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7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红星化工厂 233-001></p><p class="ql-block"> 该厂于1964年初创于杨柳坪,后迁至九坝沟。1964年桐梓县成立手工业联社合作工厂,在杨柳坪新建84#、85#车间生产铵油炸药和雷管。设备能力为年产铵油炸药500-700吨,雷管500万发,1968年因多次发生事故而停产。1969年该厂更名为红星化工厂,恢复生产。1974年因产品滞销,企业亏损,生产处于停顿状态。</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7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红星化工厂 233-002></p><p class="ql-block"> 1975年该厂将鞭炮车间和84#、85#车间分别改建为生产硝酸钾和氯酸钾的生产车间,设备能力为年产硝酸钾150吨,氯酸钾400吨。氯酸钾生产采用化学法工艺。因生产成本高,“三废”特别是废渣处理困难,而中途停止了生产。紧接着改为电解法生产工艺,又因设计不合理,设备陈旧而未获成功。</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7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红星化工厂 233-003></p><p class="ql-block"> 1983年,该厂从重庆长寿化工厂引进新工艺,1984年正式投产,年产氯酸钾250-300吨,产值达100万元。1990年又与国家水电部八局联合投资250万元,在九坝沟建成年产1,500吨氯酸钾车间,厂部迁往九坝沟。投产后经济效益较好。1992年生产氯酸钾355.21吨,工业生产产值124.3万元。实现利税27.3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7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工务段 234-001></p><p class="ql-block"> 1965年10月1日,成都铁路局桐梓工务段成立,主要担负川黔铁路木竹河至遵义县境董公寺区段134公里正线、20.575公里站线、84组道岔和沿线桥隧及附属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该工段设有5室、5工区、18个养路点、2个整道队并木工房卫生队各1个,干部89人,工人785人。</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7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工务段 234-002></p><p class="ql-block"> 截止于1992年,全段实现了无重大责任行车4,958天,创连续第十个安全年,名列铁道部“保持无任何行车和人身重伤以上事故天数最多的10个工务段之一”的殊荣。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自1978-1992年,该工务段先后受到铁道部、成都铁路局、贵州省人民政府等单位的表彰共46次。</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7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工务段 234-003></p><p class="ql-block"> 1992年,该工务段拥有职工701人,固定资产原值1.53亿元,其中动力和工程机械83台(套)。全年完成运输成本计划982.6万元,人均产值1.8万元,职工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4.9%。当年桐梓化工厂供销科朋友带我进桐梓火车站提原料,途径工务段,他们正在开展歌咏比赛,企业文化搞得多活泼的。</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7日(七)</p><p class="ql-block"><工作要拚命的工作,娱乐要放松的娱乐></p><p class="ql-block">最后一次跑黔东南,我们计划的是用七天时间跑最后的7个县并回头看一个“凯里市轻工机械厂”。提前一天沟通精明能干的王玲里老师,并请她帮我约了几位凯里市的三线建设之友,喝了些重庆五粮液之后;次日一大早我们就扫荡了凯里市的轻机厂,再花了90分钟放松黔东南州最大的凯里鸟市。</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去凯里鸟市呢?原因有三:其一,我家盖盖宝贝最喜欢鸟,前几次回重庆已经给他买了6只鸟了。我答应他今年6月份回来再给他买6只;二,成都的“坏人”胡义告诉我们,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凯里鸟巿很大且价格不到成渝地区的一半;三,我也想再去看看我跑完三线之后养鸟去了,累下来之后再市民一些、宁静一些、清淡一些才是真的人生对不?</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7日(八)</p><p class="ql-block"><雷山四面绿满城、吊楼鳞节赛珠璎:黔东南州雷山县三线建设掠影></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60周年了,始创时就是当年依稀有些记忆的孩童,现今也有70多岁了。若我们再不地毯式的跑它一跑-把它记录下来,今后连问路的人都找不到一个了。</p><p class="ql-block">雷山县的主要三线建设遗址除了雄西公路,响水岩、固 鲁、桃江三座水电站之外,就是雷山火电厂了。“雷山根本没有听说过有火电厂”问了雷山县70多岁的当地土著10个当中有9个半不知道。我在街口碰到一位貌似干部的黎平机场的退休干部一问,他也不知道。我急忙给了他二点启示:该电厂当时只有2台5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且发出来的电是1964-1980年供几百家县城照明之用的。“哦-知道了,我带你们去。”万不得已,我们赶过去照了照它的夜景,这也算雷山县我们的最后一课加个了。</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6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电厂 231-001></p><p class="ql-block"> 在桐梓考察调研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期间,我们去了二家电厂。一家是三线建设时期锰铁厂使用过的“天门河水力发电厂”,这家厂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民国34年(1945年),地址在小西湖、装机容量为576千瓦。这家厂所使用的两台发电机和水轮机系国民政府军政部从美国进的口。</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6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电厂 231-002></p><p class="ql-block"> 桐梓的锰镁厂是遵义铁合金厂的前身,原来其总部就在桐梓。抗战胜利后,原在桐梓的四十一兵工厂迁到了重庆,发电厂移交给了地方,1950年创建锰铁厂时才又交给了锰铁厂。另一家电厂就是桐梓电厂了,它建于1959年,地址在县城北门,现在的桐梓供电分局内。</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6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电厂 231-003></p><p class="ql-block"> 桐梓电厂装机容量1,500千瓦,但因其设计不合理,运转不正常,于1961年就停了下来。三线建设开始之后的1964年该厂与铁路发电所合并后又才恢复的桐梓电厂。到了1975年,桐梓县转入了国家电网,这样我们的桐梓电厂就被撤销了。现目前的桐梓电厂的正前部分已建了一所学校,后半部被修围墙封闭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6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天门河引水灌溉工程 232-001></p><p class="ql-block"> 1975年,水电八局为了与“574工程”配套,投资133.27万元,在天门河岩黑塘修建防水重力坝1座,后移交给天门河水利管理所,该坝即成为天门河引水工程的枢纽。坝高17.6米,顶长35.2米,顶宽3米,总库容5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5万立方米,坝左侧设计了放水隧洞,直径3米,长136米,设调压塔1座,进水流量1.2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2立方米/秒。</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6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天门河引水灌溉工程 232-002></p><p class="ql-block"> 该引水灌溉的配套工程有:电力提灌站5处,装机8台,270千瓦,灌田1,070.5亩。水轮泵站2处,装机3台,灌田368.4亩。附属电站1座、建于渠首,设计水头11米,流量3.2立方米/秒,装机容量200千瓦。年发电量16万度,可供350户1,500人照明及家用。</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6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天门河引水灌溉工程 232-003> 该引水灌溉工程经多次扩建配套后,设计灌溉面积增加到了1.0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与保证灌溉面积均为0.71万亩。