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棠预萎是晴雯身份转化的标志</p><p class="ql-block">《芙蓉女儿诔》专题解析之预备篇之一</p><p class="ql-block">聂 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芙蓉女儿诔》明诔晴雯,实祭杨妃。是土默热红学的一个重要结论。《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作者洪昇借用晴雯来祭奠大唐贵妃杨玉环。尽管诔文中有多处涉及到杨妃的生平传奇,但仍然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晴雯怎么就变成了杨妃了呢?</p><p class="ql-block">其实晴雯的身份转换在第七十四就已经拉开了序幕。《红楼梦》第七十四回,由于绣春囊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王夫人决定整肃大观园,首当其冲的就那个敢说敢做的晴雯。令人不解的是,出现在王夫人的晴雯与平时判若两人。</p><p class="ql-block">今因连日不自在,并没十分妆饰,自为无碍。及到了凤姐房中,王夫人一见他钗亸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p><p class="ql-block">这是晴雯吗?当然不是。“春睡”遗风,这让我们不得不得想起第五回可卿卧室的那幅《海棠春睡图》,晴雯就是一个从《海棠春睡图》中走下的睡美人。</p><p class="ql-block">王夫人一见他钗亸鬓松,衫垂带褪。</p><p class="ql-block">这形象源自哪里呢?</p><p class="ql-block">我们还记得《冷斋夜话》中关于“海棠春睡”的描述:</p><p class="ql-block">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p><p class="ql-block">衣衫不整,头发零乱。对一般人来说是邋遢,在古典美人杨玉环身上就是魅力无限。</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在晴雯生命垂危之时,《红楼梦》作者又刻意安排了一场“海棠预萎”的大戏,进一步把晴雯形象锁定在杨玉环身上:</p><p class="ql-block">宝玉道:“不是我妄口咒他,今年春天已有兆头的。”袭人忙问何兆。宝玉道:“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红楼梦》作者以“春睡”拉开晴雯身份向杨妃转换的序幕,“海棠预萎”再次通过海棠二字,强化海棠春睡的概念。海棠杨玉环与杨玉环的关系无须多说,海棠的花贵妃之名也是源自于此。</p><p class="ql-block">贾宝玉坚定地认为,这“海棠预萎”就是晴雯之死的先兆。同时,还举出了一些大题目和小题目的事情来验证他的说法。其中列举了三件古代著名女子的事例:</p><p class="ql-block">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p><p class="ql-block">其中两件,“沉香亭之木芍药”和“端正楼之相思树”都是与杨贵妃有关的典故。《红楼梦》作者这样着急的在晴雯死前把她的身份转化成杨玉环,是大有深意的。唯有如此,《芙蓉女儿诔》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杨妃生平才是有的放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