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象鼻山公园

平平安安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5日</p><p class="ql-block">象鼻山是广西桂林市的一座著名景点,因其山形酷似一头栩栩如生的大象鼻子而得名。象鼻山属于喀斯特地貌,山势挺拔,独具特色,是桂林风景区中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位于民主路与滨江路交汇东南侧,桃花江注入漓江处,因其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临江汲水而得名。象鼻山被看做桂林山水代表,桂林城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座山位于漓江东岸,与伊岭岩遥相呼应,是桂林山水风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登上象鼻山,可以俯瞰桂林城的全景,欣赏到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远眺漓江的美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象鼻子山是桂林最典型的著名风景,如果来桂林没去象鼻子山感觉等于没来过桂林。所以这是我们重要的行程内容。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p> <p class="ql-block">象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物,人们常把它与吉祥、太平等美好的寓意联系起来。</p> <p class="ql-block">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是国家5A级景区,不仅代表着桂林市的城徽,还是中国山水中人与自然合谐的标志符号。</p> <p class="ql-block">水月洞,象鼻和象腿之间这个半圆石洞,称为“水月洞”,是象山的精华。 这个角度望过去,象鼻下好像压着一只龟。</p> <p class="ql-block">在爱情岛远观象山</p> <p class="ql-block">从爱情岛往南看,远处那座山有个大洞,也像一头大象。那便是桂林的穿山景区,是个大型风景溶洞。</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 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p> <p class="ql-block">浮雕墙,正面反映的是象的演化进程及主要代表种类。</p> <p class="ql-block">背面是象字的各种书体写法。</p> <p class="ql-block">象山的登山步道是单行,从东侧上,从南侧下。这是南侧的下山步道,岩壁上有国民革命军十五军参谋长何宣于1935年冬天题写的“西南保障”,以表达抗日决心。</p> <p class="ql-block">绿植中这两只眼睛真是点睛之笔,一下子两头大像就似乎活了</p> <p class="ql-block">象山广场的西端有一尊蔡锷像。蔡锷(1882-1916年),湖南邵阳人,近代杰出军事家。1905年8月,蔡锷来桂主持军务,训练新军,创办了广西陆军小学堂、干部学堂、学兵营等军事机构,为广西新军培养了大批军官,奠定广西在民国时期的军事地位。</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 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山体前部的水月洞,弯如满月,穿透山体,清碧的江水从洞中穿鼻而过,洞影倒映江面,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象山水月”因之成为桂林山水一绝。</p> <p class="ql-block">象山顶还是一处新石器石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人类活动遗址,出土有不少石器、陶器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位于解放桥东侧那个象桂花的建筑是花费30亿打造的漓江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象山水月”石刻</p> <p class="ql-block">右侧象鼻处“水月洞”三个篆字据说是唐代文人元结的题刻,应该是象鼻山最早的石刻了。水月洞左侧也有几处模糊不清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四王像,从左至右分别为: 北王韦昌辉、南王冯云山、西王肖朝贵、东王杨秀清</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的摩崖石刻有五、六十处,年代基本上为宋及以后各朝代,内容有诗、词、铭文、记事、跋刻等。</p> <p class="ql-block">此洞叫象眼岩,位于象山的前半部,南北对穿,贯通象山山体。洞长52.8米,高约2米,宽5-10米。原是一段地下暗河,后地壳上升,地下河道露出水面,就形成一条通透岩道。远看这两个洞口,犹如大象的眼睛,故称象眼岩。</p> <p class="ql-block">象鼻和象腿之间这个圆洞,江水穿洞而过,月明星稀的夜晚,能看到“象山水月”的奇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