受惠灌区水稻年均亩产也比原来1955年以前的225公斤,增加到了1985年的525公斤,复种指数由120%提高到了200%,成为了全县粮油丰产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6日(七)</p><p class="ql-block">< 盛美榕江迎客至、秀奇古镇送朋还:黔东南州榕江县三线建设掠影 ></p><p class="ql-block">在榕江县,我的出租车司机一面带我跑三线,、一面给我介绍最让榕江人自豪的“乡超”-它给了我一个特别的惊喜,原来美丽乡村还可以这样建?师傅还告诉我他们榕江县长居然还去参加全球“博鳌论坛”、“一带一路论坛”、“广交会”什么的,希望能把全世界引入榕江参加榕江发明的这个“乡超”。我看榕江这个当家人完全可以进中南海了…</p><p class="ql-block">占地3,315.8平方公里、人口29.35万的榕江县三线建设时期的主要资源有:榕江桥、县电站、冶炼厂、塑料厂、麻纺厂、木器厂和三角井电站等7处。今有一花絮可以搞笑一下:原来川流不息的黄麻纺织厂业已不破产关门,由铁将军把手的大门门下可以扒在地下挤得进去,我正在左右徘徊时,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婆婆从天而降。“你想进厂照相吗?照几张也好,再不拍下个月就全部拆除了。”她一边说一边用钥匙帮我打开了大门,让我喜出意外。</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5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二五八库 229-001></p><p class="ql-block"> 桐梓二五八库,又叫“258处”,它是1966年动工修建,1971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国家储备物质管理局的直属仓储库。从我们所住的桐梓宾馆去桐梓磷肥厂、桐梓煤矿必经二五八库,远远望去其占面积不下100亩,且三面环山,地势还相当的平顺,是个国家储备重要物质的理想场地。</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5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二五八库 229-002></p><p class="ql-block"> 桐梓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盆碧处,这儿森林覆盖率高,且四周都是崇山峻岭。这儿有国家地对空红旗导弹061基地的多家重要生产研发厂家,又有一个战备发电厂“574工程”,加之铁路公路直通重庆、遵义是个战备要塞,建一家国家重要的战备库非常及时和重要。</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5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二五八库 229-003></p><p class="ql-block"> 二五八库拥有高、中、低站台9,000m²,且设备先进,储备量大。三线建设时期主要储备的是国家战略物质和救灾物质,那个时候是没有可能对外开放的。改革开放后,国家调整了战略布局,二五八库也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它不仅可以对外开放了,它还建立了自己的劳动服务公司,采取了多种经营形式逐渐走向了市场。</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5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化工厂 230-001></p><p class="ql-block"> 位于桐梓县城环路东北路的桐梓化工厂,创建于1957年,初创时的该厂主要生产高锰酸钾,设计年生能力为200吨;1958年正式投产,投资87.3万元,全厂131人,是年生产高锰酸钾80.9吨,产值48.54万元。产品质量过硬,纯度达99.39%,次年扩产至500吨,人员增加到297人。1963年产量达187.25吨,总产值112.35万元,1965年因原材料紧缺产品滞销而停产。</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5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化工厂 230-002 ></p><p class="ql-block"> 1970年该厂复产之后建成了硝酸钾车间,设计年生产能力为400吨,1978年扩大为1,000吨,且采用了新工艺,增加了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为445.75万元。1991年我任国营重庆制药机械厂劳司经理时,为该厂提供了数十台3000L搪玻璃化学反应罐,使该厂的硝酸钾扩能到了年产4,000吨,副产品氯化铵2,400吨,总投资952万元,企业职工增加到了364人,年产值873.85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5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化工厂 230-003></p><p class="ql-block"> 1992年其总产值达到1,051.9万元;时年该厂已系桐梓县内较大的国企了,当时企业已拥有职工364人,固定资产原值659.71万元,流动资金437.4万元。主要产品有高锰酸钾、硬脂酸及其副产品粗甘油,硝酸钾及副产品氯化铵等。</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5日(七)</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化工厂图录集</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5日(八)</p><p class="ql-block"><悬崖峭壁变梯田、从江智慧赛尧天:黔东南州从江县三线建设掠影></p><p class="ql-block">跑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最难的不是天高皇帝远、也不是道路曲折和艰辛,而是我们的语言很难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们沟通和交流。从江县的贯洞电站、水泥厂、煤厂本身就在贯洞镇的,甚至我们的车已经开到了“从江煤厂”的遗址所在地,陈位明和刘祥宽二位同事去问,就是词不达意,没办法沟通交流。我这个人脾气不算好,但工作起来心还是非常细的。从“从江水泥厂”出来,我安排电车开到镇上一个小区,安排三个人各一个方向分别去打听。我来到一个五口人家、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的看样子象乡镇退了休下来的老爷爷。语言还是不好沟通-我就把笔拿出来写,最终终于知道了“贯洞电站”在“独州”、“从江煤厂”在“甲当”,再北斗一导航就全部出来加个了。</p><p class="ql-block">几十公里的西山镇卡瓮电站返问县城之后,再反方向去到又一个七八十里地的“加磨桥”和“从江铜矿”遗址,再在月光下遥望一下从江县悬崖峭壁下的梯田-回到宾馆十一点钟,剩下一点时间还要思考一下明天过广西地界怎么样去找从江县没有最远只有更远的“牙现电站”了?</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4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县磷肥厂 227-001></p><p class="ql-block"> 桐梓县磷肥厂的前身是桐梓钢铁厂楚米铁厂。这家桐梓钢铁厂建于1957年,属省公安厅劳改企业并于1962年停办。1965年经报批改建成了磷肥厂,具体的位置在桐梓县的楚米铺,并于次年即1966年12月投的产。</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4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磷肥厂 227-002></p><p class="ql-block"> 桐梓磷肥厂建厂后,由于产品产量低,生产成本高,且产品滞销,长期处于亏损状况,企业一直无法摆脱困境。该厂曾经于1984年改产水泥。1987年钙镁磷肥市场回升,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该厂又开始了磷肥的生产。同时,经过全厂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产量也达到了2.5万吨,年产值258.5万元,实现了利润12.06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4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磷肥厂 227-003></p><p class="ql-block">该厂又一鼓作气,于1991-1992年建成了磷酸钙、复合肥、编织袋生产线,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90.7万元。时日,该厂拥有252名员工,固定资产原值达431.36万元,流动资金477.3万元,设备能力达到了年产钙镁磷肥2.5-4.5万吨,过磷酸钙复合肥各1万吨,编织袋150-180万条。</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4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煤矿 228-001></p><p class="ql-block"> 桐梓煤矿始建于1965年,隶属于贵州省林东矿务局,位于城北13公里的楚米铺,川黔公路和铁路从厂区经过,有1.9公里铁路专用线在凉风垭火车站与之接轨。1965年5月,由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在接收半山、高坎、大河坝3个煤厂的基础上而建立的桐梓煤矿。</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4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煤矿 228-002></p><p class="ql-block"> 为了给新建的国家“574”工程配套,桐梓煤矿采取了三线建设惯用的“边勘探、边施工、边生产”的生产模式,并很快建好了楚米东、西平峒两对矿井。