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往事』② 呼市赛罕区水务局始末(之二)

人文

<p class="ql-block">  2001年1月,水务局的办公地点从原郊区政府大楼后面的平房搬迁至现在的办公楼(昭乌达南路学府花园街)。办公新址是原局长王福根同志在任时建盖的楼房,当时建盖的是<b>抗旱服务培训中心,</b>后来做了局办公楼。这个新址是原水电局的物资供站和抗旱服务队办公的地方,新办公楼后面还有两排平房(办公室和库房)。</p><p class="ql-block"> 2001年5月初,区里组织部门给局里配备了3名副科级干部,其中一名是局党总支部副书记李颖(女、蒙古族,本单位提拔),另两名是副局长,一名是本单位提拔的干部刘建刚,原任局施工队队长,另一名是胡全和(蒙古族),是从外单位调来的干部。这样局里的班子就算配齐。以前就我一个局长兼书记。</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局里的各项工作任务比较多,特别是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我们局和区林业局承担了绿化造林的任务,同时还承担了生态建设水源工程的建设任务,局里一面派出了30多人、由胡全和副局长带领下乡进驻现场(榆林镇石门沟)指导挖坑整地;一面由我带领一部分人员施工修建浇灌生态林木的水源工程。刘建刚副局长也下乡负责实施五路村改造中低产田工程和乔家营节水示范区工程项目等水利工程。当时市里提出了大搞生态建设,沿大青山前坡栽植树木,这项工作当时是区里的重点工作任务,我们局的工作重点同样以生态建设这项工作为主。这一年局里还有两项后勤工作任务也得有人管有人抓,一项是编修《水利志》,为此局里临时抽人成立了修志办公室(2000年10月已开始工作)<b>,</b>计划在2001年底付辞出版成书;一项是职工集资建房,这个集资建房也挺麻烦,有关手续太多,也得有人来跑乱。</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们3名局领导基本常在下面,局里只有李颖副书记留守处理日常工作。</p><p class="ql-block"> 除了以上这些工作外,局里还要完成水务一体化的水利体制改革任务,计划在当年11月份成立(更名)水务局,同时重组局下属二级事业单位,将原设计室和施工队分别更名为<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所</b>和<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水利建设工程队</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同时组建成立了</span><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水政监察大队</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并任命了具有法人资格的所长和队长,另外对3个局管灌区管理委员会(东风灌区、乾通灌区、乾通渠二段灌区)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再就是在局内设科室中又增设了党总支办公室和群工办公室。有关一些涉及报备、审批事项我们逐一上报。至当年10月份均审批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001年11月底,我们在新办公楼如期举行了</span><b style="color:rgb(1, 1, 1);">赛罕区水务局</b><span style="color:rgb(1, 1, 1);">揭牌暨《郊区水利志》</span><b style="color:rgb(1, 1, 1);">①</b><span style="color:rgb(1, 1, 1);">首发仪式。此后正式以</span><b style="color:rgb(1, 1, 1);">赛罕区水务局</b><span style="color:rgb(1, 1, 1);">对外始称。</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注①:关于《水利志》书名一事,评审会上专家提出不用赛罕区,用原名郊区较好……更有纪念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未完待待)</b></p>

局里

水务局

赛罕区

生态建设

水利

办公楼

灌区

任务

工作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