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讲过民族团结的故事

安徒家的公主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 彝海结盟,是指长征路上,途经四川大凉山的中央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彝族同胞拥护的历史。1935年5月,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彝海结盟”。此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不仅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p> <p class="ql-block">  凉州会盟,又称“凉州会谈”,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是历朝历代的西北中心。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与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在武威白塔寺进行“凉州会谈”,并颁发《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武威白塔寺成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凉州会盟使蒙藏双方避免了一场战争所造成的惨重伤亡和破坏,两族人民从此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成为相互关系的主流。《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顺应历史潮流,反映了当时西藏人民的愿望与要求,其发表是向历史宣告,向世界宣告:西藏从此正式划入蒙元版图,西藏属于中国。</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切贪图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重要讲话,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这个红色经典故事,原文如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p> <p class="ql-block"> 1959年至1961年是新中国史册里凝重的一页,灾祸、饥饿席卷全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孤儿院里聚集了大量孤儿,这些孩子普遍营养不良,面临疾病和死亡的威胁。当时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同志,心里牵挂着这些孩子,夜不能寐。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康克清遇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请他帮忙支援些奶粉。乌兰夫连声答应,但他想,送奶粉能解决孩子多长时间的问题呢?他提议把孤儿接到内蒙古自治区来,转送给当地的牧民收养。他们把这个想法汇报给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欣然同意,并一再叮咛:“要把工作组织好,把孩子安排好!”就这样,在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的大力支持下,一个重大决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化成一场场爱心接力行动。1960年,来自上海、常州等地保育院里的孤儿,前前后后,差不多有3000名,他们坐上一列列北上的火车,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内蒙古。</p> <p class="ql-block"> 1554年,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严重威胁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时,年近六旬的瓦氏夫人率俍兵6000多人,驰骋千里奔赴江浙沿海抗倭。此后,瓦氏夫人转战千里,经历大小恶战10余场,屡战奇功、连连告捷。瓦氏夫人为守护国家和人民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奋勇当先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回望历史长河,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p><p class="ql-block"> “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p><p class="ql-block"> “石榴”和“石榴籽”的关系,正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象比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p><p class="ql-block"> 202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民族地区考察调研,不断深化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内涵。</p><p class="ql-block">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一定能凝聚起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就一定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