1970年楚米东平峒因储量不足而停建,接着又开工新建了东山(杨村沟)1号井。1973年5月又一次停建。</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4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煤矿 228-003></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桐梓煤矿建设工期长,效益差,浪费大。1965年5月-1980年2月,该矿累计投资了3,113.9万元,仅半山煤井于1972年投了产,楚米西平峒1978年12月按计划投了产。时年,全矿拥有职工1,224人,固定资产原值5,202.77万元,各种设备470台(套),年产原煤仅9万吨,工业总产值才208.41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4日(七)</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桐梓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桐梓县磷肥厂图录集</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4日(八)</p><p class="ql-block"><砌台养云蓍 当门植桐梓:遵义专区桐梓县三线建设掠影></p><p class="ql-block">有些人以为,跑一跑三线建设的工业遗址,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现今不少地方有地方志、工业志、三线志,借一本来翻它一翻,列个表出来,开启导航跑过去拍怕照,搞几段文字资料也就成了。蜡烛点灯,其实不燃。2023年10月09日,我们去到桐梓之前做了很多功课,花了很长时间才把桐梓县三线建设遗址清单拉出来。其中有一个单位是三线建设时期从北京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迁过来的叫0616研究所。我们抵达桐梓后问了十多个有情怀的老同志,却没有一个能够搞它得清楚。最后我灵机一动,在我所在的中国三线群、重庆三线群、贵州三线群上广泛的发动一下人民战争,最后又从桐梓返回到了遵义,去到了061原来的总部,现今的航天十院,还是没有把这个难题解答得了。跑遵义三线建设遗址我们花了不少精力和金钱,买了很多的包括全部各县的县志,遵义地区的工业志、遵义市志什么的一大堆。2024年春节我花了整整8天时间来整理遵义三线建设的一些资料。最后一天我是通读完061基地建设回忆录和方志出版社《遵义市志》1-6册,才最终消化完所有的资源,终于把0616研究所搞了它一个水落石出……</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4日(九)</p><p class="ql-block"><蛇豕跳梁薄海城、黎平崖穴望天兵:黔东南州黎平县三线建设掠影></p><p class="ql-block">位于黔东南州并与湖南、广西临界的黎平县,占地面积4,441平方公里、人口40.71万人。拥有三线资源主要有黎平火柴厂、水泥厂、城关和八盘电站、墨门山水库等5处,我们花320个大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拿了下来。</p><p class="ql-block">我们本来想象的是花半天时间就可以解决战斗的,但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黎平出木材,它的火柴厂建得很大;现在建黎平仿古城墙,它仅剩一幢很有特质的家属楼了。城关电站的大坝业已破破烂烂,但没有想到它的发电厂房还在继续革命且保存得相当完整。八益电站钻进了森山老林,但修得也很宏伟。最不幸的是从八益电站到墨门山水库的土路,20公里走了近二个小时,路遇大口径水管在施工…</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3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县水泥厂 224-001></p><p class="ql-block"> 1974年建厂,1975年投产的湄潭县水泥厂位于湄潭县南郊2公里处的观音洞;其设计能力是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8,000吨。因为工艺问题和设备配套问题,该厂1980年实际产量仅有1,510吨,经过技改后,1984年年产量达到了3,566吨,其标号界于400-600号之间。</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3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县水泥厂 225-002></p><p class="ql-block"> 1985年该厂进行了一次扩能建设工程,工程完工完,该厂的年产量达到了5,458吨。时日,该厂设有矿山,烘干、生料、熟料、烧成、水泥、机修7个车间以及化验室,汽车队各1个。当年该厂的工业总产值只有30.30万元,净产值19.3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为44.4万元,净值28万元,利润6.3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3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县水泥厂 225-003></p><p class="ql-block"> 时至1988年,建设该厂国家共计投资了144.6万元;时年该厂拥有职工75人,工厂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58平方米,其中包括职工住宿在内的非生产用房1,34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79万元,净值47.4万元,总产值29.88万元,实现利润10.3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3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角口电站 226-001></p><p class="ql-block"> 湄潭县角口电站,位于高台区凉井乡、遵义团溪、虾子区接壤地区的湘江与湄江汇口处,距湄潭县城有40公里的距离。该工程反反复复,时建时停,很不顺利。第一次经1972年、1973年两次勘测定案,1973年冬动工,已修通了对外公路4公里以及部分备料;后因对工程量估计不足,经费不够而下马。</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3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角口电站 226-002></p><p class="ql-block">1977年冬第二次复工,完成了河床左段部分清基和浆砌石,又因经费匮缺而停建。第三次于1989年8月14日,贵州省计委以(1989)黔计农字第342号文件批复计划任务书,批准了工程规模总装机为3×6300千瓦。其中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2×6300千瓦,投资规模为4,331万元,才又于1989年12月20日正式动工。</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3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角口电站 226-003></p><p class="ql-block"> 三线建设的核心是为了打仗,而现代化战争一旦打响,敌方来了首先毁灭你的机场和弹药库、油库之后,接下来肯定会是对你的交通和水利设施下手的了。我们的小水电站,千千万万的建立起来了,千万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把它废掉了啊!</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3日(七)</p><p class="ql-block"><银烛液深妆额褪、锦屏睡足鬓丝垂:黔东南州锦屏县三线建设掠影></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时期,黔东南州辖有1市15个县。第一次我们乘火车并建方、张红跑了凯里083基地的全部单位并凯里市的民用三线。第二次我并万华、祥宽一口气路了它的8个县。第三次昨天早上七点从重庆出发,计划用7天时间、把黔东南州剩下的7个县拿下来的。</p><p class="ql-block">出发前,我查了一下腾讯导航:从重庆市到黔东南州的锦屏县有近600km路程,我们跑高速中途冲冲电、吃个午饭,下午16:00才赶到锦屏县的。锦屏县有林化厂,平金、大同、八河三处水电站,再加一个20km以外的敦寨水泥厂;为了节约点时间,我们花了268元请了一台当地路熟的出租车帮我们跑;只有二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p><p class="ql-block">路上接到了一个信息,原计划的5月6日-16日的沙特阿拉伯首发团因故时间推迟了;旅行社胡徽帮我推荐了4月28日内蒙古的呼伦贝尔。我得抓紧时间提前一天返回重庆。于是我取消了公司原来给我们订的锦屏县的宾馆,摸黑赶到了第二站黎平县…</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2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新江引水工程 223-001></p><p class="ql-block"> 该工程位于湄潭县鱼泉区,大坝建在鱼泉沟场后中坝,距县城14公里。分别拦引金桥河,唐家河之水;两河坝以上集雨面积6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67立方米/秒。1957年冬动工至1959年建成土塘水库回填坝,高4米;堆石坎2座;渠道4公里。其中,包括长260米,高12米的木质渡槽1座,因毁于洪水未发挥经济效益。</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2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新江引水工程 223-002></p><p class="ql-block"> 1963年冬重新动工,至1965年3月,完成整修渠道12.62公里,木质渡槽四座,灌溉面积2,720亩。