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昆明圆通寺!

张玉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昆明这座美丽的城市,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名为圆通寺。坐落于圆通山南,与昆明动物园相邻,距云南大学老校区、翠湖公园都很近。正门位于圆通街,进入寺院越向里走地势越低,这在我国寺庙建筑上是较为罕见的“倒坡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始建于唐永泰元年(765年),是昆明市内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寺院。这个寺院不仅风光旖旎,堪比江南园林,而且圆通宝殿却有一个罕见的奇观——殿内不供奉观音菩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山门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明间门内所悬“圆通禅寺”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昆明圆通寺,与绝大多数寺院中轴线上的建筑渐次升高不同,进入山门后却是一段平缓的下坡,圆通胜境坊就位于这段下坡的中间位置。该坊四柱三门三楼,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明间书坊额“圆通胜境”,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被昆明人誉为“多寺之城”的瑰宝。步入寺院,仿佛穿越时光,踏入了悠久的历史长廊。圆通寺是以观音菩萨为主尊的寺院,而观音菩萨在寺院的地位崇高,这一信仰贯穿了整个寺院的历史。寺院得名于观音菩萨的德号“圆通”,是中国最古老的观音道场之一,比普陀山观音道场还早100多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王殿是圆通寺的第一座大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前后有出廊。正面檐下所悬“龙华宝殿”,雕龙方额颇有唐代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进寺门,古柏参天,绿荫蔽地。门后的八角亭与圆通宝殿通过石桥相连,四周是水榭回廊,宛如一座江南园林。这景致,不禁让人感叹昆明城的自然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王殿背后是一池碧水,即圆通寺的放生池,池水中的重檐八角亭,又称八角观音殿,是寺内供奉观音菩萨的主殿。八角观音殿通过南北两座三孔石桥与两岸相连,是寺院中非常少见的水中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放生池北的圆通宝殿是圆通寺的正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四周出廊,顶层檐下分悬“圆通宝殿”单字方额,明间门楣上悬“大海潮音”横匾。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圆通寺遭遇水灾佛像尽毁以前,圆通宝殿内的主尊一直是观音菩萨。但在清光绪年间重塑佛像后,圆通宝殿开始被释迦牟尼所“占据”,圆通宝殿名存实亡,观音菩萨从此“迁居”八角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以造园的手法建寺,是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寺庙坐北朝南,富丽堂皇,整个寺院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前有一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连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殿内供奉有清光绪年间精塑三世佛坐像,大殿正中两根高达10余米的立柱上,各塑有一条彩龙,四壁还塑有五百罗汉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与其他庙宇供奉观音菩萨不同,圆通宝殿内供奉的是一尊重达4吨、高3.5米的佛祖释迦牟尼的铜坐像。其特色不仅仅在佛祖释迦牟尼的供奉,还表现在观音菩萨的供奉位置。僧人们将观音菩萨请到了圆通宝殿前的八角亭,这座亭宇双层挑檐,造型别具一格,亭内供奉着一尊檀香木千手千眼观世音金身立像。这独特的佛教寺院格局,为圆通寺增添了神秘的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过圆通宝殿,右侧有一山崖断壁,崖下泉水淙淙,崖上有摩崖石刻,名为“衲霞屏”。据专家考证,这里的山体属于丹霞地貌,崖壁呈现多种色彩。每当朝霞、夕照映在崖壁之上,如同彩霞附着其上,被誉为“衲霞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峭臂下的圆亭旁,有一砖砌高台,叫“咒蛟台”。传说在元代,晋宁盘龙寺的开山和尚觉照云游昆明时,发现圆通洞蛟龙作怪,乃筑台诵经咒蛟并降服了蛟龙,故名“咒蛟台”。清乾隆年间,撰写大观楼长联的著名诗人孙髯翁,晚年贫困,曾在咒蛟台卖卦,自号“蛟台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并非只有汉传佛教的大乘佛教,它还兼容了泰式的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喇嘛教。