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写在前面】国家为了安全,靠的是军队;军队为了打赢,一半的力量在空中;空军的战斗力很大程度靠的是飞行员的作用和发挥。下面的所言所诉、所叙所述,是一个资深老飞年轻时在粤北韶关的飞行经历与生活亲历。收藏之后我阅读了无数遍,接纳之间我深思了无数回,凝神之中我感慨了无数次。文章情感真切语言流畅,娓娓道来如泣如诉,若非亲历写不出如此文章且具可读性真实性和专业性。务虚中说的催泪,务实里记的泪奔。真实感人于平凡中窥见非凡的境界,小中见大,寄真情里永葆执著的初心,把一个热血男儿喷张的激情燃烧和不渝的初心永驻记忆在朴实纯朴的文字组合之中。实为革命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的集体主义教育、革命的英雄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故事就曾经发生在我的身边,人物也存在于我的记忆里面。所用的第一人称讲述,使文章更具真实力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下面就是根据采访录音记录稿整理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 —— 我是在原广州空军航空兵25团服役16年之久的一名默默无闻的飞行员。1983年底为了解决后路问题,组织上把我对调到空88师,我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25团,离开了大瑶山下的战友。我于1987年底,时年46周岁时接到了空军下达的停飞命令,脱密期满后转业到一个省会城市的普通大学保卫处工作至达龄退休……</p> <p class="ql-block"> 过去战友们的历次大小聚会,由于失联,我未参加,深感遗憾。这次聚会我期待着和老战友们的相聚,叙说当年在大瑶山下追星逐月,武江河畔云中集合,编队转战华南、东南、西南和海南的故事,交流现在各自的生活状况,激励以后的老年生活。看着昔日熟悉的战友们如今都已是银鬓白发满目沧桑,由不得心胸之间的感慨释放和难抑万千的情愫满怀……</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25团是1970年3月12日由佛山转场到韶关机场。我们一入驻,就受到了场站领导和部门干部战士的热情照顾,在我们的家属陆续随军后,场站特意从韶关市买来蜂窝煤、蔬菜,供应飞行员家属,杀猪房把有限的猪肉优先供应飞行员家庭,在我们团外出执行任务期间对我们家属更是照顾有加,免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在我们团训练之余和场站干部战士一起铺水泥路,铺停机坪,参加农场生产劳动,飞行员定期参加外场的机械日活动。空地勤之间加深了解,关系非常融洽……</p> <p class="ql-block"> 我们25团的政治思想工作很务实,讲究实事求是,人性化,先前有25大队时的甘政委,后来又改称25团时的陈明政委等政工干部平易近人,是官兵信任的好政委,是飞行员的知心朋友,还培养出一批会做政治思想工作,善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的基层政工干部。使我们团的官兵士气旺、团结好、风气正,我们在执行各项任务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在我调到88师后,团领导派专车将我的所有家具都直接送到了新驻地,务实的政治工作作用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温暖了目睹这一切的干部战士的心……</p> <p class="ql-block"> 我们25团的机务保障维护修理工作,在空99师是绝对领先的。在机务大队里,有以王爱民、朱汉湘、李春江、王国山、陈炳武、乔真雨等一批保障维护修理多年,技术娴熟过硬,作风一丝不苟的机务维护保障修理专业干部,由各专业的技术骨干组成的保障维护修理框架中坚力量,多次从小中见了大,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对待问题、善于处理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我们飞行员跨进座舱扣上保险,合上舱盖滑跑离地,加入航线飞起来心里踏实放心,没有顾虑……</p> <p class="ql-block"> 我们25团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飞行员们都是有信仰、肯吃苦、团结、有活力、事业心强、忘我奉献精神的人。 副部队长梁邦玺、严立秀、李民敏及王贻生、孙孝庆、于品益、张方水、漆志聪等老一代的飞行员、老领导,他们言传身教,给飞行员树立起了很好的榜样、很好的传统,还有击落蒋机荣立战功的功臣孙孝庆、张运宝、孙秉君、朱以隆;有空中发动机双发停车,驾机安全靠着沉着冷静处置,滑翔60公里回到机场迫降成功的榜样范振标同志;还有家属长期重病,家中生活困难仍悉心飞行,执行任务从不落后,坚持义务为飞行人员、机关干部、机务战士理发的模范飞行员于新民同志,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他们……</p> <p class="ql-block"> 我们25团还培养出了一批射击能手如王学楼、王苏堂、何永安、邱金敖等。