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古镇游记,—(3)巍山古城

杨果

<p class="ql-block">  巍山古城,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红河源头的巍山,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古城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始建于元代,在明代由土城改为砖城,历经千年风雨,如今风貌依然。</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巍山古城的建筑格局呈标准的井字结构,以拱辰楼为中心,分布着25条街道,18条巷,全长14公里。城内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结构,南、北主轴线两侧的房屋则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式样和风格。</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古城主要参观了蒙阳公园、文庙、星拱楼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  拱辰楼是古城的北城楼,建于明洪武年间,在高大的城墙上,有五间重檐歇顶式的古老建筑。古城楼高23.5米,下舌城墙高8.3米。登上拱北楼顶,举目四望,整个古城全收眼底,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  古城蒙阳公园,初建于明代,后经过多次扩建,其中民国年间(1938年)扩建时,命名为蒙阳公园。公园里古迹颇多,包括奇嘉阁、南诏棋院、文源亭等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公园古朴的廊桥,供游客在廊桥上小憩。</p> <p class="ql-block">  公园“奇嘉阁”,是北社学最著名的先师阁整体迁移过来后,改名为“奇嘉阁”。阁楼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檐歇山顶,呈正方形。面宽三间,四面设廊,楼上四面开窗,上、下层檐下皆有斗拱。“奇嘉阁”以小巧和富丽堂皇著称,雕花构件甚多。梁、枋、斗拱、雀替均由平雕、镂雕装饰,彩色雕塑极其精细,花鸟虫鱼形象生动。</p> <p class="ql-block">  公园赏月池,设计独具匠心,整个水池按照中国版图轮廓作为水池边缘形状,池上小桥跨过池塘,正方形的赏月亭浮在水上,洁净古朴。</p> <p class="ql-block">  公园南诏棋院。</p> <p class="ql-block">  公园文源亭,又称“雁塔坊”,为单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檐下四周设斗拱,八个翼角飞展,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四角墙体上,画与文遥相呼应,圆与方相互对称,道尽文源真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公园古建筑群,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  蒙阳公园对面的“官署”古建筑,其前身是蒙化县衙,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清康熙、乾隆年间增修扩建。官署占地8000平方米,气派的八字大门。这里是延续将近六百年的衙门,即“官署”。</p><p class="ql-block"> 目前,“官署”是巍山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巍山文庙,位于古城的西南边,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后经天顺、成化、弘治、嘉靖多年修葺扩建,形成了现今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文庙坐北朝南,前设照壁,中轴线上建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东西侧还设有名宦祠、乡贤祠、承祭斋、学官署等,规模宏大。</p> <p class="ql-block">   文庙照壁,上镶“万仞宫墙”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文庙照壁后面的半池和状元桥。</p> <p class="ql-block">  文庙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  文庙大成门。</p> <p class="ql-block">  文庙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  文庙对联。</p> <p class="ql-block">  文庙景观。</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中心的星拱楼。</p> <p class="ql-block"> 古城街上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  古镇梁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古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  古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古城南诏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巍山古城,我们又来到巍山县东莲花村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东莲花村位于红河源头的瓜江东畔,是一个典型的回族村落,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历史上水丰草茂、莲藕众多而得名。这里曾是西南马帮经济中心,是古代从四川入西南,经滇西南各地和通往缅甸、印度等国的西南丝绸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为穿行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提供服务的一大重要基地。</p><p class="ql-block"> 莲花村是国家文化历史名村,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数十处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保存完好,较完整地反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东莲花村是马帮锅头聚居地,经济繁荣,建盖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建筑,目前保存完好的角楼有5座,古民居22院。其中,民国三十年(1942年),马帮锅头马如骥建造的马家大院最具代表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马家大院古建筑群,采用“六合同春”布局,角楼林立,重门深院,“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等建筑工艺,无论是照壁还是雕花,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和谐并存、水乳交融。</p> <p class="ql-block">   打开马家大院厚重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个刻在大理石方框的大字“世守清真”,显示了主人虔诚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   马家大院的建筑特色是“一碉两院三门四阁五堂六天”,北院的主房、东西厢房、大门和角楼则构成了“四合五天井”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家大院北院景观。</p> <p class="ql-block">  北院右厢房。</p> <p class="ql-block">  北院左厢房。</p> <p class="ql-block">  马家大院南院的东西耳房、厅房同南面的主照壁构成“三坊一照壁”的建筑格局。</p> <p class="ql-block">  马家大院景观。</p> <p class="ql-block">   马家大院然经过岁月侵蚀,但院落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精心装饰的门楣还是匠心独具的花窗,尽管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雨,依然令人感到当年的气魄和独有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马家大院东院现在是一个小型马帮文化博物馆。民国年间,东莲花马帮运输已经久负盛名。以大马锅头马如骥为首的7只马帮共有350多匹马匹,来往于东亚诸国,互通有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马帮兴起的年间,东莲花家家养马,户户经商,村内马帮云集,来往商旅如织,经济繁荣,一度被喻为“小上海”。</p> <p class="ql-block">  马帮锅头马如清旧居大院。</p> <p class="ql-block"> 马帮锅头马如骐旧居大院。</p> <p class="ql-block">  东莲花清真寺,始建于清朝初年,是传播回族文化的中心。历史上清真寺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民国十三年腊月,东莲花清真寺礼拜堂、宣礼楼等建筑竣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历史文化名村当中一道最为庄严肃穆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东莲花村清真寺的建筑为土木结构,把中国传统出阁架斗、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和阿拉伯伊斯兰美学观念结合在一起,庭院内绿树成荫,花香飘逸,与东莲花规模宏大的古碉楼、古民居建筑群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和谐交融,构建起了具有独特风貌的伊斯兰古村落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在东莲花清真寺大殿上,有一块“诚一不二”的匾额,从这块匾牌上可以看出东莲花回民对民族信仰的虔诚和坚定。</p> <p class="ql-block">  清真寺大院。</p> <p class="ql-block">  清真寺宣礼堂。</p> <p class="ql-block">  东莲花村的莲花湖。</p> <p class="ql-block">   东莲花村具有回族建筑风格的街巷景观。</p> <p class="ql-block">   巍山古城及东莲花村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众多,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气候环境适宜,适合游客到此f观光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