1974年,因新寨木质渡槽年久腐烂,改建钢筋混凝土乙型薄壳渡槽。至此,全工程历时17年,总投入24.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7.8万元,用工24.53万个工日。</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2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新江引水工程 223-003></p><p class="ql-block"> 1988年再战,其主要内容有:拦河坝2座、一为三元桥坊工重力坝,溢洪坝高3米,长21.5米,底宽4.5米,顶宽1米。为平桥黏土斜墙土石坝,溢洪道段高2米,长22米,顶宽1米。渠系工程:全长22.12公里,其中新江薄壳渡槽长272.7米,分34跨,最长跨10米,排架高10米,过水流量0.6立方米/秒。其灌溉面积1965年就有了2,720亩。</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2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县化肥厂 224-001></p><p class="ql-block"> 1972年创建的湄潭县化肥厂位于湄潭县黄家坝乡。主要生产的产品有农用化肥普钙,烟用肥料氮磷钾复合肥,另外还生产一部分重晶石粉,电极糊、氟硅酸钠等产品。其最高年产量普钙为1万吨,复合肥1,000吨左右。</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2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县化肥厂 224-002></p><p class="ql-block"> 建厂初期,该厂的生产工艺设计很不合理,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一直上不去,加之原材料消耗高,企业一直处于亏损被动局面。1978年该厂的产值只有31.85万元,年产普钙3,014吨,全年亏损达14.6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2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县化肥厂 224-003></p><p class="ql-block">1978年以后,该厂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并狠抓了企业管理,并自筹资金重建了重晶石粉加工车间。1986年,该厂生产了普钙8,400吨,完成产值84万元,加国家政策性补贴后实际盈利8万多元。1988年,该厂拥有职工197人,固定资产原值662.03万元,净值574.93万元,总产值150.68万元,利润7.5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2日(七)</p><p class="ql-block"><我们所践行的“一厘钱”精神></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在芜湖海螺大酒店参加“学术研讨会”期间,宾馆发了一张停电通知;我顺手把它捡了回家-昨天花了四个小时时间、用这张废纸的二面写了毕节地区的5家三线遗址简况。从去年五一到今年五一,一共有好几百个页码了;我把它简装在一起,制成“2023年5月1日~2024年5月1日 陈晓林跑三线手稿集”每年一册,并每年所用的笔记本一块;长此以往保存下来,这是多有意义的对不。</p><p class="ql-block">我及我的团队共有12个人,仅仅跑三线加上收购一些三线时期大到机床、小到一张电影票,每年的预算是100万。我为什么要去节约那一张纸呢?这不是简单的一张纸,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种责任,一种品质。</p><p class="ql-block">在我的带领下,励行节约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前二天专职驾驶员刘祥宽没有出车,他把十几匹“德阳繁体字”机制瓦洗了出来,这就是我们这个团队的“一厘钱”精神。</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2日(八)</p><p class="ql-block">< 五探成都市三线建设遗址記实 04 ></p><p class="ql-block">我这个人国企销售科长岀身,下海又二十多年了,平常多爱交朋友整二两革命小酒什么的。为什么到了成都跑三线有好几个朋友的宴请我都婉言谢绝了呢?我写东西不愿意停下来、做什么事都不愿意半途而废,我想尽可能节约些时间继大重庆41个区县之后,再把85个区县的贵州省跑完,且尽最大努力的把包括甘阿凉在内的四川省跑完,以了确我三线这个“心有千千结”。</p><p class="ql-block">五探成都的最后一天,我们跑了:3508厂、光学厂、橡胶二厂、电焊机厂、石油总修厂、前峰厂、745厂、机动车厂、汽配厂、中电三司、成药二厂;待晚了点的动车回重庆-我是23:00吃的晚饭。</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1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杨家坪电站 221-001></p><p class="ql-block"> 杨家坪电站又叫湄江水库电站,它是1965年随湄江水库枢纽工程的兴建而建成投产的。该水电站也是湄潭县的骨干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10千瓦,利用最大水头20.5米,平均水头14米,最小水头5.7米。</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1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杨家坪电站 221-002></p><p class="ql-block"> 杨家坪电站建在水库坝后的右岸,设有砖木结构的厂房一幢,计280平方米,屋内安装有卧式水轮发电机3台。平均出力250千瓦,最低出力63.7千瓦,平均发电量为150千瓦,年均收入为9.2万元。1988年,承担了永兴、复兴场两个区的9乡1镇及永兴茶场、永兴农场的供电。</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1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杨家坪电站 221-003></p><p class="ql-block"> 杨家坪电站的基本用户有6,580多户。杨家坪电站拥有10千伏线路60公里低压线路100公里,装配了变压器35台,容量3,120千伏安。三线建设前,湄潭全县仅有1959年建成的,装机为80千瓦的义泉电站一座,就全县范围内来看,能用上电的仅仅是少数家庭,所以我们的湄江水库以及它的后坝电站-杨家坪电站的建设才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坚定的支持呢!</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1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江水库 222-001></p><p class="ql-block"> 湄江水库位于湄潭县城东北复兴场区杨家乡,距县城32公里。水库建于湄江河之上,坝址上游集雨面积195平方公里,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2.8立方米/秒,年均蒸发量为67.16万立方米。1955年12月由永兴区组织施工,1957年8月建成洗鱼口拦河坝1座,高1.5米,西干渠经杨家坪茅坝至马义坎全长25公里。</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1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江水库 222-002></p><p class="ql-block"> 为了增加库容,扩大灌溉效益。1958年3月开工,1959年12月又建成坝高25米,溢流坎高23米,库容700万立方米的扩能工程。1959年11月修建西干渠。1966年再度加高坝坎2米。1968年至次年对大坝作灌浆处理。1976年再次加固大坝使总库容增至1,880万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1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江水库 222-003></p><p class="ql-block"> 截止1985年为止,湄江水库共投入资金2,5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77.23万元,社员投劳592.9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277.4万立方米。设计灌溉复兴、永兴、城关、兴隆、黄家坝、义泉镇等区镇12个乡、45个村、244个村民小组以及县农场的稻田5万亩,占全县农田面积的16.6%。</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1日(七)</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江水库图录集</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0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酒厂 219-001></p><p class="ql-block"> 1952年始建的湄潭酒厂位于湄潭县西北部的湄江河畔。初建时,该厂是利用小锅小灶土法生产白酒。1958年7月至1961年,先后有余庆县敖溪酒厂、织布厂、湄潭县的制糖厂、鱼泉纸厂合并到了该厂。三线建设前的1962年,该厂生产了白酒105吨,利润为0.89万元,出酒率也只有50.5%。