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浙江舟山普陀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邵勇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全称普陀洛迦山,地处杭州湾口的南缘,舟山群岛的东部海域中的一个海岛,岛呈菱形,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3.5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86.3米,海岸线长31.4公里,岛呈北东向南西走向,海岸线曲折,弯岬相间,海湾多呈马蹄状。岛四面环海,岛上金沙、奇石、洞壑、潮音、幻境浑然一体,形成山海胜景的独特景观,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普陀山是世界闻名的观音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山开放的寺院有40多座,最大的寺院是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和宝陀讲寺,最大的地标是33米高的南海观音大佛。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5A级风景旅游景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全球生态旅游景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旅游景区、是国家级“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和全国文明风景区。</p><p class="ql-block">普陀山是一座被大海环绕的小岛,这座山与其它山不同,它并不高耸入云,而是一个宛如漂浮在海面上的仙境。它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摄氏度,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全山可划为山地、海蚀、海积阶地、海积地貌。是浙江沿海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岛屿之一。</p><p class="ql-block">普陀山宗教活动可追溯于两千多年前,相传秦代安期山生来山上炼丹,留下“仙人井”等遗迹,到汉代梅福渡海来山隐居,留下梅福井(丹井)、炼丹洞等遗迹,唐咸通四年(863),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奉请得观音像渡海回国,途经普陀山莲花洋遇大风浪,船不能行,触新罗礁,漂至潮音洞附近上岛,慧锷以为观音不愿去日本,乃置观音像供奉,当地张姓居民捨宅供奉这尊观音佛像。后梁贞明二年(916)在岛上建“不肯去观音院”;到宋时岛上香火始盛,宋高宗绍兴六年(1214),将普陀山辟为“佛教净土”,普建佛寺,迁进岛上700多户居民,全山皆为寺院僧众,南宋嘉定七年(1214)钦定为供奉观音菩萨的道场,并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从此普陀山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民国初年,山中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院,还有88禅院,128茅蓬,修持僧4000余人,1950年5月普陀山解放,1979年开始对外开放,到1987年岛上主要寺院和景点均已修复一新,进山游客年超百万,1992年建普陀镇,现在岛上有1个居民区、4个行政村,有居民2101户,4656人,是普陀山镇政府、舟山市普陀山管理局、普陀山佛教协会驻地。</p><p class="ql-block">普陀山旅游资源丰富,兼有天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这里佛教文化与碧海金沙、奇峰异石等自然景观相融合,古木参天,梵音隐隐,普陀山岛小、山低、寺院密集,朝山香客众多。普陀山前山区有普济寺、息耒禅院、宏筏禅院、莲花庵、文昌阁、盘陀庵、普慧庵、和善堂、报本堂、承恩堂三圣堂、天华堂、百子堂;中山区有法雨寺、悦岭庵、长乐庵、鸣庵、大乘禅院、长生庵、雨花院、旃檀庵、双泉禅院、杨枝庵、逸云庵;佛顶山有慧济寺。而且山上文物众多,有元代的多宝塔、南京明故宫拆迁来的九龙殿以及明朝万历年间的“杨枝观音碑”的普陀山“三宝”等等。</p><p class="ql-block">清康有为有诗赞曰:“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通普陀;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普陀山已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世代信徒的信仰和精神寄托,它将继续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的使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精神文明作出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4、18</p> <p class="ql-block">上普陀山需乘船渡过。</p> <p class="ql-block">船向海中驶去,烟波浩渺的东海,海水是黄色的,海中散落了大大小小岛屿,如同一个个山水盆景,而最大的岛屿就是普陀山。</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短故码头,是普陀山主要的进山靠泊码头。</p> <p class="ql-block">普济寺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海湾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隔海相望的洛迦山小岛,犹如一尊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海面,形态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远处俯视的“不肯去观音院”。</p> <p class="ql-block">南海观音佛像广场,朝拜南海观音的香客。</p> <p class="ql-block">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2米,重20多吨,采用飘海观音形象,面容慈悲安详,妙相庄严,大佛材料采用仿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溶入佛面黄金6500克,铜像建于1996年。观音立像处,恰是当年慧锷留不肯去观音之新罗礁上首龙湾岗墩,已成为普陀山新的标志性塑像之一,成为观音信仰文化的显性表现,乃当今观音铜像之最,也是海天佛国的象征。佛像基层是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功德厅,上层供奉500尊形态各异的观音铜像。</p> <p class="ql-block">观音菩萨立像通体金色,“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菩萨,可谓妇孺皆知,观音大士眉清目秀,面容宽厚慈祥,目光深邃,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一幅大慈大悲相,亘古永恒。</p> <p class="ql-block">穿过紫竹林便到了不肯去观音院。</p> <p class="ql-block">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喇叭状,顶有缝隙,风浪不停地奔腾入洞,一次次拍击岩石,发出阵阵轰响。</p> <p class="ql-block">不肯去观音院是当年慧锷法师供奉不肯去观音的地方,是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发源地,殿内供奉仿唐式十一面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站在“澹澹亭”小,眼前风起云涌,海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多宝塔,呈方形共5层高18米,用太湖石砌成,该塔富有元代风格,是普陀山三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海印池称莲花池,上筑三桥,东边为“永寿桥”,又名莲花桥;中桥平阔,故称平桥,平桥北接普济寺正门;西边为长挽桥,又名瑶池桥。</p> <p class="ql-block">普济寺亦名前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和藏经阁,总体布局采用传统的中轴线方法,又充分利用地形地段来安排单体建筑,在建筑设计上和营造上独具匠心,集清代建筑之大成,为浙江清代宫式建筑的典型代表,202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为正殿圆通殿。</p> <p class="ql-block">树龄800余年的香樟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