好友就为其设计建造了这座房子。也是因为雷玛斯思念故乡,好友才把房子没设计成了一座"M0zarab”风格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这是多伦路210号白公馆,是一栋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住宅,上世纪二十年代由广东李氏兄弟建造,抗战胜利后曾作为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寓所,故得名"白公馆”。白崇禧之子是著名台湾作家白先勇幼年时曾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这是多伦路93号,是一座优秀历史建筑。七君子之一王造时的旧居,建于1920年代,原英商杜德洋行买办赵植初住宅。此楼整体具有新古典主义建筑特征,在多伦路上算得上一幢建筑体量颇大的独立式的花园住宅。</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99号,就是多伦路拐弯处一幢别墅,也是赵植初所建。远看屋顶有一面国旗,窗户上还有"誓死卫家园”标语,原以为是抗战时期的标语,近看窗户帖了许多资料,原来是赵植初后人在维权,希望归回93号别墅l的产权。</p> <p class="ql-block">这是夕拾钟楼,整体用花岗石彻成。楼名取自鲁迅《朝花夕拾》。钟表用钢制造,既表现超越时空的动感,又有凝重的哲人气质。夕拾钟楼是多伦路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姐妹们在夕拾钟楼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500多米长的整条路,由青石凿拙铺设的小方砖路面,从多伦路一端一直通向四川北路另一端,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绿植葱郁,灯柱上吊篮花鲜艳夺目。</p> <p class="ql-block">艺德堂位于多伦路68号,这里原先是崇宝堂,是一个文物古玩艺术品收藏的地方,后来被改名为艺德堂。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国学精粹及众多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的交流环境。艺德堂还免费展示书画界老师们的作品,深受书画受好者欢迎。</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老电影咖啡馆共有三层,是一幢复古风格的建筑。里面放映的电影都是黑白电影,是我们小时候在外面看过的经典电影。老电影咖啡馆最引人注目的是门前的装修,复古风格、卓别林雕像、阳光透过大树绿荫,洒落在树下的竹藤椅上,这种老上海的风情在这里彰显。门前的露天位子,不乏有老外光顾。</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老电影咖啡馆建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夕拾钟楼是标志性建筑物,我们老姐妹在这里翩翩起舞,开心极了。</p> <p class="ql-block">祝老师姿式最优美。</p> <p class="ql-block">在多伦路标誌性建筑夕拾钟楼广场合影,集体照美哒哒!</p> <p class="ql-block">在王造时故居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201弄2号,中华艺术大学,成立于1925年12月,是一所具有重要历史意意义的学校,陈望道任校长,陈抱一为校务委员会主席,夏衍任教务长。该校在左翼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培养进步文艺人才和开展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p> <p class="ql-block">在中华艺术大学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不仅保留了诸多文化名人的故居和遗址,还拥有众多小型私人收藏博物馆,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些博物馆和纪念馆不仅记彔了历史,还成为了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和游客前来寻访。</p><p class="ql-block">这是“名著书店",藏书很多。</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鲁迅故居就在景云里23号。景云里建于1925年,是坐北朝南的三排三层砖木结构的楼房,是上海很普通的石库门。1927年鲁迅和许广萍听取鲁迅三弟周建人介绍,告诉鲁迅他在景云里的邻居有叶圣陶、茅盾、陈望道、冯雪峰等人,鲁迅听后有那么多的熟人就决定搬过来住了,而且一住就是二年多。</p> <p class="ql-block">在景云里石库门里,鲁迅用一杆“金不換”的毛笔,一扫海上文坛的媚俗之风;热血青年柔石,也拿出了被鲁迅赞赏的、堪称中国早期写实主义杰作的《二月》;而名传青史的中国在翼作家联盟,也正是在这里酝酿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永安里”是典型的中低标准性的集合式住宅,沿街呈孤形,建于1925一1945年间,永安公司为中高级职员所建的住宅。永安里西通多伦路,东通四川北路1953弄。当年地下党组织曾在弄内44号设置秘密联络点,周思恩来和邓颖超曾经在此居住和活动过。</p> <p class="ql-block">在多伦路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行走在这条充满故事的多伦路上,台格路上两旁伫立着极具特色的海派建筑和雕塑,等我们去寻找历史人文故事。</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66号,是一幢纯清水墙砌筑而成的居住建筑,建于1920年,人称"薛公馆",原系姓薛的商贾寓所,据说房主人父辈为晚清官吏,邻居叫他薛老爷,并与袁世凯关系甚密。到了第二代开始经商,因此据称“薛公馆”,为绸缎庄薛老板所建。</p> <p class="ql-block">在艺德堂旁的廊厅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薛公馆前的街心花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90号老茶楼,位于多伦路L型马路的转弯处,建于1930年,之前叫做名人茶艺馆,现改名叫"老茶楼”。</p> <p class="ql-block">在茶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6.1儿童节,超龄儿童开心,小朋友们更开心,你看那么多的小朋友在钟楼广场画画。</p> <p class="ql-block">时间不早了,已到了下午5点,要回336私房菜厅吃晚饭了。</p><p class="ql-block">多伦路是中国近代史上卧虎藏龙的地方,可谓是"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当我们走进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时,就感觉到这条街幽静,有老上海特有的浪漫气场,很难想象喧哗热闹和拥挤的淳欣食品商店旁,竟然有一条如此雅致和悠闲的文化街。我们姐妹一行走走看看,了解历史,拍拍美照。阳光明媚,风儿轻柔,心情舒畅。沿街的老建筑和路边的一花一草一树木,仿佛都渲染着一种怀旧的气息。这条多伦路文化街虽不长只有500多米,但延伸而去的却是上海滩一百多年的历史和文化缩影。今游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回到336私房菜厅,包房桌面已摆好了菜肴。本次活动一日聚共38只菜,每顿19只,只只不一样,並有饮料赠送。价格亲民,人均100元,很实惠。</p> <p class="ql-block">请看丰富的菜品。</p> <p class="ql-block">姐妹们举起杯,一起庆贺6.1超龄儿童节快乐!</p> <p class="ql-block">爱娣高兴得半斤黄酒,一顿饮完,在我们群里被称为“酒仙”。</p> <p class="ql-block">6月份,爱娣和佩华二位姐妹是生日,此时晚餐正好有肉丝汤面和黄金糕,于是全体即兴给二位姐妹过生日,唱生日歌、吃长寿面、並许愿、分享黄金糕。场面热闹,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吃长寿面。</p> <p class="ql-block">唱生日歌。</p> <p class="ql-block">分享黄金糕</p> <p class="ql-block">6.1儿童节一日游活动结来了。人生就像一本书,翻开的是故事,合上的是回忆;让故事精彩,让回忆甜蜜。愿众姐妹在有生之年保重好身体,年年有今天,岁岁有今朝,让鲜艳的红领巾永远系在心中。童心未泯,快乐到老!(完)</p> <p class="ql-block">编辑 李秀梅</p><p class="ql-block">摄影 张月静 周朝虹 包冬芝 何佩华等</p><p class="ql-block">记录美好,分享快乐!</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 <p class="ql-block">附视频。如今的姐妹群会做视频的人很多,而且每人选片角度不同,背景音乐也不同,风格迥异。姐妹们都与时俱进,积极向上,要为她们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