</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0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酒厂 219-002></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线建设的扩能技改,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落实经济责任制,到了1981年,该厂的白酒产量达到了653吨,比1966年增长了12.16倍,且1979年到1982年,四年间该厂实现利税254.65万元,同时该厂更新安装了锅炉2台,生产上也全部使用了蒸汽,修建厂粮食仓库,办公大楼1,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0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酒厂 219-003></p><p class="ql-block"> 1988年,该厂拥有员工750人,经济技术管理人员66人;并霉曲、大曲、包装、动力、机修5个车间,14个科室,全厂拥有酿酒机器设备514台,全年完成总产值1,663.4万元,创利税1,341.9万元,计生产55度、38度湄潭酒共计3,509.07吨,产品销售市场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远销到了东南区和欧美10多个国家和地区。</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0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机械厂 220-001></p><p class="ql-block"> 1957年,由湄潭县黄家坝清塘寺铁业社和义泉铁业社合并,组建了“湄潭县农业机械厂”,1987年更名为“湄潭县机械厂”。厂址在湄潭县城的羊叉路。1957年以来,国家先后投资104.5万元,这个厂从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拥有各种加工设备76台(套),到能生产水泵、脱粒机、水旱两用犁、1吨农用挂车的机械企业。</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0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机械厂 220-002></p><p class="ql-block"> 1985年,该厂工业总产值达49.30万元。年产水旱两用犁3,949件、离心水泵89台,动力机械总能力1,364千瓦,固定资产原值达到了63.7万元;1987年,该厂从沈阳水泵研究所引进了IS80-60-160和IS80-50-250节能泵图纸,次年即试验成功;并努力解决了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问题。</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0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湄潭机械厂 220-003></p><p class="ql-block"> 1988年,全厂拥有职工177人,占地面积8,452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用房3,307平方米;非生产用房4,072平方米,职工住宅2,565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08万元,净值73.8万元,生产设备76台(套),年总产值65万元,利润3.19万元。其中:该厂生产的“水旱双翻两用犁”曾于1985年获贵州省优质产品称号。</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20日(七)</p><p class="ql-block">< 二O二四年四、五月份“三线建设”相关工作安排日程 ></p><p class="ql-block">四月-</p><p class="ql-block">01-06日 撰写完成“涪陵会议”论文-《三线建设时期涪陵专区工业遗址初探》请四川大学范 瑛教授修改;</p><p class="ql-block">07-10日 带车并陈位明、刘祥宽跑毕节地区“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县”27家三线遗址;</p><p class="ql-block">11-12日 撰写毕节地区20家三线单位简况;</p><p class="ql-block">13-14日 参加“芜湖学术研讨会”;</p><p class="ql-block">15-17日 飞成都跑三线45家单位;</p><p class="ql-block">18-21日 撰写完毕节地区全部工业遗址简况,计62家单位;</p><p class="ql-block">22-28日 跑凯里三线:麻江、丹寨、雷山、榕江、从江、锦屏、黎平7个县;</p><p class="ql-block">29-31日 完成《巴蜀史志》修改约稿。</p><p class="ql-block">五月-</p><p class="ql-block">01-05 完成川大会议论文初稿“遵义地区三线遗址考察报告”;</p><p class="ql-block">06-16日 参加一带一路“沙特阿拉伯”中国民企首发团考察调研;</p><p class="ql-block">17-19日 参加“十堰学术研讨会”;</p><p class="ql-block">20-21日 修改“涪陵会议”论文第二稿;</p><p class="ql-block">22-23日 参加“涪陵会议”;</p><p class="ql-block">24-25日 拟定“贵州黔南州三线遗址”清单;</p><p class="ql-block">25-31日 跑贵州黔南州三线遗址。</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9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余聚公路 217-001></p><p class="ql-block"> 三线建设是当代中国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今从不同角度选这个课题的博士硕士不在少数,但从交通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的角度研究三线的则几乎是一片空白。其实,三线建设是一项伟大的战略腹地建设,其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公路建设乃是重中之重。</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9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余聚公路 217-002></p><p class="ql-block">这儿我们要研究的就是遵义专区余庆县的“余聚公路”了。这条泥石路是从余庆县的县城到石阡聚凤乡的,途经的地方有明星、满溪、大龙3个乡,全长只有26.6公里。贵州三线建设时期的经济很穷,国家一时拿不出什么钱钱出来修公路的。所以这条1965冬开建,次年竣工的余聚公路,是以标准不太高的“森林防火道”的名义,投资国家8.5万元的林业资金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9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余聚公路 217-003></p><p class="ql-block"> 按现在的经济情况来讲,就是投资850万,也修建不起这样的一条公路,又是征地费、又是人工费、又是材料费什么的。那个时候只要党和政府一声令下,社员群众就会自带工具、自带口粮上战场……三线建设时期的余聚公路建设标准是一村区单道公路标准,且是晴通雨阻。到了1984年,余庆县又用粮棉补助资金,扩建至四级乡村公路标准改造了一下的。</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9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烟叶复烤厂 218-001></p><p class="ql-block"> 1977年,贵州省财政厅,省农产品公司拨款11万元,在湄潭县的义泉镇羊叉路,修建了一座烟叶复烤厂。厂址选择在城南遵湄公路沿线1公里处,占地面积4,135平方米,建筑面积3,989平方米,生产用房2,200平方米。开建前,主管领导带队参观学习了广西玉林复烤厂,回来后即破土动了工。</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9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烟叶复烤厂 218-002></p><p class="ql-block"> 建厂工程于1978年10月竣工,12月安装完毕设施设备,总投资为23.27万元。设计能力为年产6-8万担。1983年9月,仓库试验密封降氧露天保管方法,经3个多月的试验,效果良好。1987年7月13日起,复烤厂设备更新改造,技术规模除填平补齐油水设备、消防和高位水塔之外,达到了满足蒸汽复烤16万担烟叶的年生产能力。</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9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湄潭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烟叶复烤厂 218-003></p><p class="ql-block"> 1985年,该厂拥有职工280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17.1万元,净产值39.5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270万元,实现利润21.50万元。当年复烤烟叶13.6万担,企业的动力机械总能力达到142千瓦。1984-1988年,该厂5年获利润总值为73.26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9日(七)</p><p class="ql-block"><恰走湄潭叶正红 茗山绿水映帘中:遵义专区湄潭县三线建设掠影></p><p class="ql-block">占地1,864平方公里,人口51.93万人的原遵义专区湄潭县,拥有三线建设时代的遗址9处,它们分别是湄潭县机械厂、水泥厂、化肥厂、酒 厂、烟叶复烤厂、角口电站和杨家坪电站、新江引水渡槽和湄江水库等。