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甘南川北行41

一老山石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木川》2023.07.07</b></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川清水唯枭雄,护家霸气见骁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街孤桥映山泉,物是人非谁人懂。</div> <h5> 青木川镇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宁强县西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襟陇带蜀,素有“鸡鸣三省”之誉,因川道内有一颗青木树,故得名青木川。截至2021年,青木川镇镇政府距县城106公里,辖5个行政村,分别 是南坝村、青木川村、东坝村、玉泉坝村、 蒿地坝村,48个村民小组。<br> 该镇始建于明朝中叶,成型于清朝后期,鼎盛于民国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现有回龙场老街建筑群、魏氏庄园2个国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辅仁中学早期建筑、瞿家大院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r></h5><h5> 青木川镇拥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AAAA 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具潜力十大古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传统古村落、 中国百佳避暑小镇、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中国森林文化小镇、 西部百座“特色小镇”、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 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等多项荣誉,青木城距宁强县城115公里,西去227公里即是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是陕西关中、陕南、湖北通往九寨沟、黄龙景区的捷径。<br> 2016中国避暑小镇百佳榜发布,宁强县古镇青木川上榜。</h5> <h5> 我们一行从四川剑阁县出发,前往青木川古镇。穿过白龙江来到姚渡镇竟然被当地警察拦截,我们以为犯了交规。但是警察礼貌地打招呼,要求我们每人都出示身份证,为了行程我们也没有过多的询问。一路纳闷这里不是军事要地,也不是重要场所,也没有听说什么要人经过,来到“西泰关”鸡鸣三省标志之地明白了。标志对面挂着横幅“你已经入熊猫自然保护区”。</h5> <h5> 每个古镇都有自己的故事<br> 2014年,根据陕西作家叶广苓长篇小说《青木川》改编的电视剧《一代枭雄》的热播,让“风雷镇”风靡一时,国人都在寻找风雷镇,而青木川,就是剧中的“风雷镇”。一代枭雄的原型是青木川的名人魏辅唐。其后人现在还在古镇上签名售卖此小说。<br> 青木川古镇,闻名遐迩。据考证,青木川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是羌汉杂居地区。经岁月沧桑,现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等历史遗迹。<br> 青木川远离县城,地处僻远。虽为要塞,却一直处于闭锁状态。有几条逶迤石径连通邻省邻县,供山民来往交通。逢三趁墟,山民结伴,来来往往,背扛肩担,荷货互市,互通有无。虽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世界的面貌日新月异,青木川中先秦遗风尚存,青山风貌依旧。重峦叠嶂,山高路险,清溪碧湾,飞流溅珠,自然生态秀美,民风古朴。<br> 凡是到过青木川旅游的人,你绝对无法回避一个人的名字,当地群众对其人“行状”如数家珍,而且褒多贬少,他叫魏辅唐。<br> 保存完好的古镇很多,而出名的不多,因为历史一定要有人和事作为依托,否则景物再美,也不过是索然无味的空壳罢了,幸运的,这里出了传奇人物魏辅堂。他自己没读过什么书,却办了小学,建了中学,让附近的孩子免费读书,他一辈子没出过山,却送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外出求学,他种植大麻,但自己不抽,也不许乡里人抽,那只是赚外乡人的钱,赌场,妓院,土匪的买卖他一样不少,而赚来的钱用来造福乡里,矛盾的人性无法简单的以善与恶来区分,也因此,1952年他被以反革命罪枪毙,地点就在他自己建的辅仁中学操场内。