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和5月25日,我分别参加了奉贤五四农场十五连建连50周年的活动,前一次是由农友自发组织的,第二次是连队计划组织的集体活动。这二次活动内容各不相同,但点点滴滴都勾起了我回忆,它帮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下面我就简单记录一下活动过程,并分享给大家。 5月12日天气灰蒙蒙,我们一行60多位农友分别在人民广场和中山公园上车,8点半出发前往我们的第一站-奉贤五四农场十五连旧址。 一路上沿途风光无限,我们都顾不上张望,满车里都是谈笑声,大家久别相逢,交流着彼此的思念和近况。二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十五连连队的二层砖瓦楼房已倘然无存,眼前的建筑工地就是我们当年楼房的旧址,据说正在建造一所外国语学校。因逢双休日,锁把着,我们进不去。农友们就在路边打卡留念。 当得知这座水塔就是我们当年喝水用过旧物,历历往事涌上心头·······。五十年前,73届是第一批来到新连,他们建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搭建草房,修整田地,开沟开河。我们74届的任务就是翻造新建住宿楼房,将砖和水泥从河边挑到连队工地,每次路程约有五百多米,重量达几百斤,一挑就是半天。不知当年哪来的这股劲,现在连想都不敢想。农闲时还要种棉花和大豆。夏天要参加老连队农忙。记得清晨天还未亮,我们就起床抹黑出发,走上一个多小时,来到河对岸的老三连,帮忙插秧拔秧,从清早一直忙到傍晚,满身淤泥,幸好我会游泳,就从河对岸游回自己的连队,顺便在河边洗一把澡(当时没有浴室)。当别的农友拖着沉重脚步回到连队时,我已经可以吃上晚饭了。 说起帮老连队拔秧插秧的辛苦,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蚂蟥钻在腿上,甩也甩不掉,叮的钻心疼;为了保证产量,还必须插得整齐而密;女孩子来例假也必须下田等等。好在我们这一代从小生活在物资匮乏年代,能吃苦耐劳,苦中作乐是我们的常态。眼前的桥和麦穗,见物思迁,我就请好友为自己拍照留念了。 中午11点,我们驱车一刻钟,来到了第二站-五四农场场部,这里也是大变样了。我记忆中的五四农场场部粮食仓库和商场都不见了,这里开了一家农家乐,有部分农友去店里吃了面条和午饭,我们几个就自带了干粮当作午饭了。趁着空闲时间,我带着手机兜兜转转,边逛边拍。 “光明食品集团上海五四有限公司”基地就在这里,周边还有美丽的花园,有小木屋的星级酒店,以及五四生活驿站等。我对这一切都充满着新鲜和好奇,我们五个农友是好朋友,这次出行,当然也会互相打卡拍照,留下我们的倩影。 这对农友在农场相识-相恋-回城结婚,现在已经有了孙子和孙女,平时很辛苦,既要带小孩,还要照顾老人,夫妻二人身体欠佳。但回十五连看看,他们还是克服了困难,前来报到。 这一对是好闺蜜,从小学到中学都在同一所学校求学,又分配在同一个连队。现在各自的孩子都不在身边,她们俩都因生病而开过刀,但她们胜似姐妹,互相关心,经常嘘寒问暖。我的身体相比她们要好很多。共同的志向,让我们五个农友走到了一起。 今年也是五四农场建场七十周年,大家纷纷在大屏幕下,拉上周围的伙伴,拍上一张集体照,合影留念。 这就是我说的小木屋花园度假村,被草坪假山瀑布包围着,景色非常优美。走到里面,就是高级的星级酒店了,大厅宽敞明亮,富丽堂皇。 在小木屋的左边有一座雕像,记录着七十年前青年们围垦开河,挑水收割的场景。四个男女青年形态各异,刻画的栩栩如生,让我思绪万千。 我和七四届的另外两个农友姐妹这次见面了,一晃五十年过去了,我们第一眼就认出了对方,互相还能叫出对方的名字,感到好亲切哦!穿黑衣服的“小广东”,虽然个子矮小,挑上一百斤多斤水泥,健步如飞,有的男青年都不及她。我很佩服她不服输的精神。 小木屋的右侧是五四生活驿站,我往里走看到的是卡丁车游玩场所,以及野餐烧烤的地方。这里的空气真好,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真是人们休闲生活的好去处。 下午一点我们来到了第三站-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在景区门口拍了一张“全家福”,农友们个个喜笑颜开,快乐无比。我和好友继续打卡,留下我们的倩影。 我们到海湾国家森林园并不是来游玩景区的,而是来里面的“上海农垦博物馆”参观的,我们没有买公园门票。<div>上海农垦博物馆是记录和展现上海人民围垦历程的专题型博物馆。场馆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整个馆区功能以陈列展示为主,由《围垦岁月》、《青春年华》和《今日光明》三个展区组成,以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实物陈列和艺术造景再现了从1954年到2001年,上海农垦历次围海造田使上海增加82万亩土地的壮举,讴歌了围垦战士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展现了41.8万名上海城市“知识青年”在农场劳动、生活和学习的情景。</div> 我在以下每一张图片中寻找到了自己的足迹,这是我刚进新连队的场景,七三届的哥哥姐姐们夹道欢迎我们的到来,抢着帮我们提行李,让我们第一天就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每年的12月份至春节前,农场场部都会组织各连队的几百号人,去参加开挖大河或鱼塘的大会战。