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终结之旅(三)南北广西

世平

<p class="ql-block">这次游广西,选择桂北的桂林地区和柳州的三江,以及桂南的崇左地区。秦代在兴安凿筑灵渠,始得南下一统岭南,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得名,“桂林”之名始于秦。从兴安向南到桂林,陆路有湘桂高铁、G59高速(呼北高速泉南段)、322国道,水路有漓江。</p> <p class="ql-block">【宿桂林看市景】游桂林,乘船夜游两江四湖是最佳游览方式。两江四湖是指由漓江、桃花江与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构成的桂林市环城水系。但在枯水季节,只能游一江两湖。</p> <p class="ql-block">桂林城的风景,风景中的桂林。</p> <p class="ql-block">在象鼻山景区近看象鼻山。</p> <p class="ql-block">在漓江的江中岛上看象鼻山,远山更像“象”。</p> <p class="ql-block">漓江风景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由桂林沿321国道及县、乡道去阳朔方向,导航地图上所示沿途均在漓江风景区中,水傍山在走,车随景前行,时不时的遇到游船码头及人声喧沸。</p> <p class="ql-block">【泛舟漓江】在桂林与阳朔之间,兴坪是泛舟漓江、食宿古镇的最佳去处,啤酒鱼是为当地的特色菜,且以漓江鲤鱼和野生清水鱼为主。</p> <p class="ql-block">【渔筏与渔鹰】打鱼人的油(电)动仿形竹筏,也算是承古融今?</p> <p class="ql-block">天琢百越优胜地,往来千年闲趣多。</p><p class="ql-block">忍看游舟穿梭过,不教渔人逐青波。</p> <p class="ql-block">【20元纸币上的图案,“撒”到了漓江上?】我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其中20元纸币的漓江泛舟,其素材即来自漓江该处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20元纸币】说到人民币上的图案,不由想到中央美术学院的罗工柳教授。人民币第二、三、四套纸币图案的设计与绘制,即是出自罗工柳之手。由奥地利中央银行行长克拉尼斯特主编的《国际钱币制造者》一书,从艺术设计和印刷技术两个方面,选取了八个国家的钱币,加以研究介绍。其中亚洲只有中国的人民币(第二、三、四套)入选。</p> <p class="ql-block">【程阳八寨景区入口】没去阳朔,从兴坪就近走099县道上包茂高速到三江的程阳八寨。</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的侗族大妈】所谓程阳(赛尔)八寨,是马鞍寨、平寨、岩寨、平坦、懂寨、程阳大寨、平埔、吉昌等八个侗族自然村寨的统称(仅前三个寨对外开放),共有居民9700人,设三个行政村委会,这里节日盛多,有“百节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程阳永济桥】中国侗族地区风雨桥的代表,建于1912-1924年。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整座建筑全以榫卯连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永济桥内视】永济桥身为廊桥形式,因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习惯被称为风雨桥。风雨桥多见于桂北侗族地区(在浙南、闽北地区则被称为廊桥),桥身整体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江风雨桥】说到风雨桥,规模最大的应是三江县(因境内榕江、浔江、苗江而得名)的风雨桥,位于城内浔江之上,有7个桥亭,其长度和规模均为世界之最,终因桥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笔者仅驾车穿桥而过。</p> <p class="ql-block">【岩寨鼓楼】鼓楼,流行于黔、湘、桂地区的侗族特有建筑,平面呈四方形,四角4根主柱承重,辅柱扩展檐的外延,单数多层密檐,纯木穿斗结构(用材杉木,凿榫衔接),有意识的运用了杠杆原理,是南方干栏式建筑的特殊运用,其功能是用于公共生活(集会、娱乐、卸敌),最早的文字记载在清雍正年间。鼓楼内设火塘,外有广场,有学者认为,这是古代越僚人的巢居遗俗。侗族喜群居,每一族姓聚集区必建一个鼓楼(若一个村寨有多个鼓楼,即说明这个村寨聚居了多个族姓)。鼓楼平面也有多于四角形的,但建筑结构仍是遵循4柱承重的建筑原理,檐柱辅助其间。</p> <p class="ql-block">【平寨月也歌堂】建筑形式似是侗乡鼓楼与汉族地区古戏台的综合体,地面铺有三鱼共首的鹅卵石,体现出侗族对女性的崇拜。月也(别称也哼年,一般由歌队、芦笙队、侗戏班组成),只在秋收后和春节期间举行的男女集体社交习俗,流行于桂北的南部侗乡地区(广为人知的是在宋代已成型的侗族大歌),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平寨独柱鼓楼】始建于道光元年(1821年),是三江境内发现有石碑、木匾记录、保存完好的一座古建筑。平寨新鼓楼建于2014年9月,高约25米,共17层,是八寨里檐层最多的鼓楼,也是中国侗族地区最高、最大的独柱鼓楼。</p> <p class="ql-block">【独柱鼓楼内视】平寨独木鼓楼是中国侗族地区唯一用荷木(小叶蚁木)建造的鼓楼,荷木独柱直径约1米。楼内有道光元年“世泽绵长”木雕横匾一块,木柱上保留有侗族古代社会组织-款约处罚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凭祥友谊关口岸】以兴安、桂林、三江为主的桂北游后,经停宿柳州,开启了桂南以崇左为中心的游历。</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关楼】凭祥友谊关,中国历史九大边境名关之一,与龙州水口关、平而关并称“南天边陲三关”,始建于西汉(公元前111年),曾6次更名,雍鸡关(始称)、界首关、大南关,明初正式建关称镇夷关,清初称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更名友谊关;抗法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关楼先后五次被外国侵略军占领,两度毁于战火,三度重修,现关楼为1957年重建,高22米,共有三层,现辟为展厅。