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想走的路,过想过的生活——细读沈念的《三毛传》感悟汇集

云淡风轻

题记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人,能够从容地面对自己的一生,敢于追梦,懂得生活的美好。即便处于泥沼,也能拥有明媚的内心,温和而有力量。</p> 作品简介 <p class="ql-block">  沈念的《三毛传》用生动的文笔,客观再现了三毛那传奇般的人生背后的本真性情与内心世界——她的潇洒与不羁;她的流浪与赤诚;她的热情执拗与特立独行以及她为爱千里走单骑的果敢和魄力,《三毛传》意图呈现给读者一个真实,生动的三毛。</p> 推荐理由 <p class="ql-block">  不是每个人都有三毛的勇气,我们也不需要活成三毛。但对于仅有一次的人生,三毛和三毛笔下的文字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认识三毛以后,有心的人,才开始真正思考自己的一生:你喜欢什么?你想怎样过?在垂垂老矣时你将怎样总结这短暂的一生?这,才是三毛留给世人最珍贵的宝贝。她虽然走了,但是记住她说的:“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沈念认为,三毛那自由的天性、奔放炽热的情感以及走遍万水千山追逐真理的决心,普世而不拘泥于时间,无论是在少年、成年还是在老年,都有屡屡重温的珍贵价值。所以,多读几遍三毛。</p> 三毛经典语录 <p class="ql-block">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p> <p class="ql-block">  我相信,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会漏走。给我的,无论我怎么失手都会拥有。</p> <p class="ql-block">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p> <p class="ql-block">  我来不及认真的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往事不回头,往后不将就,和珍惜的人取暖,和热爱的事相伴。</p> <p class="ql-block">  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没有善感的情怀,没有多情的眼睛。一半在雨里洒脱,一半在春光里旅行;寂寞了,孤自去远行,把淡淡的思念都带走,从不思念,从不爱恋!</p> <p class="ql-block">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你只管做自己,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或许,我们终究会有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着曾经的他!“你好”是故事的开始,“你要好好的”就是故事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p> <p class="ql-block">  哪有什么天生荣辱不惊之人,格局是被委屈撑大的,温柔是懂事换来的。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p> <p class="ql-block">  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到过,才知道天真的好。</p> <p class="ql-block"> 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朋友之乐,贵在那份踏实的信赖。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三十岁时,不该去急五十岁的事,我们生的时候,不必去期望死的来临。这一切,总会来的。</p> <p class="ql-block">  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p> <p class="ql-block">  心之何如,好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人生的许多大困难,只要活着,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时间和智慧而已。</p> 阅读杂感 <p class="ql-block">  纷扰的社会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困惑和烦恼,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读书能抚慰你焦躁的心灵,抚平你一切的烦恼。《三毛传》给我们的启发是,生命实属不易,请不要错过尽情绽放美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三毛,一个漂泊的人生旅者,一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让她演绎了一段瑰丽的人生。活出了一种令人艳羡的潇洒与反叛。他用无止境的漂泊。完成了生命对爱与自由的渴望。她用落拓不羁的情怀,书写了一个时代的困惑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  看完传记仿佛是重读了一遍三毛的作品,佩服她的勇气,也心疼她曾受过的苦。生活艰难,为着生命之光好好努力。</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她是一粒飘忽的尘沙,散落在那个叫撒哈拉的沙漠,无影无踪。也有人说,她是岁月的拾荒者,走过万水千山,看尽尘世涛浪,满目苍凉。而我自读完她的传记却一直觉得她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她想要将万水千山行遍。撒哈拉沙漠上她要倔强的绽放,她这一生只为了心灵自由放飞,她选择了远方选择了流浪。三毛,那个为了自由将灵魂流浪一生的美妙女子,她说:“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决不妥协。”</p> <p class="ql-block">  红尘路上,多少结伴同行的人,最后相继走散。或许是命中注定三毛绝不是一个为爱而生的人,她的灵魂让她去自由去流浪,世俗留不住她那颗自由的心。受过情伤,她再不会轻易将她的心托付,她要旅游流浪,去寻找自己灵魂的原乡。</p> <p class="ql-block">  三毛曾说:“心若是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人生正如一艘没有指向标的船,行驶在茫茫大海中,我们只有像三毛一样,朝着心的方向驶向远方,才能找到灵魂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三毛踏遍万水千山,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热爱生命、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促使她不断地向前走,走向远方。在追梦的路上,三毛是幸福的。她用她生命的颜色为撒哈拉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撒哈拉成为开在许多人心头永不凋零的花。为了自由,为了梦想,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  命运没有特别眷顾三毛,让她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荷西的死,对她打击巨大,于是她用满腔泪水写就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在无数个凄凉的夜里,她的悲痛全都化作点点相思泪,泪如花落,不知落了多少。即便悲痛到了极致,她也不曾逃避,因为这是她的命运。人生这条漫漫长路,充满了许多未知的谜底,我们在这条路上踽踽独行,注定要遭遇许多的不如意。当我们足够勇敢和坚定,就能与我们的遭遇保持距离,永远坚持自我。</p> <p class="ql-block">  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因为经济互相责难,而是彼此成全,共同承担,互相搀扶。所以当荷西去世之后,三毛痛彻心扉,没法面对生活,再次启程独自去流浪。 在现代婚姻中,因为爱情相遇却走不下去的人太多。因为和三毛相比,我们徒有爱的需求,却没有坚持的能力,往往被外力和物质所左右。</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我也希望我们能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热爱的风景。我们为什么喜欢三毛?因为三毛做了太多我们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她是自由灵魂,她有炙热滚烫的生命。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自己。</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p> <p class="ql-block">  总觉得越长大越孤单,小时候的快乐很简单,一颗糖,一个玩具,可以开心一整天,现在的我们,明明拥有的东西更多了,快乐却越来越少了。物质带给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短暂,厌倦了十年如一日,平淡如水的生活,总觉得风景应在远方,却忘记了,这一份安稳的生活,很多人想而不能得!</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千万万人中的女性,关于一生,你应该怎么过?你从来便要明白的,是你个人的价值,如何体现价值,追根究底的核心就是独立,一个依附于他人,活在别人的目光中的人总会有所迟疑,行动力缓慢,便一天天地消耗着,明白不了生活最本真的愿望,活不出画框外的人生。因此,不妨放慢脚步,认真读一读她的一生,不妨懂得独立,活出真实烟火气的人生。</p> 阅读寄语 <p class="ql-block">  那些看似平实的文字背后,藏着一颗热腾腾的心,还有一种豁达的生活观。愿你能从中窥见生活的真谛,认真过好余生的每一天。愿你足够独立,足够清醒,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愿你一步步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p> 后记 <p class="ql-block"> “你的一生,抵得上别人的好几世。生命的意义,或许你诠释得比较美丽!”她一个人走遍万水千山,历经人世红尘滚滚,不贪恋物欲,不争人情世故,但她却活成了传奇。人生如此精彩,毫无悔憾,这就是活着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写于2024年5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