<br></h5> <h5><b>老街与新街</b><br> 从青木川古镇游客中心进入古镇实际是一条改造后的新街。青木川古镇分新街、老街两个区域,中间有条小河——金溪河相隔,靠一座飞凤桥相连。飞凤桥为一座古廊桥,原为风雨桥,汶川地震中被震毁,后重建,改名为飞凤桥。金溪河穿过古镇的这河段,河床是以自然形成的青石为底,水不深清澈见底。<br> 新街中心商业氛围。新街通常较为繁华,是游客聚集的中心,这里遍布酒店、饭馆、小超市和特产店,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商业服务;旧街(老街)则相对狭窄,有些店面更加特色化,且老街的餐饮和住宿较少,更多保留着传统的风貌和历史遗迹。<br> 建筑风格。新街的建筑风格可能更加现代化或与传统风格相结合;老街则保留了更多的历史建筑,如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和西方教堂式建筑,这些建筑在风格上更加古朴独特,展现了古镇的历史文化。荣盛魁(旱船房)、盛世唐、烟馆等都在老街上。魏家大院和辅仁中学则在新街一侧。<br> 登上新街中心的栖凤楼可观看古镇全景,而登上老街南侧山上的回龙阁(观景台)也可观望古镇全景。只是一个观看新街更清晰,另一个观看新街更明了。<br></h5> <h5><b>魏家新老大院</b><br> 民国时期修建的两座大院都有长达7米的青石铺就的走廊,前廊后厦的格局以及精雕细刻的窗棂门楣,显现出魏辅唐当年的气派。<br> 魏辅唐盖的新老两处大院外观像北京的四合院,现在仍是青木川镇最显眼的建筑。新宅院比老宅院晚修了五年,新宅略带点西洋风格。新宅院解放后成为林业部门的办公室,保存得比较好,青砖素瓦,雕梁画栋,显示了陕南古镇建筑的古朴。魏家大院的天井、廊前7米长的青石就是背工们背回的。老宅院是近几年被列入宁强县古建筑群加以保护和修缮。<br></h5><h5> 魏氏庄园2013年列为全国第七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h5> <h5> 魏辅唐为大孝子,其母亲一直住在老宅,堂屋为她的礼佛的地方。现在屋内为老家具,实际已不是原物。</h5><h5> 魏辅唐一生中共娶了六位妻子。<br> 这六位分别是罗氏、唐氏、赵氏、杨氏、瞿氏和赵氏。其中,罗氏为他的正妻,但早逝,其余的五位分别是唐氏、赵氏、杨氏、瞿氏和赵氏。杨氏是舅家亲戚,赵氏姊妹才貌双全,先后嫁给了魏辅唐。然而,只有瞿氏为其生了儿子。因此,受到魏辅唐关照更多。安排瞿氏住在其母的住房的隔壁,经常以看望母亲的名誉,与其约会。</h5> <h5><b>魏家新大院</b></h5><h5> 魏家新大院主要是外事活动场所。例如:自卫队总部、枪支弹药库、自卫队的住所、接待外宾的接待室、辅友社等等。都安排在新大院中。购买的汽车、摩托车也都存放在此。<br> <br></h5> <h5><p><b>辅仁中学</b>(省保单位):<br></p> 建造在青木川镇回龙场老街后南面一个小山坡上,1942年开始修建,1947年竣工落成,首任校长魏辅唐,后为刘甲三,解放后改为青木川中学,现仍为学习。现存大门、大礼堂、宿办楼三座建筑,重修文昌宫碑1通,整个布局合理,非常讲究传统的对称美,房子的风格是很西式的,高大宏伟,由魏辅堂邀请上海的建筑师设计建造而成。辅仁中学校门酷似笔架,是魏辅唐对对面笔架山的联想,他认为笔架后面就是文房四宝,文人墨客的用武之地,学校就是出人才的地方,所以令工匠把校门做成了笔架型。<br></h5> <h5><b>老街</b></h5><h5> 从新街走过“飞凤楼”跨过金溪河就是老街。老街保留了原始风貌比较好。重点文物建筑还是要看这里。</h5> <h5><b>荣盛魁</b>(旱船房)<br> 荣盛魁是魏辅唐之兄魏元臣的产业,又名“旱船房”,因外形像是一艘巨舰,又建在陆地上,故而得名,是国内少有的船型建筑物。三层,每层设若干包厢,包厢仿照轮船的船舱等级排列。主要服务于富商巨贾,是当年三省边界有名的休闲娱乐场所。<br></h5> <h5><p><b>盛世唐</b><br></p></h5><h5> 闻名遐迩的“洋房子”,是20世纪40年代魏辅唐为发展青木川的商业经济,而精心修建的商品贸易货栈,初为绸缎商号,后来作为商人和政府官员接待中心,并设“三省九县联防办事处”。在陕甘川一带被往来的人视为奇观。抗日战争期间,多次接待国民党退却部队及高级将领。胡宗南(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总司令)与魏辅唐曾在此秘密会晤。<br> 此建筑外有石拱圆门和圆顶窗,颇具罗马风格,里面为四水到堂一颗印的中式院落,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故称“养房子”。