城门上镶嵌汉白玉石镌刻的匾额“友谊关”三字,为陈毅所题。</p> <p class="ql-block">【明城墙遗址】关楼左、右辅山有镇关炮台,关楼两翼遗存有砖石城墙1352米。大青山、金鸡岭之间的关楼、清代炮台、明城墙构成了连城要塞。</p> <p class="ql-block">【楼关城头看金鸡岭】小知识:连城要塞也称垒城,建于明清两代,由12座要塞组成,分布在广西北海、防城港、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山地中国一侧的边境线上,长约1200余公里,共有碉台82座,关隘109处,关卡66处,是现存近代南疆边防军事设施中保存最为完整的,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国门】自从更名为友谊关以后,越南也把与友谊关对面的口岸改名为友谊口岸。在友谊关外金属栅栏往南百米处,是中国322国道终点与越南1号国道公路起点交汇处的里程碑。在中国一侧的水泥路面上,镶有"中国322国道终点"的标志,越南一侧的公路边立着一块公路里程碑,用越文刻“河内,172公里”,另一面刻着“No.0”(零号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广西全边对汛督办署(南关汛署)】1896年,中法签订《中越边境对汛会巡程》,双方设立对等的汛署,中方在龙州县设“广西全边对汛督办署”,法方在谅山和高平设对汛督办署(双方还在桂越边境线上各设分署九个)。此楼建于1914年,由法国工程师设计,是清政府设在凭祥的“镇南关对汛分署”(负责边境的外交事务和维持边境治安)。在法式楼的旁边原设有关帝庙和纪念1885年战死镇南关的清军爱国将士的昭忠祠(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南疆重镇匾额】明清时期修建的关楼设双重拱门,外门额题“南疆重镇”,内门额题“镇南关”,关上设有昭德台、关后建有关帝庙。旧关楼于1885年在中法战争中被法军焚毁,战后,清军守将苏元春按原样主持重修。1939年12月侵华日军第五师团及川步兵第十一联队山县先遣队占领关楼并将其焚毁,日军劫走外门"南疆重镇"匾额石碑,并拓下内门"镇南关" 额书,一并运回日本向天皇邀功请赏。</p> <p class="ql-block">【浦寨口岸】位于中越边境的15号界碑处,是中越边贸的主要口岸之一,建有贸易区内农贸商场、水果交易市场、货场,年贸易量人民币10亿元,西南连接越南新清口岸经济区,距友谊关口岸近6公里,距越南谅山30公里。</p> <p class="ql-block">【左江水上风景】左江,是西江水系上游支流郁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越南与广西交界的枯隆山,在越南境内称奇穷河,从凭祥平而关进入中国境内称平而河,进入龙州称左江、丽江,流至南宁江南区江汇入郁江百色段右江。张云逸曾率左、右江起义的红七军,从附近地区千难万险的去了中央苏区,邓小平则中途离队去了香港。</p> <p class="ql-block">【江上打鱼人】龙洲段的左江,是如今去花山岩画的必经水路(陆路人为断绝)。顺水而下,山水烟云随江弯而变,一弯一景变,处处如梦境。</p> <p class="ql-block">【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花山屯北面的明江东岸,因站的位置不同,所谓崇左岩画、宁明岩画、左江岩画、花山岩画,都是说的同一个地点。在当地,左江被称为明江流域。</p> <p class="ql-block">花山岩画,始于战国时期延续至东汉时期,是当时聚属于明江流域的骆越民族的作品。岩田的画面长达172米,现遗存各种图像1900多个,包括人、马、兽、铜鼓、刀剑、羊角纽钟、船、道路等。</p> <p class="ql-block">岩面的内容,反映的是巫术文化、与洪水作斗事的记录、祖先崇拜、战后的庆功场面,也可能有骆越民族的语言符号。</p> <p class="ql-block">岩画主体的人像,皆作曲肘跨腿的半蹲式造形,小的高30厘米,大的高3米。</p> <p class="ql-block">花山岩画,因崖壁上所绘的画扑朔迷离而倍感神奇,由于历经年久,对岩画的作者、作画的时间、内容以及作画材料、工具和作画方法等等,有很多种说法,特别在民间流传有许多关于花山岩画的故事,这些故事又因迄今代久远,多描述得神乎其神,给花山岩画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因为对岩画的敬畏,人们不轻易靠近岩画,无意间对岩画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德天瀑布】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中国与越南边境处的归春河上游,与紧邻的越南板约瀑布相连,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国瀑布,年均水流量约为贵州黄果树瀑布的三倍。</p> <p class="ql-block">德天瀑布位于大新县归春河上游,距中越边境53号界碑约50米。清澈的归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边境的国界河,德天瀑布则是它流经浦汤岛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从地质上讲,德天瀑布是泥盆系白云质灰岩的岩溶瀑布,其上游是流经越南境内的归春河,此段河道为分汊型河道,河床宽浅,多江心、洲心滩。瀑布下游河床与瀑布顶端河床高差约6米,致使归春河的水流在瀑布上部河床中白云岩石芽中夺路而行,形成了诸如浦汤岛等石芽岛屿。这些河中岛屿将河水分割成多股水流,从不同的部位流到瀑布陡崖边,致使瀑布瀑水呈多束状。</p> <p class="ql-block">游过德天,广西之旅即告结束。有位朋友说,崇左公路两侧皆风景,此话一点也不夸张,我们从崇左向云南,一路是喀斯特地貌“雕琢”的秀水清山。我们从德天,走广昆高速那坡段到达建水,开启了云南的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