空军在韶关机场组织全空军各歼击航空兵部队实弹射击比赛,打空靶打地靶校阅评判现场会,胶卷判读5分常态;多次长途空中拉练,与轰炸机合练战术编成,四机同步起飞,双机纵列着陆,就是对25团飞行工作取得成绩的极大肯定。空军首批十六个甲类团之一荣誉的获得,更是25团荣誉加持、快速形成战斗力的实至名归!昼间夜间简单气象,昼间夜间复杂气象,飞拂晓飞黄昏、飞海上飞盲目、小航线着陆接地、改出螺旋等科目练习,我们都已经最早掌握并很快熟练,经验体会和方式方法被推向全空军。具备了四种气象能飞能打、能走能战、能全天候全疆域随时能到达。我们25团还有一批事业心强,作风泼辣,能吃苦,飞行技术过硬,肯奉献,经多次轮战锻炼的老飞行员翁继昌、孙天恒、李学曾、郇傅玉、朱从喜、高天科、王文林、刘金祥等,他们的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后来加入25团的新飞行员朱新文、张国谋、尚还亮、谢朝模等人的快速成长、日臻成熟。后起之秀的新一辈中有的成了将军,有的走上了军、师级领导岗位;有的成了地方行政机关的领导;有的成了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有的成了企业集团公司的白领……</p> <p class="ql-block"> 韶关机场刚启用时,生活工作条件很不齐备。泥巴路,简易的家属住房。家属做饭缺燃料,买菜距离远,但没有人产生怨气。我们自己利用星期天上山拣柴火,自己开荒种菜,自己动手美化营区居住环境,自己植树栽竹,自己动手整理宿舍周围,制作户外水泥桌凳,建晒衣场,当时年近40岁的孙天恒大队长,出生在上海大都市的张建平同志,顶着烈日,带头挑沙石,扛水泥包,搬砖,大家表现出了一种肯吃苦,艰苦奋斗其乐无穷的精神面貌……</p> <p class="ql-block">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但是,我们的孩子在大瑶山下,就读在家属区附近一所极其简陋的以民办教师为主的山村小学。我的独生儿子靳飞从上小学开始,脖子上就挂着家门的钥匙。我爱人早上上班前先准备好孩子的午饭,放在煤炉上温着,让孩子中午回来自己吃。南方的盛夏天热,有时中午回家吃饭时,饭菜都馊了,只能是饿上一顿。而下午放学后无人照看,他就漫山遍野地玩耍,指不上我,只能是一遍又一遍地翘首张望着路口,等待着期盼着母亲回家的身影。类似的情况当然还不止我一家,无奈之下在孩子小升初时,在桂头中学教书的韶关场站姚副参谋长的爱人的帮助下,出据了一张小升初的成绩单,又以我是边防军人的名义转学到了驻地的一所普通中学。由于基础实在太差,跟不上班乃至影响到了高中的学习,只能走成人教育这条路,拿下了成人教育大专文凭后,沦为了打工仔。但使我欣慰的是孩子靠打工能基本维持他一家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为了部队建设,我们的家属同样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他们中的不少人放弃了大城市里优越的工作条件、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来到了粤北山区的荒僻山沟里。不少人干着所学非所用、所长无处施展的尴尬环境和工作,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美好前途,都奉献到了支持丈夫的飞行事业中,夫妻聚少离多。我们参加西沙之战到陵水、宁明、遂溪,参加入闽轮战到漳州、惠阳、新城、兴宁,参加对越反击战到吴圩、田阳、桂林两江,大都是在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国庆、中秋节期间,以至部队到遂溪、砚山、陵水、巫家坝外训,多次到佛山沙堤机场训练、执勤、合练、校判、接送机,在韶关的家属们都是默默地克服了各种困难,操持家务,养育儿女,还要时时刻刻为我们的飞行安全担忧操心,每天望星空,盼夫安全归来平安落地,日复一日的煎熬相伴着她们高度紧张的相守相望。想到这些,我们愧对妻子;说到这里,不禁令人潸然泪下哽咽声声……</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和父亲分别是1968年和1979年去世的,这两个时间段正好都是我在外轮战当中,不能离开前线不能退出战斗,我所能做的只能是默默地把电报和信笺装起,按时跨进座舱,等待塔台的绿色信号弹升起。没有见到父母最后的一面,因为我懂得忠孝不能两全,国事家事难以兼顾,孝敬只能是在忠诚的后面,国事永远是在家事之前。至今想起来,内心的愧疚伴随着我的后半生,但我更多的是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 我是1968年航校毕业,分配到广空99师25大队的。到我1983年底离开25团,前后有刘守坤、王贻生、王家盛、黄亚东、赵郁松牺牲,王利祥高度致残,袁广泰受重伤;27团有贺连科、鄢秉辉、张旭东;独立大队有王世显,赵喜春牺牲,还有同在韶关机场驻训的独立二团飞行员洪寿芳、罗大思同志的牺牲。连续的一等飞行事故,对部队的士气是一种严重的打击,每次事故使得逝者的家庭瞬间崩溃。有的留下遗腹子而去,有的扔下刚新婚20多天的妻子而以身殉职,他们给亲属留下的是200多元的抚恤金和一张烈士证书。