<br> 该建筑电视剧《一代枭雄》故事发生地之一,也是多部影视作品取景地。2013年列为全国第七批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br> 而现在大门紧闭,没有开放。</h5><p></p> <h5><b>荣盛昌</b></h5><h5> 荣盛昌也是过去繁荣的商贸客栈。建筑结构完全是中式风格,目前没有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房屋从里到外破烂不堪。里面还有住户,楼板和木墙残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标语。时代的变迁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h5> <h5><p><b>烟馆</b><br> 烟馆是青木川昔日的梦幻。<br></p> 青木川地处“三不管”的边陲地带,一时成为种植鸦片的“金三角”,烟片收获季节,天南地北的烟贩毒枭云集于此,于是迎合交易和吸食鸦片的各类烟馆应运而生。烟馆见证了烟客醉生梦死、追欢逐笑的糜烂生活,也催生了青木川一时的畸形繁华。<br></h5> <h5> 借势建房,在这里看的一清二楚。烟馆的堂屋一角建在山体上,房屋能够解决好防水防震等问题,保留到现在实属不易。</h5> <h5> 回到新街,我们品尝有名的“木桶鱼”,我们告知老板我们不吃辣的,结果麻的我们直流眼泪,舌头不知其味。青花椒和麻椒垫底,这真是——不辣不知味,不辣麻来凑。</h5> <h5><b>瞿家大院</b><br> 瞿家大院建筑群,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东坝村,是清道光年间的古建筑群。<br> 2018年7月,瞿家大院建筑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全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br> 据碑刻记载,瞿氏一脉源于山西省洪洞县,明成化十三年(1478年)移至甘肃武都,八世祖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移居青木川镇,距今已有355年。<br> 碑刻还记载:清道光年间,瞿氏先祖耗银8000余两修建瞿家大院,形成东院、西院、中院、祠堂等院落,现存房屋53间,占地3290平方米。附属不可移动文物有:家族墓地、瞿家沟栈道、瞿氏山寨遗址、生产消防渠等,另有可移动文物数十件。<br> 时至今日,瞿家大院虽维持着基本规模,但后人已无力对饱经风雨的旧宅进行维修。2008年汶川地震更是给瞿家大院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经过长达6年时间的修缮,瞿家大院已恢复往昔风貌,重新焕发生机。<br>瞿家大院是典型的四合院型两进院落,传统悬山顶,手工雕花脊,屋面采用人字形小板瓦,主体为抬梁式木结构,墙体采用骨架镶嵌木板或土坯结构模式。走廊、窗扇皆雕以人物故事、飞禽走兽、卷草花卉,栩栩如生;门楣、角牙、门墩、柱础也采用水波纹饰;天井院落用石板铺就,四角各有石缸一口,雨小接存防火,雨大与下水道相通。<br> 廊檐台阶用条石砌筑,并与所有院落呈回字形连接,走遍庭院不淋雨、不湿脚;几个院落大小天井,四周屋面的雨水归落一处,此谓“四水到堂”,有聚财之意。整个建筑群落布局合理、雕工精良,方便家族老幼相互照应,突出儒家推崇的治家理念。<br> 民国时期,瞿家贤能女子瞿瑶璋嫁给了当地名人魏辅堂。魏辅唐为迎娶瞿瑶璋,专门修建了一座魏氏庄园。魏辅堂正是受到瞿家大院建筑的启发,才把青木川魏氏庄园修得恢宏气派,得以保存至今。<br></h5> <h5><b>民俗展厅</b><br> 展厅集中了千山文化公司三十多年来自民间收集的部分藏品。主要有木雕、石雕以及陶瓷器,其中部分木雕及石雕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价值,展出物品均为宁强县及毗邻地区遗留的老物件。可能资金或管理人员的缺失,大量文物只是堆放在地上,尤其是漆板画的屏风和门面的存放让人担忧,即不利于观赏也不利于收藏,更别说修复了。<br></h5> <h5> 民俗展厅中还有许多可观赏的文物。这些是历史见证,也是文化记载。瞿家大院比魏氏庄园的文化价值更高。魏氏庄园历史价值更高。来到青木川,魏氏庄园体验历史的沧桑,瞿家大院细细品味三秦大地的民间艺术。</h5><h5> 在古老的三秦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出历史的悲喜剧。抹去岁月的风尘,古镇老城依然清醇。保留这里的清醇留给后人。</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