</p><p class="ql-block">“森林重庆”建设后期,我以重庆市园林行业协会副会长的名义,带队去到了湄潭县参观过它的生态农业建设。那个时代的湄潭号称高原上的“小江南”,一位浙江园林工程企业家孙苗夫也在那儿甩开膀子大干快上,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去年即2023年10月09日,我又一次带着我的团队第二次到了湄潭县,看见孙苗夫的生态园和湄潭县大部分三线建设遗址都停了摆都荒芜了下来,真的有些叫人垂泪。我从来就没有认为我们的三线建设和苗夫的生态 农业搞错了;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天这种局面的?我真的不想把它搞明白,还是留给大家各自去思量或者是比较好些的对不?</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8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团结水库 215-001></p><p class="ql-block">团结水库是余庆县以灌溉为主,兼以发电、防洪结合效益兼备的蓄水工程,地址在余庆河的高东坪,距县城5.3公里,南与黄平县交界,东与施秉县接壤。因该水库建设过程中均得到了黄平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故以团结治水之意,取名团结水库。</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8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团结水库 215-002></p><p class="ql-block"> 该工程建设由遵义地区水电局勘察设计队设计,坝址位于余庆河中游-岩门处,上游河道长60公里,集雨面积410平方公里,枯水流量0.75立方米/秒。坝型为坝顶溢流砌石拱坝。坝高37.4米。总库容为1,7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60万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8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从:团结水库 215-003></p><p class="ql-block"> 水库于1975年5月筹建,以国家投资受益区群众投劳形式兴建。全县就此组织了4,089名民工,调用机动车80余辆,人力车100余台,大坝于1975年10月动工,1978年元月建成,渠道工程1977年11月动工,1980年12月基本完工。1978年5月开始蓄水,当年灌溉良田8,000余亩。工程总投资771.1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49.1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和物质折价122万元,总用工200.57万工日。1983年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8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团结水库坝后电站 216-001></p><p class="ql-block"> 团结水库坝后电站系团结水库的附属项目,其厂房设在河流左岸,距大坝下游120米,主轴线与河床交角52度,建筑面积592平方米,其中主厂房352平方米。压力钢管主管直径2米,长114.2米,电站装机为2×500千瓦,水头22.5米,流量6立方米/秒。</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8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团结水库坝后电站 216-002></p><p class="ql-block">团结水库后坝电站的水轮机,发电机等主要设备系福州水力发电设备厂生产;1979年7月,1号机组安装发电;11月,2号机组安装发电,安装人员主要来自水电八局和县水电局技术人员。1981年竣工验收时核定坝后电站总投资额为129.12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8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团结水库坝后电站 216-003></p><p class="ql-block"> 1987年,该工程已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33.8公里,变压器51台,容量2,850千伏安。供电范围为白泥镇(县城所在地)和明星、满溪两个乡,14个村,115个村民小组。1980年至1987年,电站年均发电量195.36万度,装机利用为1,954小时。这对于偏远的余庆县来说,已是一个很好的民生工程了。</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7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三跌水电站 213-001></p><p class="ql-block">贵州余庆县,解放前居然没有一座电站,建国后从汽油发电机开始使用于开大会的扩音机,才开始慢慢的建立了自己很小很小的供电系统。三跌水电站位于松烟区沙堆乡,且距松烟镇还有17公里;于1969年1月动工始建,经过5年多时间的努力才于1974年5月1日投产运行的一座小水电。</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7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三跌水电站 213-002></p><p class="ql-block">该水电站之水源来自龙塘河,大坝系浆砌石大坝,高8.6米,顶长42米,宽1米,引水渠长6.8公里;引水流量1.2立方米/秒,水头123米。小水电发电厂的厂房为砖混平顶结构,面积250平方米。电站由遵义地区水电局派员设计并指导建设,县革委会派主管负责人组织建设最后竣工验了收的。</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7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三跌水电站 213-003></p><p class="ql-block"> 三跌水电站装机2×500千瓦,投资155.3万元用于建设。原设计供电范围有松烟区的9个乡、敖溪区的2个乡、凤冈县的龙凤乡。后因发电不足,缩小了原设计的供电范围。此后,又设法千方百计的进行了技改扩能并与之配套,最后至1987年共投入资金的结存量是199.9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7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庄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迴龙大桥 214-001></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时期,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修一条路、要修一座桥的难度,可能比现目前在国营市政部门和房地产行业收点工程款材料款好不了多少?余庆县的迴龙大桥位于余庆县岩门乡迴龙场渡口的乌江河上,即湄黄公路65公里+584米处,是余庆县通往湄潭县的必经之桥。</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7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迴尤大桥 214-002></p><p class="ql-block"> 迴龙大桥于1973年2月13日动工,为箱式型拱桥;全长168.4米,宽8.5米,高62.5米,共有1跨3孔,中跨105米,失跨1/8;两岸边孔17.5米,失跨1/7。桥下可以通船,且两岸风景多漂亮的。</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7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迴龙大桥 214-003></p><p class="ql-block">迴龙大桥的桥墩墩台为重力式坊工结构。设计的货载为汽-15吨,挂-80吨;总投资为239.96万元。该工程开挖土石方3.09万立方米,砌石0.44万立方米,耗钢材115.85吨,生铁16.74吨,水泥1,926吨。木材746.73立方米,投工19.8万工时。</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7日(七)</p><p class="ql-block"><心中长爱杜池州、说着芜湖是胜游:芜湖学术研讨会记实 05></p><p class="ql-block">“今天到芜湖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嘉宾,除了我一个工人阶级之外,大家都是专家学者;我是前来学习和寻求合作而来的。原由有三:第一,大家都是全国各高校并社科院研究机构的学术带头人,在近代现代当代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多年耕耘建树多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第二,近四年以来,我及我的11个人的团队跑了川渝黔2000多家三线遗址并收集了数千件厂志和遗存。这些东西都需要系统的整理和归纳,这都是我们这个团队的短板和缺失;第三,三线建设是现今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当中的一座富矿。我们真诚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学者和专家以及你们的弟子们,静下心来同我们一道对川渝黔的三线建设史进行系统的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和提炼。”在芜湖学术研讨会上我简短的作了如此会议发言并收获了不少意向中的合作教授专家并志在三线研究的博士生。