看着中队长王贻生的妻子周春梅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哭泣着回山东济宁的原籍老家,看着邻居赵郁松的妻子和妻姐带着一双幼小的儿女回到了入伍地辽宁瓦房店,我的心情十分悲伤……</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长机、塔台老飞行指挥员、老领导梁邦玺的长子梁飞曾告诉过我,空军的这些以身殉职的英烈们,此时都集合在了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国空军博物馆的空军英烈墙上!梁飞曾数次专程前往,在墙上的1811个(截止到2024年4月4日)名字中逐行寻找到他们的名字。双目凝视感怀着与他们共同过的曾经,久久不肯移开目光、久久不愿离去身影、久久不忍打扰他们的如梦、久久难掩抑制的叹息。在飞行事故面前,我们25团的飞行员们能够正确接受教训,深挖事故原因,苦练杀敌本领,坚守蓝天上的岗位不动摇,我们靠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图的是国家的安宁,更离不开25团坚定的政治思想工作,离不开25团光荣传统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 我与25团在大瑶山下平凡简陋的军营生活中,流血流汗地战备训练战斗执勤,接受备降夜航巡逻,顾全大局一心飞行的奉献精神,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我们把美好的青春留在了军营,留在了大瑶山下,留在了武江河边,更有的战友把自己的一腔所有、自己的宝贵生命留在了韶关留在了桂头。但是我们每每回想起来心里坦荡,这一切使我魂牵梦绕、如梦释怀,成为我生命中永远忘不掉的眷恋,成为我退伍后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经意间,我的年龄已经到了80周岁。头顶苍白谢顶、面刻年轮憔悴、鬓染银色沧桑、步履蹒跚颤巍。可以说,我把整个青春年华都送给了星月白云,献给了军营飞行。我怀着眷恋的心情,脱下了心爱的军装之后,被党组织安置在了一个省会城市的普通大学工作。我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沉思和思索人生,回过头来想想我把最宝贵的青春,都献给了军营献给了蓝天和星月,我再想一想牺牲了的战友,心情也就想开了、释然了!使我高兴的是,在军委领导的主持下,新形势的部队建设中,安置政策对飞行人员有了倾斜,基准有了从宽,尺度有了变化,军队政治思想工作有了新细则新规定新标准。我也相信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责任事故无责任,反倒升官;检查事故的工作组未到狗肉先备上的腐败现象……</p> <p class="ql-block"> 我已是80岁的老人,这次和老战友聚会对我而言极其珍贵,和战友们共话当年的军旅生活,是一种幸福,一种激励。现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人生价值扭曲,一切向“钱”看,分配不公,信仰多元化或缺失的雾霾,污染空气,影响能见度。在复杂气象中,我们要用飞复杂气象、飞黄昏、飞拂晓的精心,四种气象能飞,全疆域陌生机场到达着陆安全,消灭错忘漏,不迷航,有限能见度能安全起降,夜间云中编队不相撞的本领,经常协调磁罗盘和电罗盘,相信地平仪,不偏航,不错觉,坚定信念不动摇,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不能忘记。走好余生的每一步,一旦祖国需要,我们仍是一颗蓄势待发的炮弹,飞向杀敌的战场,用我们这100来斤报效祖国……</p><p class="ql-block">讲述人/QINSHOUHUA</p><p class="ql-block">录音/编辑/修订/梁飞</p><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水刅木(梁)</p><p class="ql-block"> 乙点点(飞)</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2889605</p> <p class="ql-block">【写在后面】韶关机场经历了数十年的短暂落寞、萧条惆怅后,现在又成了南方航空公司完备的全天候起降备降、国内出发地和到达地。韶关丹霞国际机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半个世纪,星月交替、风撼雨击,一切都成了过去,一切都成了记忆。南粤大地焕发了生机,粤北地区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空闲下来的我,总爱回忆过去;人老之后,总爱回想曾经的实与虚。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由之路,这就是人生的情怀依依!大瑶山下的过往匆匆,武江河畔的四季历历,白天、夜晚、春雨、夏季、秋来、冬去,有耳闻有目击,有传说有记忆,抹不去很清晰,似眼前如梦里……</p> <p class="ql-block">美篇作者梁飞(1958—)</p><p class="ql-block"> 2024/05/01/</p><p class="ql-block"> 于韶关丹霞国际机场</p><p class="ql-block"> T1航站楼茶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