记得我们每天披星戴月,走上一个多小时来到工地。男的赤膊上阵,甩开膀子,挖掘泥土,装到女青年挑的畚箕内;我们则深一脚浅一脚,挑着沉重的七八十斤的烂泥,爬上陡坡,来回穿梭整整一天。像这样的日子需要干上一个多月,我们都坚持下来了。连队和连队之间以插红旗为标志,大家彼此还要竞争比赛,整个工地是热火朝天。 农友们看到这图片和开河的模型,五十年前战天斗地的场景,历历在目,感慨万千。大家纷纷聚集拍照,打卡留念。 这张图片记录了我们居住的房子,第一年我们居住在搭建的草房子,一间房子里面住着四五十人。逢到雨天季节,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我们只能用脸盆放在帐篷顶上,滴滴塔塔的水声,时起彼伏,就像一台无伴奏的交响曲。直到二年后,我们才住上了如模型中最后一排的二层楼高的砖瓦房,同时有了浴室和食堂。 上面三张图片是我们挑水、除草、采摘棉花的场景。 上面几张记录了我们割稻、挑稻、脱粒、囤谷的场景。在建队的第三年我们新建连队自己也开始种稻了,农忙时就不需要去老连队帮忙了,虽然省去了路上时间,但面朝黄土背朝天插秧拔秧时间更长,不少农友年纪轻轻就烙下了腰不好的毛病。 这是我们的伙食记录,红烧小方肉0.18元,荷包蛋0.08元,烂糊肉丝0.05元,青菜油渣0.03元,冬瓜虾皮汤0.02元。我们当时的工资第一年每月18元,第二年每月24元。记得我初中有一位同学也是去奉贤农场,她省吃俭用,一年后存了120元,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让我们都感到羡慕和惊讶! 我们吃饭没有固定场所,因为食堂里没有桌椅,要么在田间,要么在寝室。除了参加农活,业余时间我们还有政治学习,小分队的文艺积极分子还要排练参加演出。场部放映员也会轮流去各个连队放映电影。到时我们都会带上自己的小板凳,去打谷场上看上一场免费的电影。 1979年初上海出了新政策,可以顶替父母原来的工作单位,返城来市区工作(相当于上调),大部分青年都能返城了,小部分的男女青年没有上调机会,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就自由恋爱结婚,组织了新的家庭,并有了第二代。我们连队也有几十对了。 从农垦博物馆参观完毕后,我们又去了对面的小型画展。我和农友互拍照片,留下了各自的倩影。 下午四点大巴将我们送到市区《江南村酒店》,大家欢聚一堂,共进晚餐。这天因我有事,只能请假没有参加。下面几张照片是农友小姐妹提供给我的。 5月25日是个“我爱我”的好日子,连队筹备会组织了这次“十五连建队五十周年纪念”聚餐会,大家下午4点没到就来到了《江南村酒店》,自由组合,畅所欲言,满满的摆了七大桌。 晚上6点整聚会正式开始,原十五连连队书记陈振幅发表致词,告知大家,筹备会经过两个月的准备,终于把农友们召集在一起。借此,欢迎每一位农友的到来。 农友傅佩芬高歌一曲《鼓浪屿之波》,演唱者声情并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原连队四排生活委员任佳影向每一位农友发放纪念证书,和一枚金光闪闪的徽章。大家都十分珍惜这份记载我们青春岁月的纪念品。 瞧,这两位原担任十五连各排的生产老排长,手捧“红宝书”,在“五四农场十五连建连50周年纪念”大幅标语下,英俊潇洒打卡留念。 <p class="ql-block">筹备组第四个议程就是特意定制了一个大蛋糕,分发到每一张桌上,给大家品尝欢聚一堂的甜蜜。在此之前,原十五连的党支部书记陈振幅与生产连长陈建观首先合影留念。之后,农友们纷纷效仿,与大蛋糕来个同框,彼此分享喜悦。</p> 这是连队党支部正书记陈振幅来到我们桌旁,向坐在我边上赖月莲大姐(原十五连党支部副书记)敬酒时的合影,他(她)们都是老三届,虽有七十多岁了,但精神抖擞,不减当年。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农友闺蜜与许静雯大姐(原生产连长的夫人)的合影。下面几张是我们同桌的合影。</p> 之后,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就走动到别的桌上,与其他挚友共叙友情。我们二排的生产排长“楼斗”(穿黑衣服的男生),与我们女同胞的合影。 这里是我与农友姐妹们的合影。 <p class="ql-block">上面一张是我刚到十五连,配分到七排,与我同排范莉蓉姐姐的合影。下面一张是我们七四届农友的合影。</p> 筹备组聚会第五项议程,就是原来十五连的各排在大幅标语下拍集体照(因美篇篇幅有限,我只选了其中的二张)。 本次聚会在筹备组的精心安排下,内容丰富多彩,获得圆满成功。我们每个农友也是满载而归。祝每一位农友身体健康,心想事成,阖家幸福。 最后我附了一张在五四农场车站亭拍的照片。从市区坐公交和地铁,路上也要三个多小时。想当年我们去五四农场,先要坐车去徐家汇,然后摆渡到闵行,再乘坐长途公交到五四农场场部,然后走上一小时路程,才能到达连队。整个路程需近五个小时,有多不方便。希望不久将来,我们农友能坐地铁,直达到连队旧址,再去看看新建设竣工后的外语学校。 <p class="ql-block">后续 : 在五四农场十五连的群里,农友竺文英发上了18年前我们去奉贤老连队的合影集,真是弥补珍贵,再过18年,我们都是耄耋之年了,放在美篇里,永久珍藏。谢谢下面一张是我18年前的模样,好胖哦!</p><p class="ql-block">谢谢竺文英[抱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