</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6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凤冈县煤矿 211-001></p><p class="ql-block"> 该矿始建于1955年,具体位置在凤冈县的西山乡境内。初创时正式职工只有13人,年产煤200吨;1956年,在石盆建了又一个矿点,凤冈煤矿分两个矿点开采,年产量也仅有300吨。1961年因地质不宜,迁至龙台燕施坝,改称国营龙台煤厂,年产煤1,000吨,后又因地质复杂、安全设备难解决等问题,再迁至石径乡鲍家村,1969年复迁回西山。</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6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凤冈县煤矿 211-002></p><p class="ql-block"> 1972年,根据102地质队提供的资料,迁至官坝乡安山村狮子山,改称国营安山煤厂。厂址位于县城以北50公里。井田面积1.8平方公里,煤储量225.6万吨,煤层厚度0.7至1.64米,一般1至1.3米,水分1~3%,灰分15.26%,硫分3.5~5%,发热量6,688大卡。</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6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凤冈县煤矿 211-003></p><p class="ql-block"> 煤层顶板为砂质灰岩,底板为浅灰色的铝岩,井口地质并不复杂,煤层处于浸蚀基面上,井中无积水。建矿以来,国家总共投资36.54万元,完成主巷掘进533米,风巷掘进585米,附巷掘进230米,架1万伏高压线3公里,铺钢轨1,400米,购置矿车5台,主扇风机动力变压器各1台,建房300平方米,修建公里7公里。1980-1992年共采煤5.4万吨。</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6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李家寨水库 212-001></p><p class="ql-block"> 余庆县李家寨水库位于松烟区觉林、松烟、二龙三乡交界处的马班塘。该库于1976年3月经贵州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坝址选在原“上游水库”的下游,回水至上游库区。设计坝高28米,流域面积11.61平方公里,总库容926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为1.3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8,268亩。</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6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李家寨水库 212-002></p><p class="ql-block"> 1976年11月5日,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抽调县属各级干部55人,松烟及敖溪两受益区贫下中农5,000余人;同年冬季农闲时动工始建。经过努力于1980年秋即建成了大坝高27.6米,干、支渠6条,总长44.2公里。</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6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余庆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李家寨水库 212-003></p><p class="ql-block"> 1980年10月蓄水海拔至高程906.2米,库容592万立方米时,水库出现险情:渗漏量猛增到250升/秒。次年元月17日,经省、地、县三级技术人员现场会审,确定了“以灌浆为主,挖、截、堵、辅相结合”的处理方案,直到1985年6月才完成了维修任务。整个工程国家共计投资建设用了185.6万元,处险耗资99.29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6日(七)</p><p class="ql-block">贵州省六盘水市-三线建设时代文丛:113地质队图录集 B</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6日(八)</p><p class="ql-block"><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遵义专区余庆县-三线建设掠影></p><p class="ql-block">2024年春节的初一、初二,我没有休息,而是用了这二天时间来写余庆的三跌水电站、团结水库坝后电站、李家寨水库、团结水库、迴龙大桥和余聚公路等7家单位的三线建设遗址了。这正好映照后蜀主孟昶的孟咏的一首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我事前花了一天的时间做了一次余庆县的功课,并于2023年10月08日用了一天的时间,开车并高万华、刘祥宽跑了一天的时间拿下了这7个单位。改革开放后,我们的余庆县和全国90%以上的县城都一样的空心化了;在家乡除留下一些老龄人、小朋友、残疾人之外,大多数青壮年都到大中小城市去赚快钱去了,反正中央电视台天天都在宣传粮食丰收了又丰收,大家心里不慌。到时候国外的粮食不卖给你了,我看你该怎么办?无粮不稳,以粮为纲,现在成了一句套话,一句空话,最后吃苦头的可能还是老百姓我们自己吧?</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6日(九)</p><p class="ql-block"><心中长爱杜池州、说着芜湖是胜游:芜湖学术研讨会记实 04></p><p class="ql-block">“以国防建设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是中国当代史研究当中的一座富矿,应该充分的开发和应用。”4月12日抵达芜湖的这个晚上,一阵革命小酒之后,我把上海大学的徐有威教授、西南大学的谭 刚教授请到了我的851房间议了一议。</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至今已经整整过去60年了,现在参与三线建设的老人大都依稀过了80岁了,过去的三线建设遗址业已成了高山下的花环;我们再不沉浸式的深入第一线,或许将来会遗憾终身的。就现目前三线建设的整体研究来看,我们座在办公室的多,座在档案馆资料室的多;而地毯式的深入现场、接触当年参加三线建设的老人则不多-口述史远远挖掘得不深不透;加之军工单位保密制度的限制,手脚能放的开的空间相当有限。为此我们有几个建议:</p><p class="ql-block">一,应和纵连横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用其“建议”“提案”等形式,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支持三线建设遗址保持和开发、研究和建档的专项法律法规;</p><p class="ql-block">二,希望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能进一步加强对全国三线建设的政策法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的课题方向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p><p class="ql-block">三,今年5月27日是三线建设六十周年纪念日,我们衷心的希望全部各级三线建设组织都能够积极形动起来,为宣传三线建设再立新功,再铸辉煌。</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5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大洞电站 209-001></p><p class="ql-block">凤冈县大洞电站位于县城以东9公里处的龙泉镇余桥村大洞塘。这里河床陡峻,自然落差34米,河水流量3.46立方米/秒。库区集雨面积182.5平方公里,洪水流量742立方米/秒。1958年,贵州省水电厅把它列入了开发六池河的第一期水电工程项目,但后因无正式工程设计得以停建。</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5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大洞电站 209-002></p><p class="ql-block"> 1976年,凤冈县水电局组织了勘测设计并上报,获立项批准后,县政府组建了施工工程指挥部,并抽调了绥阳、花坪、六里等乡镇民兵300余人,第二次动了工。历经四年时间至1980年共投资95万元,投工26.1万个工日,完成了高3.5米,浆砌石固定堰拱坝等工程后,因资金问题再一次被迫停建。</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5日(三)</p><p class="ql-block">< 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大洞电站 209-003 ></p><p class="ql-block">1982年,凤冈县政府报送“凤冈县大洞水电站扩大初步设计书”和“凤冈县大洞水电站第一期工程计划任务书”,于1983年3月获批后,1984年3月凤冈县组织了第三次施工,后于1987年底,第一期工程得以竣工。该工程再次投下去340.25万元,投工43.54万个工日,最后完成了3台发电机组共计1,200千瓦。</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5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农机修造厂 210-001></p><p class="ql-block"> 凤冈县农机修造厂始建于1965年凤冈县城南1公里处,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厂房面积6,400平方米。初创时只有正式职工8人,由国家调拨的4台机床,主产挞谷机和铁制农具。