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在罗峰村拜访了一位93岁的老人,他独自生活在村庄里,精神状态非常好。通过交谈,我发现他保持如此好状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断地为共同体做奉献,获得幸福感;二是热爱生活,管理好自己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位老人1952年从厦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长期在南宁工作直至退休。2004年老伴去世后,他带着几百万积蓄回到家乡。他首先在城关买了一套商品房,然后回到村里,出资装修了村里的老人活动中心,只要求留出两间房间暂时居住。安顿下来后,他在主厝旁边建造了一栋新房,自住一层,其余的送给最亲的一个亲戚居住,这样他的生活就有了邻居。</p><p class="ql-block"> 安定好住处后,他开始无私地为村庄做事,自掏腰包先把通往自己家的路改成水泥路,然后修缮祖宅和其他村里的水泥路。这些修缮工作总共花费了超过三百万。从2005年开始至今,他把全部积蓄都花光了。他认为能够用有限的钱做这么多事,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钱比较值钱,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职业是土木工程,能够节省成本。如今没有了积蓄,他每月的退休金除基本开销外,都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他认为人一旦停止了活动,就等同于停止了生命。因此,他总是为自己找事情做,不断地在村庄中寻找建设项目,自己设计并请工人施工,不仅节省成本,还能让他保持活力。他还鼓励人们不要抱怨,要与时俱进。据说现在还有一些负债,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除了无私的奉献,老人还热爱生活,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他非常注重健康,每周坐大巴去城关买菜,每日三餐控制饮食量,偏好低肉多菜的饮食,并保持每天吃蛋的习惯。他还非常注重口腔卫生,每次进食后都会竖着刷牙,这样的习惯让他即便在93岁高龄时,仍然保持良好的牙齿健康。他非常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什么时候吃什么药,做什么事,什么时候该休息什么时候该看病。</p><p class="ql-block"> 老人热爱音乐,会谱曲、写歌、弹钢琴,有一整本自己创作的歌曲。冬天他会住在城关,夏天则回到罗峰村。在城关的家中,有钢琴的陪伴,他会弹奏一些曲子。这种对音乐的热爱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他还提到,他们家族的成员大多长寿,这可能也与基因有关。</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位老人通过无私奉献为共同体做贡献,获得幸福感,同时热爱生活并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长寿。这段拜访经历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思考何为幸福与长寿的真正秘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