寺庙后方兴建了泰式小乘佛教铜佛殿,供奉着泰王国佛教协会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此外,东配殿内还增设了藏传佛教殿堂,使圆通寺成为国内唯一集汉传、藏传、南传佛教于一身的寺庙,在东南亚享有盛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寺依青嶂,庭院枕碧流。圆通寺是建于市区内的禅寺,是昆明市内最大的禅寺,有上千年的历史。圆通寺坊表壮丽,林木苍翠,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如同一座漂亮的江南水乡园林。从建筑学上讲,它闹中求静,以小见大,并借助背后的螺峰山之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院佛寺,在中国的建筑园艺中具有独特的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院内现存的古建筑群主体为清代建筑,自山门、甬道、圆通胜境坊、天王殿、放生池、八角亭、圆通宝殿,一路走低,再经采芝径、衲霞屏上升,直达后山接引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寺院整体布局特殊典雅,庄严兼具水榭格调,是云南古代建筑的特殊实例。圆通宝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气势宏阔,殿内泥塑造像群保留清代原貌。寺内保存有衲霞屏摩崖石刻群、咒蛟台、潮音洞、碑廊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昆明人常说,圆通寺是个充满传奇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同时它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始建于唐朝诏时代,初名为补陀罗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的布局、装饰与一般中国的宫殿式寺庙有些差异。中国的传统建筑,尤其是宫室庙宇,要求前低后高,称之为“步步高升”,而由于圆通寺建在山谷中,穿过圆通寺正门进入寺院越向里走,地势越低,华丽的圆通胜境坊屹立于缓坡中段,这在我国寺庙建筑上是较为罕见的“倒坡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的建筑风格颇具园林建筑风格,整座寺院背靠圆通山而建立,中间有一潭池水,池中和两边均有古老的佛教建筑,并以水榭回廊串联起来,一种中国古典的园林风格顿时表现的淋漓尽致。池中零星飘着几朵荷莲,在一侧的池边建有假山,四周均为佛教寺院重地,建有古老神圣的菩萨,是佛教信仰者朝拜的圣地,个别几座雕像已延续了一千多年的香火,非常具有历史文物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的命运多舛,历史上圆通寺遭受过多次损坏,也有过多次重修扩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始建于唐朝永泰元年,原名为“补陀罗寺”,但在元朝初期忽必烈征伐云南时被毁于战火,元大德五年开始在废墟上重建规模更大的寺院。这次重建花了18年的时间,一直到延祐六年才完全落成,并更名为“圆通寺”。元朝建成的圆通寺塑造了圆通宝殿中的三座佛像,保留至今,此后寺院由禅宗僧人主持,成为云南禅宗最早的丛林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明朝时期圆通寺围入城内,并获得黔国公沐氏家族的友持,沐氏家族多次捐资、募资修缮扩建,圆通寺成为昆明城内最大的佛寺。清康熙八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作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整修,将寺门南移到今天的圆通街,并建“圆通胜境”牌坊和八角亭,奠定了今日圆通寺的基本格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同治十年,大水淹没寺院,佛像损坏。光绪年间重修佛像时,将大殿供奉的主尊改成了“三身佛”,但大殿并没有按常理改为“大雄宝殿”,仍然保留了“圆通宝殿”的名称。而且台前还站着观音菩萨的侍从——善财童子、龙女。所以,就出现了观音殿供如来佛的奇观。圆通寺本为观音道场,观音寺怎么能没有观音呢?于是,观音菩萨便住进了大殿前的八角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的神秘传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圆通寺大殿正面内上,彩塑有两条盘柱聆听佛祖讲经的飞龙,形神兼备,活灵活现,是我国佛寺中的上乘泥塑珍品。民间传说此二龙曾在清嘉庆年间飞出殿外,与翠湖九龙池的九条白龙格斗,斗的难解难分,天昏地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寺虽位于闹市区,但听不见外面的繁华与嘈杂,虽算不上清幽,但的确可以静心。门窗些许斑驳,诉说着寺院的千年岁月;后山的衲霞屏小水池为闷热的天气送上一股清凉,确实是个静思的好地方;寺中的猫咪也格外亲人,三三两两地躺在阳光下,好不惬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