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上帝”一词来自哪里

人在旅途

<p class="ql-block">前几年,有一次在基督教教堂里听一位牧师传道,他说到,早在中国古代,例如商代人们就信仰上帝,以此证明中国人信仰基督教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当时就感觉他说的不对,不过没有找到反驳的理由。</p><p class="ql-block">今天读书受到启发,才算弄明白了基督教所称“上帝”与中国古代所称“上帝”二者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这位牧师的说法有两点错误,一是时间对不上。在中国商代,基督教还没有诞生呢。商代存在时间是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左右。而基督教的诞生则是在公元一世纪,比中国商代晚了一千年。二是二者虽然名称一样而含义大不同。中国商代尽管也信仰“上帝”,但是这里的“上帝”和基督教的“上帝”所指对象不同,二者毫无共同之处。中国商代人所信仰的上帝,是想象中的天神,和周人信仰的对象“天”或“老天爷”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个时间段的商周时期,还没有形成成型的宗教,只能算是原始信仰。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出现得很晚。</p> <p class="ql-block">那么,为什么基督教信仰的“上帝”竟然和商代的崇仰对象会出现“同名”现象,都叫“上帝”呢?近日阅读樊树志著《晚明大变局》一书,才弄明白了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基督教传进中国,最早是在公元1582年。这一年,进入中国内地的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创建了第一座基督教教堂,获得两广总督陈瑞允许在中国传教。利玛窦“入乡随俗”,十分重视把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目的是为了让中国士大夫阶层能够接受这种外来宗教。他试图用基督教教义诠释中国儒学,如用基督教解释“四书五经”等,以此证明基督教和中国的儒教并不矛盾,不仅是互相兼容的,而且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为了便于让中国士大夫阶层接受基督教,他借用中国古代的叫法,把基督教信奉的耶和华,按照中国叫法把“天主”叫做“上帝”。</p><p class="ql-block">利玛窦写作的《天主实义》一书(此书写作于公元1595—1603年),其中第五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他写到,《中庸》引孔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他还引用了许多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谈到的上帝。最后归纳说:“历观古书,而知上帝与天主,特异以名也。”二者实乃一个神祇,只是名称不同罢了。</p><p class="ql-block">利玛窦这样解释基督教教义,得到了中国许多士大夫的认可,为他传播基督教提供了方便。</p><p class="ql-block">以往我们总以为“上帝”是基督教的原始叫法,现在才明白,其实不然,这样的称呼是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后,为了便于中国人接受而适应中国国情特意改变成现在的这个称呼。中国古代(包括商代)人们信仰中对神祇的称呼是被利玛窦借用了。</p><p class="ql-block">弄清楚了这一点,就明白了前述那位牧师所言是混淆了两个概念,看样子他没有弄明白二者的关系。结论是:不是中国人早在商代就信仰基督教,而是基督教借用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信仰中的神祇的一种称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