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花落尽,夏木成荫,瓜果丰盈。我们结束了为期七天的励耕计划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第一期),在这短暂而又充实的时光里,多位专家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专题的精彩分享。他们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更是发展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育心”向“育人”“育才”的深刻转化。培训即将落下帷幕之际,我们从各具特色、主题多样的培训内容中精心挑选了八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在此期间的培训成果。这些成果既展现了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br> </h3> <h3> 二班二组的梁丽红老师详细分享了广西贵港市高级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其分享内容涵盖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三年工作规划以及保障机制这五个方面。她为我们展示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全方位布局与深入实施策略。<br> </h3> <h3> 三班一组的张辰老师以河北省南宫市为例,为我们呈现了区域性心理健康工作的三年规划。她分别从国家政策指导、重点工作任务、南宫市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优势资源、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三年规划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分享。<br> </h3> <h3> 四班四组的谷欣老师则带来了桑植县利福塔镇芙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的主题分享他围绕背景分析、发展目标、实施过程和实施保障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展示了该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br> </h3> <h3> 一班六组的唐丽老师则聚焦于心育活动的分享。她从《预习注意锚点》活动内容、设计历程以及心育活动课的设计历程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呈现,让我们感受到了心育活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br></h3> <h3> 五班二组的姜华老师分享了《巨人的脚步》活动课的设计与实践。她从课程背景、辅导过程以及课程反思三个方面展示了心理与体育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br> </h3> <h3> 五班四组的韩丹老师,全面分享了关于情绪管理大单元设计的课题《驾驭考试焦虑》。她的分享详细涵盖了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创新点这八个核心方面。她的教学构思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旨在帮助学生有效管理考试焦虑,提升学习效率<br></h3> <h3> 六班六组的张一鸣老师则带来了一个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案。他根据学生的高中三年不同状态和任务,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活动:让学生每年给不同阶段的自己写一封信。通过这种自我对话的方式,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在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激励,以此促进个人成长和进步。<br></h3> <h3> 此外,柳伍营老师还详细阐释了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转介流程,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工作模式与流程。他特别强调了心理危机干预的三不原则,并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转介、转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师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保障校园心理健康环境具有重要意义。<br> </h3> <h3>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梁佩鹏老师对分享老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点评,并总结出了他们共同具备的几个显著特点。首先,他们坚持问题导向,进行深度分析,并强调知行合一的理念,这使得他们的教学和研究都具备了极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他们具有成果导向的思维方式,使得各项工作都能精准对接实际需求,取得显著的成效。此外,他们还非常注重形成闭环,通过及时动态评价来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最后,他们的特点特色体现了创新性,能够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和研究风格。<br> 梁老师的点评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将心育活动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充满思考和启示,同时结合新的学习内容和当前的前沿知识,避免简单重复,确保内容常讲常新。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促进我们相关工作的不断发展。在探讨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时,我们对“医教协同”的理念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在梁老师的带领下,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运用系统工程和多因素关系的阶段性认识,深入剖析了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重要性,即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学习,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兴趣和擅长领域。这种转变思维方式的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进而在神经可塑性、教育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研究。<br> </h3> <h3>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始于情怀,行于细节,更要终于坚守。我们要做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者,不断更新观念,提升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愿我们在这条充满诗意和温情的道路上并肩同行,共研共学,齐步迈进。让我们携手推进心理育人工作,为时代新人保驾护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