随着“五小”工业和三线建设事业的推动,厂子发展比较快,到了1970年业已拥有职工110人,工程技术人员11人了。</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5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农机修造厂 210-002></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农机修造厂,已经拥有了牛头刨床、铣床、万能外圆磨、曲轴磨、90马力柴油机组等主要设备36台,并建有铸造、金工、钳工、氧电焊、锻工和机修等6个车间,开始生产310型粉碎机、1~18水轮泵、双面面机、玉米脱粒机、插秧机、大中型轧砂机、176型汽油机等10多种定型产品并推向了市场。</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5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农机修造厂 210-003></p><p class="ql-block">1975年,铸造车间改进旧式化铁炉为多排小风化铁炉,产量提高了8倍。1977年,与遵义地区农机研究所联合试制“凤农BT-464型机动稻麦两用脱粒机”获得成功。1978年,工厂拥有职工12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人,产值67.3万元,利润22万元,上缴税收15.2万元。</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5日(七)</p><p class="ql-block">贵州省六盘水市-三线建设时代文丛:113地质队图录集A</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5日(八)</p><p class="ql-block"><心中长爱杜池州、说着芜湖是胜游:芜湖学术研讨会记实 03></p><p class="ql-block">既然到了芜湖、且这次学术研讨会是由安徽师范大学承办的,那么昨天上午冒着沥沥细雨、我也要到其历史学院所在的新校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在去机场飞成都的路上,我收到了很有才气的人民大学博士生何成云给我发来的一则微信:刚刚读完陈老师的文章和学术日记,更加敬佩老师能以此为志趣,亲身走遍三线遗址。三线建设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的倡议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了,但大多都是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由地方史志部门或高校牵头进行的,一般都依托当地资源开展,像陈老师这样自费自力,还涵盖三线2000多个遗址,付出的经济、心力代价,实在不是我们这种坐在书斋里的学生/学者能想象和比拟的。心怀热爱,奔赴山海。看老师这篇文章表格里列出的三线工厂的现状,世异时移,有的还存遗址,有的还在生产,而有的已经湮入尘埃,不禁感慨。遥想当年背井离乡在这些工地上挥洒汗水的工程兵部队、民工连队,好人好马上三线,真是一个火热的年代。囿于项目时间和经济能力,学生和学者对三线的研究很难包括这么多基地,也没有能力接触到这么核心的材料,如果不是陈老师,可能表格里那些倒闭的、撤走的、土地厂房都被收购的遗址,那些火热的岁月和历史,就真正地湮没无闻了。陈老师的付出,真正可谓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您以自身的实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鼓励,让我有了把博士论文做得更实、更透的动力。腆颜说一句“德不孤必有邻”,我想,我也希望能把我的博士论文写得更好,虽然是在书斋里,但也希望能和陈老师形成一个“呼应”,留下一个时代的痕迹。将来有机会,一定还和陈老师多多交流!还希望陈老师能多发发一手的三线遗址考察手记,您收集到的史料很珍贵,您考察时的第一手体验也同样是珍贵的,历史是由人构成的,写出来的历史故事要能够打动人,一定是因为有人的情绪人的感悟。期待与陈老师多交流!</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4日(一)</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琊川朝阳百孔渡槽 207-001></p><p class="ql-block"> 这几年跑三线川渝黔的农业工程,最令人震撼的就是那个时代所建设的“渡槽”了。我们今天要说道说道的这座渡槽就是位于原遵义专区凤冈县位于琊川镇的朝阳百孔渡槽;它非常雄伟,甚至让人难忘终身。</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4日(二)</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琊川朝阳百孔渡槽 207-002></p><p class="ql-block"> 一座水库建成后,要靠主干和支干渠系和渡槽把水送到田间地头,这样才能达到我们让粮食丰富的目的。三线建设前,琊川镇展开了一个“石梁河引水工程”,主要解决的是花江、高河、中心、大坪等4个村的2,500亩地的灌溉问题;三线建设之后的1967-1970年,凤冈县先后动用农村小型水利经费并群众投劳的形式修建这座伟岸的琊川朝阳百孔渡槽。</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4日(三)</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琊川朝阳百孔渡槽 207-003></p><p class="ql-block"> 我始终认为世界是平的,三线建设当中1966开展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捣毁了很多文物,那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的事。但反过来,建国后,特别是在三线建设时代,我们又开展了大兴水利,其中修建了数不胜数的石质渡槽,可谓星罗棋布。那个时候,生产力比较落后,主要靠的是劳动人民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人间奇迹……</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4日(四)</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洞卡拉电站 208-001></p><p class="ql-block"> 洞卡拉电站,位于凤冈县城14公里石径乡六池河的洞卡拉河段。这座小型水电站是1965年由贵州省水电厅设计院勘察设计的。经立项报批后,凤冈县即下最大的决心成立了洞卡拉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了几乎全县的人财物支持建设了这一工程。</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4日(五)</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洞卡拉电站 208-002></p><p class="ql-block"> 洞卡拉电站工程的建设,历时了4年零3个月,1965年7月动工,1970年10月才完的工。该项工程总计投资为162.4万元,群众投劳49.6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15万立方米,建堵水坝1座高5.2米。引水渠643.7米,其中隧洞112米,暗渠67米,打岩石阴渠46.7米,土渠418米。</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4日(六)</p><p class="ql-block"><遵义市-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洞卡拉电站 208-003></p><p class="ql-block"> 洞卡拉电站的引水量为5.4立方米/秒,净水头34.31米,建厂房224平方米,安装卧式水轮发电机组2套,发电1,200千瓦。1987年该电站与大洞电站合并,建立了“凤冈县发电厂。”几经折腾、1992年凤冈县发电厂又撤销,洞卡拉电站随及实行了独立核算。</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4日(七)</p><p class="ql-block">遵义市凤冈县-三线建设时代文丛:洞卡拉电站图录集</p> <p class="ql-block">2024年04月14日(八)</p><p class="ql-block"><诗中长爱杜池州、说着芜湖是胜游:芜湖学术研讨会记实 02></p><p class="ql-block">“陈晓林先生的论文<川黔铁路及沿途三线建设布局初探>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惊艳。我们过去着重于铁路的规设及建造、着重于对其历史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且因为经费等原由,深入现场、深入基层做得不够;对铁路在经济建设特别是国防工业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了解不多。陈晓林先生的这篇论文,是在用心血用脚仗量着川黔铁路。它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川黔铁路、认识三线建设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真的是难得可贵。”在昨天下午于芜湖-海螺大酒店举行的,有来至包括清华、人大及社科院在内的86位教授研究员及博士参加的“铁路交通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后的第三组第二场报告会上,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岳鹏星教授代表组委会对陈晓林先生的学术报告作了如此点评。整个一天排得满满的学术交流活动,充满了祥和、宽松、愉快的氛围。</p><p class="ql-block">会后河南大学岳鹏星教授、西南大学谭刚教授、人民大学何成云博士、武汉大学高乾博士等都表示了日后加强横向联系和交流合作的意愿…</p>