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杨若文文化窗 “史海寻智”(31):“史上第一”的“硬脖子”让皇帝都为了难</p><p class="ql-block">杨若文 </p><p class="ql-block">【善于使用高才类】</p><p class="ql-block">刘秀,牵牛耕地的庄稼汉。他坐上了东汉头一把龙椅,史称汉光武帝。这位皇帝靠的不是人间的好运砸在头上,也不是天上的馅饼落在嘴里。他有最拿手的好戏:善于使用高才。他打江山所依赖的“云台二十八将”,哪一个不英雄、不好汉?没有一个吃素的!坐江山的三十余年,也招揽了一大批能人,董宣就是一位。</p><p class="ql-block">董宣是北海侯的国相,地位高,权也重。公孙家族在这个诸侯国的气焰了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谁敢吭上一声!家族的头目公孙丹是个凶煞鬼,横行霸道惯了,修建深宅大院时,一抬手就把一个人杀了,总觉着要人一条命儿算个屁事。董宣不干了,将他父子抓来,一转眼就让这两颗人头滚了西瓜。公孙家族咽不下这口恶气,去了30几个人,骂的骂、砸的砸、打的打,闹了个鸡飞狗上墙。董宣见了,阴着脸,将他们抓来也一个一个砍了脑袋。事儿闹得这么大,管着北海侯国的青州刺史吓破了胆子,就立马报了上去,廷尉将董宣下了大狱,判了死罪。不料董宣命儿好,正逢皇帝下了特赦令,他毫发无损,大步流星地出了牢门。</p><p class="ql-block">逃出一条命的董宣还是往日的董宣,见贪官仍不手软。欧阳歙(xī或shè)贪了,董宣将他关进了监牢,一大批一大批儒生请求放了他们的老师,事情闹到皇帝那里,光武帝晓得董宣脾气,就没有理这档子事儿,欧阳歙最终还是没有保住脑袋。</p><p class="ql-block">光武帝就需要这样执法严厉的官员,任命董宣为京城洛阳令,让他连皇亲贵戚也管起来了。难题来了,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人打死了人,有谁敢管?董宣就敢!这个凶手正赶着车招摇过市,被董宣拦住,只几木棒狠揍下去就让他见了阎王。听到消息,湖阳公主觉着是在揭自己面皮,气坏了也怒坏了,将董宣弄到弟弟光武帝那儿,定要这位姓董的狗命。董宣对皇帝把情况讲了一遍,然后头碰大堂柱子自己去死,“啪”地一声,满头鲜血直冒,被大殿卫士们拦下。光武帝舍不得杀董宣的,让他向公主叩头道歉就行。董宣说什么也不,光武帝让武士们把他的头往下硬压,他宁死不从。光武帝就说:你真是个“强项令”(即硬脖子),这个外号就被叫了开去。董宣死了以后,家中只有一床旧被,一辆破车,穷得叮当响。光武帝很感慨:董宣廉洁,竟然到了这个地步。</p><p class="ql-block">●老杨有言:</p><p class="ql-block">光武帝只是让董宣低头,为的给自己下台阶。他重用董宣这样自身干净的好官儿治理官chǎng,显出了这位皇帝的智慧。</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杨若文,退休前为武警工程大学教授(编审)。出版著作十多部,其中两部被部分大学选为教材,《新闻传播学论文选》收集了他专业性论文102篇。发于《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华读书报》以及杂志《今传媒》《西部学刊》等的学术论文计有230余篇,内容涉及到文学、语言、历史、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多个学科,其中在古代汉语(署本名杨军)、媒介研究、报刊批评、《红楼梦》等方面研究的论文产生了较大影响。十多年前曾在一片反对声中独自提出并用8篇文章论证的“新闻情感信息传播”,如今经过众多学者的完善,已初步形成“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崭新理论。出版了长篇小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上下册与《宫灯》,均为历史题材。现主持文学期刊《华文月刊》文学评论专栏“华文观察”,兼为几个文化出版公司历史书稿审核专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